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敲打
- 大明:撿到太孫,我教出千古一帝
- 半串吊子
- 2088字
- 2023-08-06 23:46:33
盡管很累,曹瑋還是在午時醒了過來。
看了看曹英,依舊睡的很沉。
沒有叫醒他,曹瑋知道曹英這兩日也累壞了,屬于心累,讓他多歇歇吧。
到灶房準備了一些吃食,曹瑋自己簡單吃過之后,將留給曹英的那份放在了堂屋的桌子上。
隨后他出了門,往自己的田里走去。
他是個農(nóng)夫,首先的職責是把自己所種的莊稼照顧好。
來到田里,照舊將幾畝田地一一巡查了一遍,在他離開的時候,田地間并沒有發(fā)生什么,麥子依舊在茁壯的生長。
看著自己的這些麥子,曹瑋忽然想到了朱元璋。
前世曹瑋曾經(jīng)看過一些網(wǎng)絡小說,主角穿越之后,都是將土豆紅薯之類的高產(chǎn)作物從懷中一掏,從此開啟了裝逼打臉之路。
而曹瑋穿越之后,是沒有紅薯土豆給他的,甚至他連能讓自己吃飽的飯都沒有,拼命也只能讓自己活下來。
當時的他已經(jīng)是無父無母,只剩家中七畝田地,可前身并未好好的耕種,曹瑋到來之后,只能過著三天餓九頓的日子。
那時曹瑋全靠在村子里受人救濟,之后努力耕種,情況這才慢慢好了起來。
之后沒兩年,便遇見了曹英,兩個無依無靠,孤苦伶仃之人住在一起,便成了一個家。
總之,按照曹瑋剛剛穿越到大明時的狀況,是一定沒辦法開啟自己的反轉人生的。
因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和蕓蕓眾生一樣,每日艱難的求活。
他也無權無勢,結識不了什么大人物。
更沒有什么金手指、系統(tǒng)之流,給他一些獎勵,類似于紅薯土豆這等高產(chǎn)的神糧。
這樣平凡的日子,曹瑋一過就是十二年,從當年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成了此時有些味道的帥氣大叔。
然而,就在回歸倒計時莫名出現(xiàn)之后,曹瑋身邊一些事情的發(fā)展開始脫離了他的掌控。
朱元璋、蔣瓛、朱棣、道衍……
這些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如雷貫耳的大人物相繼登場,讓曹瑋應接不暇。
朱棣和道衍,多半是看中了自己的研發(fā)能力,想要自己為他所用。
曹瑋最一開始不是沒有想過這條路,但壞就壞在那個倒計時上面,他怕到時候自己一離開,沒人照應曹英……
朱元璋對自己的能力多半也是感些興趣的,曹瑋想到。
頭一次的孔明燈,第二次的蒸汽機,朱元璋都以朱十六的身份參與其中,把成果成功攥取了去。
如今朱棣要帶走他,朱元璋派人阻止,可能就是在看自己還能不能研造出一些東西來。
一些對大明來說,利國利民的東西。
“唉……”曹瑋嘆了口氣,他不是真的發(fā)明家啊!
曹瑋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不能再給朱元璋創(chuàng)造足夠有用的價值之后,朱元璋會如何待他?
是只當這一切是夢一場,回歸原本的樣子,朱元璋繼續(xù)治國,曹瑋繼續(xù)種地。
還是朱元璋拿出自己的小本本,翻出某一頁,上面寫著曹瑋于哪一日對自己不敬,大手一會就有無數(shù)刀光劍影襲來……
第二種情況一定要避免!曹瑋一頭黑線的想到。
而曹瑋的七畝麥子,就成了一個底牌。
不,確切的說,是那連在一起的三畝麥子,成了曹瑋的一個底牌。
每畝地多產(chǎn)五十斤左右的糧食,曹瑋不傻,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雖然在他看來,這五十斤糧食很少,但對于朱元璋、對于大明來說,每畝地多產(chǎn)將近四五十斤,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若是能將曹瑋的這些麥種推廣種植,繼續(xù)擇優(yōu)育種,可以讓大明整體的糧食產(chǎn)量提升一到兩成!
此時的大明是農(nóng)業(yè)社會,對糧食的依賴性高的驚人!
提高全國糧食產(chǎn)量的一到兩成,曹瑋覺得,就算是朱元璋也絕對不能在這件事面前保持淡定!
這個提升幅度太大了!
大明作為封建王朝,和前朝歷代一樣,常年有大批流民在各地遷徙,根本原因就是此時的糧食不夠吃。
就算是在現(xiàn)代七八十年代之前,人們依舊沒有足夠的糧食能抵御危機,遇到天災,還是有無數(shù)人啃樹皮、吃草根。
由此可想而知,此時的大明糧食壓力有多重!
一戶普通百姓人家,稍微碰到一點小意外,就直接成了一無所有的流民,生死難料!
再碰上寒冬臘月大雪紛飛的時候,更是有許多流民會死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
朱元璋作為大明的皇帝,不可能對此事不上心。
曹瑋同樣知道自己這十二年來的擇優(yōu)育種有多么重要,不到關鍵時刻,這張底牌他要好好留著。
……封建時代皇帝殺人不犯法啊!
即便曹瑋知道朱元璋是歷史上有名的好皇帝,由于自身的經(jīng)歷,他對百姓也是公認的好。
可以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對百姓最好的一個皇帝了。
然而朱元璋若想翻舊賬,曹瑋真是一點轍都沒有……
這些小麥,可能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救曹瑋一命,讓他能挺到一年結束,回歸現(xiàn)代。
曹瑋站在田間地頭,想了很多很多,半晌之后,朝著小溪邊走去。
他的魚竿還在那里。
這個時代是沒有什么復合材質制成得魚竿的,只有曹瑋靠自己的一雙手親自制作。
雖然比不上一些技藝高超的匠人,但一根順手的魚竿制成,也著實費了不少力氣,不能說不要就不要啊……
時間來到下午。
皇宮,
御書房。
朱元璋在處理了大部分政務之后,朱棣已經(jīng)不請自來。
“父皇。”朱棣拱手向朱元璋行禮。
然而朱元璋卻連看都沒看他一眼,繼續(xù)批閱自己的奏疏。
他這個兒子,實力是有的,腦子也是夠用的,但最近兩年打了幾場勝仗似乎是有所飄飄然。
然而朱元璋十分明白驕兵必敗這個道理,不敲打敲打怎么能行?
朱棣見朱元璋不理睬自己,便往旁邊一靠,直直的杵在那里。
朱元璋能看透朱棣,朱棣卻是猜不透朱元璋的心思的,朱元璋未發(fā)話,他不敢造次。
終于,
又等了半個時辰有余,朱元璋將所有奏疏批閱完畢。
抬起僵硬發(fā)酸的脖子,朱元璋這才看向了朱棣,緩緩開口:
“如何,被咱管著的滋味……不好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