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光柱與暗紫色戰艦群的能量碰撞在極夜天幕上炸開連綿不絕的光雨,每一次沖擊都讓南極基地的金屬地基發出沉悶的嗡鳴。實驗室里,林楓體表流轉的星塵光芒漸漸趨于柔和,心率監測曲線從陡峭的山峰緩緩回落,但那雙倒映著星光的瞳孔始終牢牢鎖定窗外的戰場,七八歲孩童的臉上竟凝著與年齡極不相符的凝重。首席科學家剛要抬手抹去額角的冷汗,主屏幕突然爆出一陣刺眼的雪花紋,尖銳的防空警報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裹挾著靜電噪音的低頻廣播,像是從宇宙深淵傳來的嗚咽。
“……殖民艦隊緊急撤離指令……坐標784星系遭遇‘神族’凈化打擊……重復,硅基神族啟動‘星系焚化’協議,卡拉什主星菌毯網絡已崩潰92%……所有殖民單位立即返航協防……”破碎的信號如同被狂風撕碎的紙片,每個單詞都帶著金屬摩擦般的刺耳質感。屏幕上正與金色光柱對峙的卡拉什旗艦突然熄滅了幽藍炮管,暗紫色空間裂隙中的戰艦群如同被捅翻的蟻穴,龐大的艦體在慌亂中相互碰撞,猙獰的生物裝甲在摩擦中迸射出道道火花,竟全然不顧陣型的潰散。
“它們在撤退?”年輕助手推了推滑落的護目鏡,看著屏幕上正無序后撤的龐大艦隊,聲音里滿是難以置信的驚愕,“就因為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神族’?我們的星塵光網還沒完全啟動呢!”
首席科學家的手指在控制臺上飛速跳躍,調出艦隊軌跡分析圖譜:“不對,這不是潰敗,是有預謀的撤離!”他猛地敲擊屏幕上閃爍的紅點,“旗艦的能量反應強度反而提升了30%,它們在向地球同步軌道投放未知物體!看能量軌跡落點——是深海區域!馬里亞納海溝,地球最深的黑暗地帶!”
話音未落,最后一艘卡拉什戰艦已沒入暗紫色裂隙,空間裂縫如同愈合的傷口般迅速閉合,極夜天幕重歸死寂,只剩下那道貫通天地的金色光柱在極地寒風中微微震顫。實驗室里短暫的寂靜被老助手的驚呼撕裂:“星塵光網全球掃描捕捉到異常信號!馬里亞納海溝11034米深度,出現巨型生物能量反應!特征庫無匹配數據——既不是卡拉什戰艦的金屬能量場,也不是任何已知地球生物的生命信號!”
全息投影瞬間切換到深海地形圖,蔚藍的海水被逐層剝離,露出漆黑的海溝地貌。在海溝最深處的平坦區域,一個暗紅色的不規則球體正懸浮在熱液噴口上方,表面覆蓋著層層疊疊蠕動的生物組織,如同一顆畸形的心臟在緩慢搏動。監測數據在屏幕上飛速刷新:直徑3200米,質量約5800萬噸,表層溫度176℃,周圍海水因能量輻射持續沸騰,形成大片翻滾的白色水霧。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球體表面布滿蛛網狀的生物管道,正不斷滲出粘稠的淡綠色黏液,這些黏液在海水中迅速凝結成米粒大小的卵狀結構,每秒鐘都有數以萬計的卵體完成分裂增殖,如同一場無聲的綠色瘟疫在深海蔓延。
“武器系統立即鎖定目標!”首席科學家的拳頭重重砸在控制臺邊緣,“啟動‘深海之矛’核魚雷陣列,坐標馬里亞納海溝北緯11°21′,東經142°12′,深度11034米,立即執行飽和打擊!”
“無法執行打擊指令!”負責武器系統的軍官突然站起身,防護服的管線因動作過猛而繃緊,“深海探測器傳回的實時數據顯示,目標表層覆蓋著三層高密度碳結晶裝甲,硬度達到HV8900——我們的貧鈾穿甲彈只能在表面留下0.3毫米的劃痕!剛剛完成的核彈模擬攻擊顯示,百萬噸級核彈在五公里內引爆,對其核心結構破壞率不足4%!”他調出武器測試三維模型,畫面中核彈在深海引爆的沖擊波撞上暗紅色球體,僅能激起一圈微弱的能量漣漪,“但有個發現——那些綠色卵狀結構對能量攻擊極其敏感,一枚常規魚雷就能摧毀上萬個卵體!”
培養艙內的林楓突然出現輕微的抽搐,眉心跳動的光斑如同急促的信號燈。他緩緩抬起小手按在冰冷的艙壁上,掌心淡青色的星塵印記突然亮起,與屏幕上的暗紅色球體產生了肉眼可見的共振波紋,艙壁上凝結的水珠隨著共振輕輕震顫。首席科學家立刻俯下身,將耳朵貼近艙壁:“小楓,你感覺到什么了?那東西在深海里做什么?”
林楓的瞳孔中浮現出流動的深海影像,稚嫩的聲音透過生命維持系統的揚聲器傳出,帶著水波般的模糊共鳴:“冷……好多好多小蟲子在吃石頭……”他的小手指在艙壁上劃出波浪狀軌跡,“它們在喝熱泉水里的光……五年……等它們長夠了……就會爬出來……”
“五年?”首席科學家的心臟猛地一沉,指尖在控制臺上調出卡拉什生物武器庫資料,“這個時間節點與它們的菌毯增殖周期吻合!這不是普通的生物樣本,是它們留下的殖民播種器!”他立刻切換到全球緊急通訊頻道,“通知太平洋沿岸所有幸存者據點,立即啟動深海監測協議!每小時匯報一次馬里亞納海溝周邊的生物信號波動,任何異常都要第一時間上傳!”
然而三天后的監測報告讓所有人的心沉入谷底。深海探測器傳回的畫面顯示,海溝底部的暗紅色球體已消失無蹤,只留下大片凝結成膠狀的綠色黏液,那些瘋狂增殖的卵狀結構也如同從未存在過般杳無蹤跡。更詭異的是,星塵光網的能量掃描始終顯示海溝區域存在異常能量場,但派去的七臺無人潛航器中,有五臺在接近目標區域后突然失聯,剩下兩臺只帶回了一些破碎的青灰色外殼——這些外殼有著螃蟹甲殼般的紋理,表面殘留的生物電流讓檢測儀器瞬間短路,外殼斷面處還能看到細密的纖維狀肌肉組織。
三個月后的深夜,澳大利亞東海岸的“珊瑚礁”漁村打破了短暫的平靜。據點防御系統的警報聲在凌晨三點撕裂夜空,監控畫面顯示漆黑的海浪中突然涌出無數青灰色的身影,它們有著螃蟹般的多節螯鉗和昆蟲復眼,鋒利的前肢如同合金刀片,輕易就撕裂了據點外圍3厘米厚的合金防御板。漁村的防御火力雖然能擊穿這些生物的硬殼——子彈命中處會爆出墨綠色的體液,但根本無法阻擋潮水般涌來的攻勢,短短兩小時,這個曾棲息著兩百多名幸存者的漁村便淪為一片燃燒的廢墟。
救援部隊在次日清晨抵達時,看到了終生難忘的景象:斷裂的合金管道上掛滿了蜂蜓狀生物的尸體,這些巴掌大的生物有著透明的膜翼,尾刺殘留的毒液正腐蝕著金屬表面,留下蜂窩狀的孔洞;廢墟深處的巖壁上,掛著數米長的十二翼蜈蚣狀生物殘骸,它們的口器中還咬著未消化的金屬碎片,膜翼振動的余波讓空氣都在微微震顫。最令人膽寒的是,所有生物殘骸在接觸陽光后都迅速融化,只留下一灘灘散發著硫磺味的綠色黏液。
首席科學家盯著生物樣本的全息投影,指尖在冰冷的控制臺上微微顫抖。基因序列分析顯示,這些生物的DNA鏈中既包含卡拉什菌毯特有的硅基片段,又融合了地球節肢動物的碳基結構,顯然是在深海完成了適應性進化。培養艙內的林楓輕輕搖了搖頭,眉心的星塵光斑黯淡如將熄的燭火:“母巢……藏在更深的石頭里……它在吃地下的火和光……等它睡夠了……會有更多更多的蟲子爬出來……”
實驗室的應急燈突然開始閃爍,全球緊急通訊頻道傳來新的警報聲,這次不再是太空的威脅,而是來自深海的潛伏殺機。全息投影上,太平洋沿岸的紅點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如同黑暗中蔓延的血痕。人類剛剛擊退外星艦隊的威脅,卻渾然不知一個能吞噬一切的生物工廠已在地球最深的海溝里扎根,正以每年十億的速度孕育著新的毀滅者。星塵光網的倒計時界面上,代表第一次蟲潮爆發的紅色數字開始跳動,在南極基地的寒夜里,無聲地宣告著新戰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