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矩,
內廷之官犯事,其抄沒財產本應該直接上交入皇帝內帑。
可魏忠賢的家財實在太大了,除了先帝賞賜給他的,還有不少暗自侵吞,以及底下人孝敬的。
那些不義之財,朱由檢要真不要臉全都給收了,那名聲說出去也不好聽——
九千歲辛辛苦苦貪污這么多錢,不少人都吃苦受累了,現在人倒了,皇帝無縫銜接把錢都給拿到自己兜里去了,這不就整的好似九千歲是“奉旨侵占”的嗎?
老百姓也不是蠢的啊!
為了那么大的一筆財富,朝廷的清流們也得努力搶點啊。
那么多錢,
清流也喜歡吶!
朱由檢肯定不想讓這群空談誤國的廢物從自己手里奪食,可他的確清楚,朝廷眼下是缺錢的。
難道就為了防止中間人貪污,就不給邊軍發餉了?不給下面的小吏發祿了?
決然不可能!
不能因噎廢食,不然朱由檢在史冊上的名聲得跟他爺爺一樣。
殺豬,哪怕不分肉,也會有豬血流到地上浪費點。
朱由檢想著,哪怕只分出一點點,堵住了別人的嘴,那也是好的。
如果過份貪求,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所以朱由檢下旨,讓三部一同查收魏忠賢上交的財產。
當然了,主導者必然是內廷,由曹化淳來領導。
另外這些財產還只是魏忠賢主動上交的,擺在明面上的,私底下有多少還不清楚。
畢竟到目前為止,在外界看來,九千歲是體面的對著新帝交錢交權,全身而退了的,還沒發展到抄家的地步。
只是明面上擺出來的賬本,比起曹化淳手里的那本,總歸薄了一半。
而且皇帝都把魏忠賢的肉割出來給大家嘗嘗了,其他人的抄家所得,自然要由內廷全權處理,清流們再插嘴,那朱由檢就要跟他們翻臉了。
再者事情都講究個先來后到,
王體乾等宦官的家都沒抄呢,哪能先抄了已經服軟的九千歲?
朱由檢先是命最新提拔起來的東廠督公高宇順去帶隊抄了王之心的家來練手。
王之心也是個妙人,愛財愛到骨子里,每貪污一筆錢,都要給自己記上賬,還喜歡把自己收集來的各種珍寶分類擺放,儼然一個寶庫模樣。
所以抄他的家,簡直是最輕松的,根本不需要多費勁清點,對著王之心的賬本,也不用擔心誰手癢偷拿臟物。
何況帶隊的還是高宇順。
這人之忠心并不下于王承恩,只是國難之時,沒有跟著崇禎皇帝上吊罷了。
實際上,早在闖軍圍困京城之際,高宇順就給自己準備好了棺材,等到聽到皇帝死訊,高宇順便直接躺到了棺材之中,讓身邊僅有的一個小太監放了把火,自焚殉國了。
對這些內臣,朱由檢還是很看重的,也愿意重用。
加上王承恩是曹化淳的干兒子,出于平衡,朱由檢不可能再讓王承恩去負責東廠,而方正化勇武有正氣,也不適合搞特務工作。
朱由檢拿著殉國太監名單觀察了許久,最后覺得東廠還是需要高宇順這樣的人才。
能用自焚這種烈性方式殉國,忠心是有保障的。
其次,高宇順也是宮中老人了,手段圓滑,雖然也有太監固有的一些毛病,但知道底線在哪里,還會拍朱由檢的馬屁。
于是朱由檢大筆一揮,讓其走馬上任。
高宇順一上任,也是戰戰兢兢。
畢竟打過工的都知道,人做事講究三把火,上任之初是最上心最能辦事的時候,后面地位穩當了,還有了點功勞在身,才逐漸怠惰起來。
所以高宇順把東廠中原本為魏忠賢所倚重的人先停用,另外拉了一批底層的小太監來給自己當基本盤。
太監都是墻頭草,一見風向不對,都朝著高宇順這邊倒,倒也讓高宇順很快就把東廠理了一遍。
只是還得立更多功勞,才能讓皇爺高興,讓底下跟著的打手們吃到實惠。
朱由檢也大方,為了鼓勵這群人抄家的積極性,讓東廠能夠成為只聽自己話,肯為自己去亂咬人的野狗,直接告知高宇順,抄家所得,二八分賬。
皇帝八,東廠二,按照級別分發。
這筆錢,就充當職業績效了,不算在正常工資范圍內。
這消息一出,下面的小太監自然歡呼雀躍,只有高宇順擔心這是皇爺在試探自己貪不貪財。
不論古今,當領導的少有這么大方的,都恨不得下面人倒貼干活,更別說對天然站在所有人頭上的皇帝了。
所以在抄了王之心家后,高宇順還信誓旦旦的說為皇爺服務是自己應該做的,恨不得把心肝腸子都掏給朱由檢。
朱由檢哈哈一笑,仍把績效發了下去。
實打實的銀子領到了手,大家對抄家這事自然上心多了。
以前累死累活,抄的銀子再多又如何?
都是給宮里的。
做事自然沒啥勁兒。
現在雖然只能得二成,而且還是整個東廠分,可到底是沾光了。
再說了,能落到抄家的地步,那家產必然不少。
都崇禎朝了,能有幾個清廉如水的官員?
像于謙于少保那種,抄家抄到還得錦衣衛倒貼幾十兩給于家人度日的,世間罕見!
唯一的問題,就是抄家的時候要管好自己的手腳,不能亂拿了。
不過這也沒啥大事,
畢竟好東西也不是底下人能吃下的,都是上面的人拿了,然后幕后大老板再拿。
領導們拿完了,那他們才能一起進步,小蝦米們原地踏步。
……
“陛下,如今收入頗巨,可否多支用些給戶部,用于江南購糧賑災?”
“此外,軍備缺乏,糧餉不足,可否由內帑出資,先補些餉銀?”
宮內,
被朱由檢召入京城的畢自嚴正端坐君前,伸手要錢。
作為大明朝著名的財政專家,能夠在原歷史上,硬撐財政近十年,朱由檢在明知朝廷財政出問題的情況下,不可能不啟用畢自嚴。
所以畢自嚴是第一批就被朱由檢收集過來的金卡人物之一。
只是京城風云復雜,畢自嚴被魏忠賢逼走之后,遠離中央也有一年多了,很多事物有了變化,更有在崇禎元年之前,不大動朝堂之話擺在那里,于是朱由檢先留之為顧問,讓畢自嚴以局外人的身份,了解大明中央此時的情況。
同時,
朱由檢也需要實際接觸,來驗證下這些臣子的真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