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墓碑
- 寧同學,我對你心動了
- 陌言葛藍朵
- 1003字
- 2025-08-26 16:12:35
“你們看這張照片,當時的他才二十多歲,和我們現在差不多的年紀。”江灼詩指著一張青年時期的合影,照片里的張培爵眼神清亮,透著一股蓬勃的朝氣。
季子奕在一旁看著展品介紹,輕聲感嘆:“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的勇氣和擔當,真的很了不起。”
從展覽館出來,沿著蜿蜒的石板路往園區深處走,兩旁是錯落有致的綠植,偶爾有鳥兒從枝頭掠過,留下清脆的鳴叫。
(???)つ
轉過一道月門,便看到了張培爵墓,墓碑樸素莊重,周圍環繞著蒼翠的松柏,顯得格外寧靜。
穿過紀念館的園林小徑,竹林的沙沙聲漸漸輕了,眼前忽然開闊起來。
張培爵墓就靜臥在一片蒼翠的綠植中央,條石砌成的圓形封土墓在陽光下透著沉穩的灰白色,像一枚凝固了時光的印記。
“比想象中更樸素。”蘇夏輕聲說,腳步不自覺地放輕。
墓體長5米,寬3.3米,高1.9米,不算高大的丘狀封土被整齊的條石環繞,每一塊石材都透著歲月打磨的溫潤。
寧華站在墓前的空地上環顧四周,“墓地占地面積有420平方米,加上外面的廣場,整個區域確實開闊。”
遠處的紀念廣場在樹蔭下延展,8000平方米的空間讓這份寧靜更顯深沉。
最引人注目的是墓前的主碑,于右任題寫的草書“張列五烈士墓”幾個字筆力遒勁,墨色雖歷經風霜卻依舊清晰,字里行間的豪邁與沉痛仿佛能穿透時空。
張智湊近細看,指尖輕輕劃過石碑邊緣:“這字寫得真好,既有力量又帶著惋惜。”
主碑兩側的謝無量撰書墓聯靜靜矗立,“蜀國吊忠魂,化碧萇弘原不死;神州憂寇亂,問天屈子但增哀”,對仗工整的文字里藏著對烈士的深切緬懷。
江灼詩逐字念著,輕聲解釋:“萇弘化碧、屈原問天,都是用典故在贊嘆他的忠烈啊。”
橫批“浩氣長存”四字端正有力,像一聲跨越百年的回響。
墓臺分作兩階,下面一級呈八字形向外敞開,仿佛在無聲地迎接前來憑吊的人。
他們沿著臺階慢慢走近,墓臺下兩旁的碑林整齊排列,左側三塊石碑上刻著國民政府當年的褒揚令、撫恤令和公葬令,字跡嚴謹莊重,記錄著對烈士功績的認可;右側三塊則是巴縣向楚撰寫的墓表,詳細敘述著張培爵的生平事跡。
“這些碑文都是歷史的見證。”寧華看著碑上的文字,“從政府的令文到個人的墓表,從不同角度記錄著他的貢獻,讓后人能更全面地了解他。”
蘇夏蹲下身,用手機輕輕拍下一塊碑文中關于重慶起義的記述,“課本里的名字變得具體了,這些文字讓他的故事更鮮活。”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落在墓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八人站在墓前,靜靜地佇立了片刻。
沒有喧囂的人聲,只有風穿過樹葉的輕響和遠處隱約的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