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香國公園1
- 寧同學,我對你心動了
- 陌言葛藍朵
- 1054字
- 2025-05-06 21:29:04
習涼涼贊同道:“是啊,還有這八棱海棠,歷經歲月,見證著這里的變遷。”
經過的帝師橋,是為了紀念嘉慶皇帝的老師劉天成而建。
帝師橋采用現代鋼筋混凝土為主體結構,青磚包裹,橋上建有古代城樓。
該橋總長360余米,寬15米,橋面最高9米,總高24.64米。
劉天成生于大足三驅鎮佛會村三組,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取進士,與紀曉嵐同榜。
他從政清廉,不畏權貴,主張革新治國、改革風俗、男女平等,懲治貪官,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并與自古最大的貪官和珅斗爭激烈。
1795年,85歲的乾隆聽信和珅的誣告,將劉天成革職還鄉;嘉慶二年(1797年)劉天成病故;嘉慶四年(1799年)皇帝處死和珅為劉天成平反,并御賜條幅:門生嘉慶帝,恩師劉天成。
走過帝師橋,門樓上書“香國公園”四個大字。
帝師橋上,廊坊巍峨,亭臺樓閣,古色古香,盡顯皇家園林的風范。
香國公園的園林造型非常獨特,景石、盆景綠植與帝師樓遙相呼應,讓人仿佛置身于皇家園林之中。
拾級而上,登臨帝師橋,樓內雕梁畫棟,極盡精美。
站在樓上遠眺,大足城區的美景一覽無遺。
寧華幾人都是遇到美景就挪不動腳步的人,他們在香霏島上流連忘返,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他們的足跡還徘徊在島上。
沿著香霏島的環島小徑,經過仿古糧倉,前往書院坡,歷史上明代糧倉和棠香書院的景象一一呈現。
經過糧倉,思緒仿佛回到了古代;經過棠香書院,書院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從幼兒園生活到女子學校,墻上的大幅照片都一一記錄,讓他們清晰地了解了棠香書院的演變歷史。
這一段旅程,他們用視頻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走過棠香書院,前面就是約600米長的文化墻,體現了古代人民的勞作方式。
在百家姓區域,還能看到用竹簽的形式展示于墻上的百家姓。
站在文化街看向香霏島對面的風景,帝師橋、香霏橋、香霏閣和玉帶橋組成了一幅幅完美的畫卷。
因為時間關系,他們沒有繼續沿文化街往前走,而是從這個石頭橋過到了對面的香霏島。
香泉湖上,荷花清瘦,蓮蓬飽滿,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奪目,荷葉上的蜻蜓時不時駐足。
文化街上的仿古建筑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可愛中透出拙樸。
深綠與翠綠的植物遙相呼應,點綴其中的三角紅梅和石拱門廊,以及做舊木門,形成暖色系和冷色系的完美結合,這設計真是絕了。
可惜今天沒有穿古風服裝,辜負了香國公園古色古香的外景。
玉帶橋,連接香霏島的另一條紐帶,似一條玉帶橫臥于香泉湖上。
玉帶橋橋總長47.7米,重5.1噸,橋體線條流暢舒媚,是目前公園內坡度最為平緩的步行橋梁。
橋身兩側刻有DZ區花海棠花。
相鄰的水上棧道長210米,蜿蜒曲折、仿古樹樁設計,尤其在夏季的時候,漫步于橋上能感受到一絲清涼,還可以觀賞到湖里的錦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