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漢服(番外)

《左傳定公十年》:“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服章之美為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的意思是: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夏者,家繼禮法圣賢之學(xué),國從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賢傳,而國家繼吾國吾民之利益而世代傳承,這也是真真正正的夏章。出處:出自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的《春秋左傳》。

《詩經(jīng)》中少年的衣襟寄托著少女的無限情思,也寄托了漢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漢服文化。漢服,即“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又稱漢衣冠,漢服定型于周朝,傳承于秦。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dú)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

漢服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jì)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qū),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dǎo)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dú)特漢民族風(fēng)貌性格,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xiàn)。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fā)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tǒng),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xué),傳承了30多項(xiàng)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以及受保護(hù)的中國工藝美術(shù)。此外,漢服還展示著不同時代的審美文化和情懷。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上衣下裳”制、“襦裙”制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受封建禮教的影響,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永城市| 民权县| 枣阳市| 兴宁市| 张家港市| 灵宝市| 徐州市| 三门县| 喜德县| 霍山县| 东海县| 尼玛县| 明水县| 泰来县| 仲巴县| 砀山县| 深水埗区| 昭通市| 霍山县| 金寨县| 肥城市| 建水县| 吐鲁番市| 平和县| 兴文县| 鄂尔多斯市| 浪卡子县| 丰台区| 东至县| 永济市| 包头市| 东宁县| 东辽县| 平湖市| 化隆| 山阴县| 阳原县| 中西区| 琼中|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