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君子有疾
- 興漢季
- 蘇上九
- 2285字
- 2023-10-07 11:23:45
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戰國策·秦一·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
四月二十五,皇甫嵩的奏疏準確無誤的遞到了皇帝面前,皇帝一一準許,不僅準許,還特地加了把火,皇帝還加了烏桓大人丘力居之子樓班為烏桓大人,賜印綬,以明正朔。
如此一來,則只有樓班蹋頓一部為漢家承認的正朔,其他人不論心甘情愿與否,也只有臣服一條路。
于是皇甫嵩面色愈發和善,一一派遣使者前往三王部征召青壯募兵。
用意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消耗三王部的有生力量罷了,而為了以示自己的誠意,皇甫嵩更是運了糧草前往北方各部一一有賞賜。
蹋頓驍勇善戰,才略過人,邊地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總領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烏桓。
為了防止蹋頓不滿而導致三地生變,年逾五十的皇甫嵩更是帶著五百精銳中的精銳,親自披甲上陣前往蹋頓部落。
遼東襄平
公孫氏為了以示自己的重視之意,特地派遣了族人數名,嬌妻美妾數十前來迎接這位大名鼎鼎的幽州牧。
即便如此,公孫氏仍舊戰戰兢兢,如今的幽州誰人不知皇甫嵩瘋了,一改昔年善交關東士人之風,對幽州本地的豪強大戶更是喊打喊殺,不留半分情面,慢了半分都是抄家滅族的下場。
公孫氏也不敢觸怒這一頭垂暮的山君。
逢人迎上三分笑臉,總不至于被挑了錯不是?
城外,公孫央一見騎蹤,就快步小跑來到城垛前下令打開城門,不敢耽擱來人的騎蹤,,又在城門前等待皇甫嵩來到城墻下,來到皇甫嵩馬前為其牽馬。
“遼東各郡早已急待明公入郡,早傳天子詔令,朝廷教化,興圣人之德。”
公孫央態度可謂是謙卑到了極致。
皇甫嵩睥睨了一眼公孫央,沒有阻攔他的動作,公孫氏在本地為豪強,又有族人在雒陽為官,皇甫嵩也不愿意對這個家族大動干戈。
“不敢當君子牽馬,此言更是羞煞老夫也。”
皇甫嵩不咸不淡的自我羞煞了一句,公孫央不敢看皇甫嵩的臉,陪著笑容回應不敢,實則心里的腹誹都快把皇甫嵩亂箭射死了。
不敢?
不敢你騎個高頭大馬要吃人似的?
不敢你TM讓人打開武庫架著大黃弩來襄平?
當然,這些話公孫央是不敢明說的,畢竟涼州蠻子,懂什么圣人教化?萬一惱怒了他,一番亂箭射死他,公孫氏還得腆著臉賠禮道歉。
“央慕明公威名久矣,今日得見,慰平生一大愿也!”
皇甫嵩走入城門,仔細盯著左右布防,民居民生。
隨即不動聲色的詢問道:“老夫見左右兵力不過數百,難道遼東竟然不懼夷狄寇邊?”
公孫央笑笑,解釋道:“畢竟有烏丸大人徙居遼東屬國,世為漢臣,何懼有之?”
皇甫嵩暗自冷笑,面上不動聲色。
皇帝早已經對他陳明利害關系,遼東上下牽連的夷狄難道只有遼東屬國一家嗎,高句麗如今雖然長為漢藩,但在漢家法令延伸不到的地方,高句麗已經成為地方大害。
而且此族反復無常,暗里與公孫氏勾結甚深,沖擊漢家生民。
進了城,公孫央委婉的表示能不能把士卒另外安置在他們布置的營地中,也好埋鍋造飯才是。
皇甫嵩對此無不應允,于是二人各懷心思,一片和諧的進了城,進了公孫氏為皇甫嵩準備的府邸。
一進門,嬌妻美妾奴婢一應俱全,將皇甫嵩迷的都快睜不開眼了。
武人從軍就那么幾個目標,這一家子可算是把武人的軟肋捏的死死的。
待公孫央要走時,皇甫嵩突然叫住他。
“老夫受今上委以重任,以區區恩加幽州牧,既主幽州軍國事宜,遼東自然也不能有差。”
不等公孫央有所反應,皇甫嵩強勢說道:“煩勞君子將中平年來遼東刑獄,編戶圖冊一一送至此處,老夫要有查驗,也好安今上之心才是。”
公孫央面色變了再變,最終只能拱手應下。
一出府門,年逾四十的公孫央幾乎是接過扈從的韁繩快馬不停趕回襄平官邸。
這事可大了。
如果皇甫嵩軟硬不吃,一意要貫徹皇帝的意志,那豪強遍地的襄平恐怕最后連根毛都剩不下,直接全部打GG。
此地聚集的財富是關東士族幾輩子都望塵莫及的存在,如果讓皇甫嵩抄了,那還了得?
公孫央一路不停,宵禁的隊伍見到騎馬的人也絲毫不敢阻攔,紛紛讓開道路,反應慢的則被公孫央一鞭抽開,更是叫罵都不敢。
在遼東各地當差,誰不知道見了公孫氏的人要繞道走?
果然,在公孫央走后,皇甫嵩立即趕往軍營,當即住在了軍營,派遣了甲士前往襄平官邸想要卷宗。
聽聞消息的公孫央更是馬不停蹄來到官邸,一刻也不敢耽擱,找到當值的人,幾乎不敢有絲毫猶豫,將之一劍梟首,隨即燃燒了宗卷案冊,隨后一把大火將官邸都直接燒了。
打定一個火龍燒倉,死不認賬。
做完了一應事宜,公孫央才趕回家宅,遣散了家仆,收拾了錢財將之分發給子女妻妾,安置了馬車將他們趕往玄菟郡投奔族叔。
他知道自己如今肯定是完了,但襄平并非公孫氏的根基所在,公孫氏在遼東勢大,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隨意處罰,否則會生出民變的,因此才有如此底氣敢直接燒倉。
隨即又趕赴公孫氏族宅,與族人商議對策。
皇甫嵩看到那沖天而起的煙塵時,就知道這事的阻力了。
直到甲士來報時,皇甫嵩的面色才陡然陰沉下來。
“隨意殺官吏,這公孫央,可謂是張狂之極。”
但皇甫嵩還是沒有輕舉妄動,第二日對公孫央表示了自己的惋惜,同時還對死去的官吏家屬進行了撫慰,表現得與平常官吏并無不同。
但暗地里已經將雒陽帶來的士子暗暗調動了一批,準備待時而動了。
......
朝廷經過青牛角之事后,對司隸的巡防力量大大增強,但最近朝廷,有些忙的脫不開身了。
老臣荀爽病重,朝廷遣使前去慰問,根據使者的回報,其人已經消瘦無形,看樣子也就在旦夕之間了。
荀爽出身潁川望族荀氏,為名士荀淑第六子,為戰國荀卿第十二世孫,少年揚名鄉里,后來曾為桓帝上疏,為時人推崇,中平年來,何進時期雖然想征召,但經歷過一系列事情后,征召的想法被迫停止,荀爽于是樂于學問,如今更是天下碩儒。
其人通五經,不拘于俗,為天下所望的大儒。
皇帝三次遣使者詢問病情,又派遣了宮中的醫者令前去治病,只是成效甚微。
荀攸、鐘繇等人請求歸鄉探病,皇帝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