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1章 東瀛之石(7)

  • 首席外交官
  • 珞驊
  • 6486字
  • 2011-09-29 10:05:02

眾人但見這個清國來的年輕使臣臉色一厲,大改方才風流儒雅之風范,冷笑著說道:“不過這個要縞素的天下,斷然不會是我大清的天下,而是你琉球國的天下。”

尚泰咬緊了牙關,一時不知道該要說什么好,剛才,他只不過覺得是十分的痛快,但是現在才想起來,作為一國之君,他絕對不可以僅僅圖求自己的痛快,而更應該承擔起保護琉球國萬千黎民百姓的眾人。

于是問道:“上使大人這話是什么意思。”

沈哲冷笑道:“戰船已經聽到了家門口陛下還看不明白嗎,吾皇之所以派在下前來,不過是想先禮后兵,但是陛下既然不領情,放著一杯好端端的‘敬酒’不喝,非要喝后面那杯‘罰酒’的話,我大清國也只有奉陪到底。”

“明日清晨,若在下還不能帶回貴國自愿內附于我大清的國書,和琉球國的國印的話,那十幾艘軍艦就會立刻向首里城開火,這一開火,在金廈早已整裝待發的軍隊自然也會蜂擁而至。這些軍艦是我大清不久之前才從英吉利購置而來,具體威力在下也說不清,至于這首里王殿能剩下多少殘磚碎瓦,在下也不得而知,不過在下可以告訴諸位的是,當年咸豐十年的時候,英吉利、法蘭西犯我大清之時,我大清軍隊曾經在北京城城郊的七里橋與之交戰,照理說,這屬于國丑不可外揚之,但是在下覺得,人貴有自知之明,國家自然也是如此,正所謂知恥而后勇者,也不外乎就是這個道理。當年的軍事力量是,我大清出動蒙古鐵騎十萬余人,而英法聯軍卻只有區區的步兵三千,最后的戰果,在下不說,陛下也是知道的很清楚的,我大清在七里橋敗于英吉利、法蘭西之手,京城頓失就失去了屏障,先帝無奈離京,皇室宮苑亦為其所洗劫一空,在下當年雖然上市六歲的幼童,但是至今回想仍是痛心疾首。至于我大清出動的那十萬鐵騎,死傷過半,而英法聯軍的傷亡人數只有區區五人而已。我大清也是經歷了那次大辱才懂得了洋務之重。當年英吉利、法蘭西所用的武器尚且十幾年前的落后之物,和我大清新近購買的著十幾艘戰艦的威力可是難以同日而語,而我大清的蒙古鐵騎,再不濟,也是當年橫掃了整個西伯利亞草原的軍團后裔,相信也不是琉球國的軍隊能比的了得,在下以為,這么說的話,陛下也不難想象,您的首里會有什么樣的下場了吧。”

雖然,沈哲此時說的是大清國十幾年前的空前國恥,但是任誰也沒有心思去看別人的笑話,尚泰隱隱感覺到,這個少年之所以要強調七里橋戰役的慘烈,除了要說明自己帶來的戰艦的威力之大意外,他的弦外之音不過是想要告訴尚泰,如果不答應內附,他們的下場,要比當年的大清上國更加悲慘。不覺地對這個年輕人又多了幾分忌憚。不過,這忌憚至于也不否有幾分佩服,中原地區自古英雄出少年這說,看來也并非是空穴來風的有意夸大,大清上國有如此人才,有何愁不能中興。

“另外,這還有一件事。”沈哲沒等眾人平息剛剛的威脅帶來的驚嚇,又說道:“這件事雖然是在下自己的私事,但是一來,在下對陛下的韜略與氣魄著實十分佩服,二來,畢竟兩國邦交多年,沒有感情也有交情,因此在下覺得考慮到您這琉球國和在座各位的性命,在下還是告訴陛下為好,此次出使琉球國,在下雖然名為使臣,但是那十幾艘軍艦可是不歸在下的指揮,非但在下沒有這個指揮權,指揮著那十幾艘軍艦的將軍還跟在下有一些私人的過結。”

“上使大人到底想要說什么?”尚幀神色緊張,和尚泰的道聽途說不一樣,他可是真正見過那十幾艘向吃人的海怪一般的戰艦的。

沈哲笑了笑,好像一切都跟他沒有關系一樣:“在下只不過是想說,以在下和那位將軍的交情,恐怕那位將軍是等不到明天早上了,要知道,如果提早轟平了首里城,那可是即在皇上的面前立下了大功一件,又出掉了在下這個宿敵,對于他來說可是一箭雙雕的好事,在下想,在座的各位也并非是全在首里任職,封地大多是在別處才對,要不然請陛下早作打算,要不然就放手下的大臣們逃回封地去吧,正所謂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下生平沒有做過多少好事,這眼看著好像就要去光臨閻王殿了,只好來個臨時抱佛腳,也算是給自己臨時幾點兒陰德了。”

眾人一聽此言,雖也知道是有離間之計之嫌,但是話又說回來,誰也不敢輕易地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再加上,琉球國的朝廷本來就松散,大臣們和君主大多并沒有多少交情,再加上禮教薄弱,根本就沒有什么誓死效忠這一說,在絕大一部分人看來,尤其是外姓的大臣們看來,這誰當皇帝不是當啊,說不定內附到了大清國還好乘涼呢。這會兒一見到自己留在這兒都性命堪憂了,軍心動搖就更加厲害。

尚泰,尚幀兄弟二人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此時,二人也沒心思想什么計謀,只是死馬當成活馬來醫,不蒸饅頭爭口氣,即便是被滅國了,也要有些志氣才行。

于是尚泰說道:“我琉球國小,但我琉球之民皆有志氣在,貴國要是想打的話便來打就是了,只是如果要打仗的話,我琉球國也斷是不會屈服,請公使大人轉告貴國天子,就說我琉球,即便是打到最后一人,也堅決不會內附。”

沈哲聽著他這話,就像是聽說書,不,就算是聽說書,這個時候也應該是故事緊張至極的時候,總會有點兒情緒波動,可是沈哲偏偏沒有,好像這一場堪比烏江自刎的壯烈故事在他眼前上演,在他看來還沒有屈原的《離騷》能撥動得了他的心弦。

沈哲沉默片刻說道:“在下看來,回京稟報這就不必了,吾皇有過旨意,無論有何情況,也能到琉球國歸附之后再說,既然陛下想打,那么在下也沒有意見,就算是向陛下所說的那樣,就算只剩下最后一個人也堅決不會內附也沒有關系,反正只要把那最后一個人也殺了,琉球國還是我大清的地方。”

尚泰聞言,覺得幾乎不可思議,這哪里是在說人命,就算是螻蟻也不會如此低賤,或許他們的性命在上國的眼里,就是連螻蟻都不如的,尚泰半晌之后才說道:“那容朕問公使大人一句,貴國得到的最終不過就是一片滿是尸體和焦土的荒島,又有什么用。”

沈哲冷笑著說道:“那在下也敢問陛下一句,我大清有超過兩萬萬的人口,要你那么多人又有何用?”

“這些黎民百姓的性命在公使大人的眼里就這么輕賤?”尚泰的表情顯得很是悲壯,他很清楚的知道這個亡國之君的命運,自己恐怕是在劫難逃。

沈哲嚴肅地說道:“陛下此言差矣,沈某并不是一個視人命如草芥之人,相反,沈某一向認為,人和人之間沒什么本質的區別,只是各自承擔的使命不一樣罷了,生來貧窮的人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和生來富貴的人,而生來富貴的人不僅僅是享受豐衣足食,更是要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用自己生命去保護生來貧窮的百姓,只有各司其職,這個世界才能延續。不過,您的黎民百姓在您看來是重中之重,而我大清有余于民而不足余地,那您的子民在吾皇嚴重不只得一提這也是事實。更何況,如果要論起這草芥人命的惡人,吾皇與在下也只能退居其次,真正害了他們的恐怕是陛下您了。”

尚泰眼神愈加冰冷,從牙縫中擠出了四個字:“胡說八道。”

沈哲回答道“在下剛才說過了,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是使命,貧窮之人和富貴之人的使命不同,官員和農人的使命不同,同樣的開國之君和亡國之君的使命也不同,在下一直以為,如果開過固然不易,但是能把亡國之君當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開國之君的使命是建功立業,為他的臣民創造一個四海升平的盛況的話,那么亡國之君的使命則應當是讓他的百姓在新的政權之下可以繼續安然地繼續他們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某個人的社稷或者皇位去送死,畢竟,不管是不是亡國之君,既然坐上了王位,那所承載的就不只是列祖列宗的創成,還有黎民百姓的期待。至少在下是認為的。既然事情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也不妨和陛下明說,吾皇已經傳下話來,別說是一個只有尸體和焦土的荒島,就算是琉球部長一根草,琉球國,吾皇也是要定了的,至于這個國,陛下打算怎么交到吾皇的手上,在下也就無權干涉,這是陛下自己的事,也是陛下自己的使命,在下認為陛下也應該自己來做這個決定。”

沈哲說罷,轉身離去,四周的士兵沒有得到主上的批準不敢輕易放人,沈哲瞟了一眼這票人,說道:“如果陛下還需要時間考慮,容在下回艦上等待答復可好?”

尚泰聞言回過神來,本來自己是打算殺了這個人,自己和琉球國一起同歸于盡,但是說道使命,他卻也是的確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或許就像這個年輕的官員所說的,他的使命和他的父親,祖父,尚氏王朝的列祖列宗都是不一樣的。他必須要好好想想,自己的使命究竟該是什么,是氣節還是百姓。

當然在此之前,他得要放了這個年輕人,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他要是壞了這個規矩,反而讓琉球國跌了身份。于是命令眾官兵退下。

尚劼不甘心地叫了一聲“王伯父”

被尚泰一眼瞪了回去便不敢再說話。

“在陛下做決定之前,在下還想奉勸一句,陛下最好好好想一想,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原,同時五代十國的舊皇,為何吳越國王錢俶可以平安一生,錢氏家族時代享有趙宋皇恩眷顧,而南唐皇帝李煜最終得到的僅僅是一杯毒酒。就是因為錢俶夠聽話,也夠誠意,不用趙太祖找他,自己就跑來臣服于趙匡胤。這些話在下作為使臣本不該說,不過在下敬重陛下的氣節才出言相告,如果真要把事情鬧到兵戎相見的底部的話,陛下的路,可能也就只有剩下李煜的這條了。”

年輕人臨出殿門最后和尚泰這樣說。

一個國家的一年中的頭等大事換得很快,因此不到年底的時候通常評不出來最高份額的年終獎會落入誰的囊中。

比方說這個多事之秋,一個月以前,這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仍然是與日本在臺灣的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一個月以后,最重大的新聞已經變成了琉球國的內附。

大清國基本上沒有經歷過內附的場面,前面的一百多年將近兩百年的,是因為自己看不上別人,后面幾十年,是因為別人覺得自己日薄西山跟著這樣的大哥很沒前途。

琉球國的內附所撼動的國家并不只有大清異國,還有和大清一衣帶水相隔的好鄰居日本,要說日本本來的如意算盤打得挺好,雖然戰敗了但是可以借此契機讓琉球國脫離大清附屬國的身份為自己掌控,如果這個目標能成功的話,打臺灣的正常買賣自己也不算是賠本兒的一方。

可是誰承想,這眼皮兒還沒來得及眨一下,琉球國搖身一變,從一個大清國的一個“干兒子”瞬間便成了“親兒子”,琉球國王尚泰帶著自己的兒子、弟弟、侄子、捧著琉球國的國印,樂呵呵地跑到了北京城居住,被年輕的同治皇帝大家表彰其中曾之后風味了安順郡王,連同他的兒子、侄子也一同被封為了貝勒、貝子。

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雙方十分和樂,但是據說大清過此次也是放下了大國的身段,威逼利誘地無所不用其極,愣是不到一天的功夫就不戰而屈人之兵,把整個琉球國給拿下了,而且動用的還是一個和同治皇帝同歲的年輕官員。

就連新興的日本也不得不感嘆大清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了。

北京城里的好戲還沒有演完,大清朝廷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速在琉球境內制府設縣,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聯官員都是就進調配,有的干脆直接重新給原來的舊吏發了官印,官服,再把牌坊一換,就當是認了新的主子,那速度,好像是稍微慢一點兒,琉球就要被太平洋給淹了一樣。

琉球國之夢徹底破碎,但是這不代表著不用和談,畢竟這年頭,這仗打完了,哪有不坐下談一談,就算是友軍還得坐下來一塊分分贓呢,更何況是兩個敵對的勢力,總有一方等著分贓,本來日本國以為這個急著等分贓的國家會是自己,可是隨著琉球國的內附,這次和談就成了一個他想多過去就注定躲不過去的劫難,這可是任天照大神顯靈也難得幫得了他們的了。

伊藤博文帶領的日本使臣惴惴不安地跑到了北京,本來打算在北京和談,可是人家的地盤人家說了算數。

京城是什么地方,那是皇上呆的地方,你說在京城談就在京城談嗎?

于是一紙通知,又將風塵仆仆地日本使節團給引到了位于江蘇的應天府。

應天府是一個具有代表意義的地方,十年之前,這里還是與清政府分庭抗禮的太平天國的首府,三十多年前,也是在這個地方,大清國和英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自此開始了一個帝國漫長的恥辱。

如果說,大清帝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恥辱是十多年前的火燒圓明園,那么這一切的起點,都是來自于應天府的。

而此次談判中,大清帝國的首席交涉人直隸總督——李鴻章,之所以放棄了原來擬定的地點北京城,而寧愿自己多跑小半個中國,到千里之外的江寧來談判,只是因為,他剛剛在琉球國內附一事上立了首功的干兒子沈哲曾經說過,我華夏的尊嚴是在哪里丟失的,就要在哪里找回來,不敢怎么樣,江寧這個彩頭,倒是比其他地方都要好一些。

跟別人不一樣,沈哲沒有來得及回京,不過說白了也是朝廷還沒有明文召他會經,雖然被重新啟用,首莊事物,辦的也算是個開門紅,但是怎么說都還是屬于丁憂之期,朝廷沒有說話,確切一點兒說是皇上和太后還沒有發話,他也不敢就這么大搖大擺地回了京師,怎么也是說不過去的。

不過這次在南京與日本和談對于他來說卻是一個找借口回京的極好機會,就算是回不了京城,他也大可以和李鴻章一起直接去保定,不管怎么李鴻章那邊的消息肯定比在這嶺南要來的快上一些。

沈哲對南京并不陌生,他出生伊始,就在這個地方,南京市六朝古都,風水是龍盤虎踞,自然沒得說。但是這地處江南,從骨子里就抹不掉江南的那股艷麗的勁頭,因此從古至今,凡是定都江寧的王朝雖然多,卻也難得長久,同是古都,江寧的大氣就與西安有所不同,長安的大氣凝聚著始皇帝掃平六國的雄渾,漢武帝北伐匈奴的豪邁,藏于黃土高坡的千溝萬壑之間,而江寧的大氣則是葬身于江南的溫山軟水之中,吳頭楚尾之間,給這份大氣有憑空添加了一絲女性的柔美情懷,沈哲常常想,如果長安是秦皇漢武的話,那么江寧就是長孫皇后那樣巾幗英雄式的人物。

獨自走在秦淮河畔,不知不覺就繞進了烏衣巷,沒有南京總統府和路邊的梧桐樹的南京,讓沈哲覺得分外陌生,就連這里,也不是他記憶中的地方了。

從烏衣巷穿出,便到了夫子廟,夫子廟旁的江南貢院因為不是科考的念頭而分外冷清,江南貢院也是一個十分神奇的地方,眾所周知南方盛產佳人,也盛產才子,朝廷每次的科舉,江南籍的書生總是能壟斷前三甲,有的時候,朝廷甚至要有意將一些前面的排行讓給江南籍以外的考生以示公平。這么一來,這江南貢院里別說走出的進士了,就是狀元郎,恐怕也難得輕易就數得出來。

可是偏偏能夠被世人真正記住的卻是像唐寅這些什么都沒有考上的人。

夫子廟的香火還是一如既往地旺盛。

看著孔老夫子和藹可親的塑像,沈哲不禁去想,當年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墨池講學的時候,究竟有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這樣被當做神明一樣的供奉呢。

在文廟門口,沈哲加快了腳步,他向來就不喜歡人多的地方。

可是當夫子廟的正大門將要從他的余光中消失的時候,他還是不自覺地半回過頭去看了一眼。

就近為什么要回頭看那么一眼,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當他看清楚這一眼的時候,他就陡然明白了,這個世界上有種東西叫作緣分。

夫子廟的人很多,熙熙嚷嚷地來回穿梭著,但是即便是這樣,沈哲還是一眼就看見了那個人的背影,沈哲想,當年在橫濱吵雜的街道上,這個背影的主人大概也就是這樣一眼看見了他的。

那個背影高瘦修長,是日本人少有的高個子,因此在普遍身高不是很求強的南方人中還算得上是突兀的。就像當年他和蕭冉的身高在一群的日本人中也顯得非常突兀那樣。

當然雖然同樣是黑頭發,黃皮膚,但是仍然很容易辨認出來他是一個外國人,只見他留著英國式的小分頭,頭發上抹得發油油光增量,一身咖啡色西裝筆挺,在沈哲的印象中,日本人的小身板兒不適合穿西裝,日本歷代天皇的西裝照身上的衣服就跟那里借來的一樣,不過好在,這個人是與平常日本人不一樣的身材高大,因此這身西裝在他的身上,倒也不顯得突兀,外面還草草地披著一件武士服,至少是從衣著上,他是徹底翻了一個個兒。沈哲覺得,他的穿著幾乎可以代表著不同時代的日本,兩三年前,他的內心仍然是一個日本人,只是要披著一副西方化的皮囊來適應當時的日本社會,而現在從美國留學歸來的他,內心已經完完全全的美國化,只能用一件日本式的外衣,來提醒自己仍然是大和民族子孫的事實。

沈哲遠遠地看見他此時正在向一個趕著去燒香的人打聽著什么,在沈哲的印象里,他本來是會一些中文的,說得不好,但是普通交流沒有問題,不過這里是南方,江浙一帶的人聽不懂官話的人有很多,即便是一個外省人到了這列會語言不通,別說是一個外國人,只見他連說帶比劃著愣是沒讓人家聽懂他到底是什么意思,結果是一邊說一邊的,簡直是雞同鴨講。沈哲看了片刻笑話之后覺得自己似乎有一點兒不低調,終于肯走上前去和故人敘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萨迦县| 乌拉特中旗| 西丰县| 乌鲁木齐市| 施秉县| 祁门县| 深圳市| 合山市| 德令哈市| 河源市| 儋州市| 平江县| 永安市| 曲麻莱县| 丹江口市| 乌审旗| 手游| 瑞丽市| 得荣县| 娱乐| 南和县| 潼南县| 永善县| 故城县| 新乡县| 巴中市| 佛教| 灵璧县| 松滋市| 峨山| 昆明市| 郸城县| 会同县| 潼南县| 鹤峰县| 吐鲁番市| 巴青县| 仁怀市| 兴海县| 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