石紋吞月,月海潮生。
置辦好物什后,已經入夜了。風光旖旎,眾人也就一齊去了月海亭一敘新舊。
月海亭座落于月海崖的崖尖上,乃是凌家祖上一高中的進士所造,雖說這凌家世代習武,但也不乏有才華橫溢者。
那時的凌家還不似這般,族中老少苦樂皆于此地,這亭子便也承受了太多。
有孩童的無憂無慮、自在張揚,有少年人的躊躇滿志、義氣輕狂,亦有過往文人墨客的感慨論作,千古文章,還有暮年老者逝去的榮華歲月、少年夢想。
曾經這亭子還不叫月海亭,至于叫什么名字,有叫月崖亭的,認為取自“斷崖驚夜鳥,浪潮碎泉聲”之意,風雅隨和;也有叫崖海亭的,認為取自“鐵崖怒斬千重浪,銀漢傾作一斛珠”之意,雄渾壯闊。
后來來的人多了,看月之人覺得高雅,望海之人覺得壯闊,這月海亭的兩個名字竟也傳了下來。
當初為這亭子掛匾的時候,眾人為到底該用崖海亭還是月崖亭爭得不可開交,最后刻匾的人煩了,大手一揮,把月和海二字一起刻了。
眾人來看,月海崖上月海亭,月海亭中望月/海人,兩派人士竟都不覺得不妥,這月海亭的名字,也就流傳至今了。
當它的飛檐刺破暮色時,借著月光的余暉,可以感觸到欄桿上深淺不一的刻痕。
在一眾紛繁復雜的痕跡中,也依稀能看出當事人的內心情感。
“他日潮生之時,為我凱旋之日”字縫里還嵌著片幽藍鱗甲,這是哪位丈夫對妻子兒女的承諾?
但這兇悍筆跡下方,還壓著行稚嫩小楷:“阿爹說潮退三丈就歸“。這又是誰家的孩童在潮升潮落中期盼著父親的回歸?
“這匾可是個妙物。“洛海霞輕叩鎏金匾額,月光恰在此刻漫過“月“字螺鈿。
只見浪花紋路突然活轉過來,在青金石表面翻涌成“斷崖驚夜鳥“的詩句。
她又彈指震響“海“字隕鐵,鐵畫銀鉤間霎時浮出“怒斬千重浪“的劍意。
亭前的石柱上,但見某代墨客的《臨江仙》詞被雨水蝕去大半,唯獨“醉后不知身是客“七字清晰如新。
而在更隱蔽的斗拱縫隙里,還發現了半枚帶牙印的玉玨——這原是凌家小兒長牙期磨牙的舊俗。
潮聲漸起時,凌云錦終于明白兒時父親同她所說的:月海亭從來不是觀景處,而是凌氏血脈的琥珀。每一道裂痕都是凝固的時光,等著某次潮汐將其重新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