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樂并不知道陳向陽的一席話就讓劉長江打消了念頭。
他哼著小曲,騎著自行車,悠閑自得的前往公社。
除了書包之外,巧兒已經把需要購買的東西寫給了林喜樂,這些雜七八糟的用具在公社都能買到。
只是在公社都集中在供銷社里賣了,不像城里專門有文具用品店。
林喜樂來到公社供銷社,東西很快就買好了,在他來到公社門口,卻碰上一些人圍著議論著什么。
“聽說了嗎?劉正榮被抓了,好像是巨額貪污。”一個穿著中山裝的中年人說道。
這時,另一個人說:“不對,我咋聽說是倒賣什么貴重物品,還收了禮。”
“不是說正在調查嗎?這萬一有人誣陷呢?”有人開口質疑。
“這年頭啊,被調查就肯定是掌握了證據,不然那可能隨隨便便調查啊?你當他們沒事干了?”一個老人面無表情的回答著。
“確實啊,人都被抓走了,基本上是定性了。”
林喜樂在旁邊聽了幾句,明白劉正榮已經被帶走了,那接下來就差定罪了,他覺得沒啥懸念了。
這時,有人揪了他一下,他回過頭來一看,竟然是堂哥,于是了一聲。
“喜樂,你來公社干嘛呢?”堂哥林建明拽著他離開了人群。
“也沒啥,這不過來給巧兒買些學習用具嘛,你咋今天還上班吶?”
林建明扭頭看了看林喜樂說:“我們公社民兵哪有啥休息時間啊,這不,最近公社劉正榮又出了事,我們就更忙了。”
“劉正榮啥情況?”林喜樂假裝問道。
林建明小聲說:“倒賣文物,已經定性了,只是追不回來了,早就通過渠道倒賣到境外去了。”
“哦,”
林喜樂想到了那張廢棄的收條,兩千確實是一筆巨額了。
“喜樂,你快回去吧,別在這里圍觀了,這種事情還是遠離是非之地,小心為妙。”
“嗯,”林喜樂應了一聲,推著自行車離開了。
林建明沒再說啥,看著林喜樂走遠,卻想到了小弟當時轉院去市里時,劉正榮拿了50元給母親,說是給小弟買些吃的,還好當時他軟硬都拒絕了,否則還不知道會不會被牽連,想想都后怕。
只是他一直不明白,劉正榮為何對他家這么上心。
“難道是因為喜樂?”
林建明想到了林守義癱瘓恢復的事情,又想起了前陣子娘讓爹去找喜樂問神醫的事情。可他覺得還是不對勁,只能嘆息一聲,繼續在附近巡邏著。
林喜樂回到家里,將書包文具給了妹妹,又從空間里取了30斤小麥,又取了30斤玉米出來。
“巧兒,這些糧明天幫你帶上,到了學校你去換成糧票,細糧30斤,粗糧30斤,搭配著吃,這20塊錢你拿著,在學校里吃好點。”
“哥,用不著這么多。”
“那你也拿著,萬一需要買個啥也能用得著。”
林喜樂將錢塞給了妹妹,巧兒收拾著衣物,接過錢從一旁拿出一張手絹,將錢包好,放進了里兜。
“哥,你說我會不會和二丫姐分到一個班呢?”
林喜樂一愣,這個問題他還真沒想過:“不好說,不過有姚伯伯的關系,說不定能分到一起呢,如果在一個班有個照應也挺好。”
“嗯,我也是這么想。”
“對了,二丫姐這個禮拜也沒回來,我上午去她家,姚伯伯說二丫去了她三伯家里了,好像是說工作的事情,姚伯伯還找你呢。”
“我知道,一會兒就過去。”
自從那天二丫請假回來找他談話,他就明白二丫的決定了。姚百川當然是希望他們兩人都去縣里,畢竟他們的關系也都在縣里。
而昨天禮拜六,按說二丫應該是跟著一起回來的,但卻沒有,林喜樂早就猜到是她三伯找她了。
巧兒收拾著行李,林喜樂來到了姚百川家里,他覺得這事還是要跟姚百川好好說清楚。
“姚伯伯,伯母,你們是二丫工作的事發愁吧?”
一進門,林喜樂就開門見山的問,他能看出姚百川,尤其是二丫娘那焦慮的表情。
二丫娘說:“喜樂啊,你也大了,和二丫也訂了親事,這后面再一結婚過日子,阿姨是希望你們能在縣里安安穩穩的有份正式的工作,二丫從小被慣壞了,你說她繼續留在農村里,我怕她吃不了這份苦啊,可這丫頭就是倔得很,這不,她三伯這兩天又做她的思想工作呢。”
林喜樂其實是能理解的,作為父母嘛,誰不希望兒女有個好的歸宿,有份安穩的工作呢。
“阿姨,二丫是你們的女兒,你們應該更了解她呀,您也說了我們都大了,就該有自己的想法和路走,至于說留在農村,就一定要吃苦嗎?”
“姚伯伯,伯母,有些話我不太方便挑明,其實你們應該都有猜測,不單單是我救了三伯,所以,就算二丫留在農村,她可能會吃苦嗎?再說了,就算真的苦,我也不會讓二丫吃苦。”
林喜樂的話說的很直白了,他相信姚百川會明白的。
林喜樂還要回去幫巧兒準備明天上學的東西,所以小坐了一會兒,簡單聊了幾句便走了。
“淑珍啊,喜樂說的也有道理,其實前陣子我和萬峰也在想這個事,萬峰就說喜樂這孩子以后在哪都有大出息,讓我抓牢咯,你看今天他說這話,其實就是不說,咱不是也明白啊。”
“也是,你說他咋就有那一手救命的神藥呢?”
姚百川搖了搖頭:“誰知道呢,說不準人家有啥奇遇呢?反正不要去問,這不二丫和他都訂親了,誰家沒個病痛啥的,萬一是大病呢?單憑這一手,他就是在農村也會過得很滋潤的,況且咱以后萬一……”
“呸呸呸,別說這么不吉利的話。”
“哎,這不是話說到這兒了嘛!”姚百川嘟囔了一句。
“也是啊,算了,隨著二丫吧,喜樂這孩子確實也不錯,二丫跟著他應該不至于受苦。”淑珍想了想又輕輕嘆了口氣。
這換作以前,她是一百個不愿意,就拿今年7月份的時候來說,收到恢復高考的消息,她就鼓勵二丫好好學習,將來說不定考到省城去,有大出息,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