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桌子上的高一數學課本,康俊寶回家一趟,拿了沾水筆、墨水瓶、稿紙回來,趴在桌子上抄寫起來,時不時的就要用筆沾一下墨水,不然寫不出字來。
沾水筆是鋼筆的一種,筆身結構要比普通鋼筆簡單一些,不帶長蓄水囊,只有一根長筆桿底部插上一個薄薄的筆尖,用起來不太方便。
但價格要比鋼筆便宜一些,寫出來的字,字體好看,顯得飄逸漂亮,就是用起來太麻煩,寫幾個字就得沾一下墨水。
李學海用的鋼筆,還是當初李學霞送給他的津產牌銥金筆,算是便宜的,單價為1.74元,要是換做燕京本地產的英雄牌130金筆,至少也要9元多。
更貴的也有,但要去友誼商店買。
李學海在房間里用著鋼筆寫著新作品,康俊寶在客廳用沾水筆抄著高一數學課本。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一下午過去。
李學海放下筆,活動了一下手腕,算了算,大概寫了能有三千多字,快點的話,三四天就能寫完,慢的話,也就四五天時間。
接下來幾天,他打算上午跟晚上復習,下午抽出時間來寫作。
這樣一來,既不耽誤復習,又能盡快賺取稿費,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這時外面傳來李學雅的清脆聲音。
“哎,瓶底兒,你咋跑我家來了?”李學雅肩上斜挎著一個帆布綠色斜挎包,推開門走了進來,看著低頭抄寫的康俊寶好奇不已。
康俊寶有些近視眼,又整天戴著一副近視眼鏡,時間一久,大雜院里的一幫小大孩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瓶底兒”。
“借你三哥的課本抄抄。”
“瓶底兒就你也想考大學?”
“不陪你對象了?”
“她也打算參加高考。”
“她考電影學院?還是戲曲學院?”
“你怎么知道的?”
“話劇團的人不考這些地方,還能考華清燕大不成?”
“學雅,好好說話。”
李學海忍不住走了出來,打斷了她的話,話劇團的人有沒有考上華清燕大的,他不知道。
倒是有清華燕大畢業以后,搞音樂、話劇、電影的。
比如紅極一時的水木年華。
看到李學海走了出來,李學雅撇了撇嘴,把肩上斜掛著的綠色斜挎包放到房間里,便開始洗手打算到廚房找點吃的。
不一會,就聽到外面有個女人喊道:“俊寶,寫完了沒有?”
“媽,還沒呢。”
李學雅站在廚房門口,手里拿著兩個玉米餅子,眼珠子一轉,故意大聲對著外面說道:“康俊寶,你對象啥時候過來呀?”
“哎呦,你小聲點!”
嚇得康俊寶一激靈,心虛往外看了一眼,“我媽還不知道這事呢。”
說起這事來,他就有些發愁,依照他媽的性格,指定是不能答應自己找一個話劇團的對象。
“瓶底兒,我餓了。”李學雅晃了晃手上的玉米餅子,又指了指門口外面,她的意思在明顯不過。
“走,咱們吃餛飩去。”
“我請客。”
康俊寶沒有任何猶豫。
即便沒有李學雅的威脅,今晚他也準備請李學海吃一頓好的,表達感謝。
“二哥,我去拿糧票。”李學雅急沖沖的就往房間里面走,準備翻找糧票。
七十年代的口糧,每一個人都是定量的,李學雅是高中學生定量高,每個月足有28斤糧食,普通居民每個月定量只有24斤,工人定量30斤。
所以一般情況都是請客吃飯的人掏錢,被請客的人需要自帶糧票。
實在是定量的糧食不夠吃。
“用不著拿糧票,我有。”康俊寶還要繼續抄書,怎么可能讓李學雅拿糧票。
“我這有糧票。”李學海搖頭拒絕,前幾天劉慧領完糧票,偷偷塞給他了幾張,還沒用呢。
對于康俊寶請客吃餛飩,李學海不會反對。
但讓他連糧票一起掏,卻怎么也不答應。
畢竟康俊寶的定量也不多。
“沒事。”康俊寶往外瞄了一眼,壓低聲音說道:“我有地方能拿錢換糧食,粗糧、細糧都行。”
他整天往村里隊上跑放電影,認識不少生產隊,而一些產糧多的生產隊,只要有錢就能換到糧食。
“跟隊上?”李學海遲疑了一下,想到他下鄉那會糧食不夠吃,也是拿錢跟生產隊換的糧食。
別看知青定量不少,有的地方甚至每個月有45斤口糧。
實際上卻不是那么回事,年底生產隊能分二百多斤毛糧就不錯了,包括玉米、麥子、高粱與各種豆子,剩下還能分到一些土豆地瓜,分紅收入與紅利分配不用想,年年都是生產隊沒錢欠賬。
平均下來,每個月也就二十來斤的糧食,還是沒有加工過的毛糧。
就這還算好的,很多知青一年下來,有時只能分到一百多斤的毛糧,弄不好,年底還要倒欠生產隊幾塊錢。
糧食不夠吃咋辦?
這時候家里條件好的知青,可以拿家里寄過來的錢,跟生產隊換糧食。
至于沒錢的知青,只能餓著。
康俊寶驚訝看了他一眼,但想到李學海是返城知青,便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了下來。
不過他沒有多說。
這事不太好明說,容易犯忌諱。
李學海將這個事記了下來,等稿費富裕了,到時可以找康俊寶到隊上換點細糧回來。
不然每天都是高粱米與玉米餅子,他是吃的夠夠的了。
三人沒走多遠,就在胡同口找了一家不大的國營餐館,只有幾張桌子,每人要了三毛錢的餛飩,連湯帶餛飩滿滿一大碗。
三個人各自抱著一個二大碗,頭也不抬,大口大口的吃著,吃的滿頭大汗。
別看店鋪不大,手藝也一般,可架不住食材好,肉量足,一口下去,保證一個豬肉蛋,油汪汪的,別提多香了。
“舒坦!”
李學海連湯帶水吃了一大碗,吧唧吧唧嘴,感覺比上次吃的豬肉大蔥餡水餃還香,看來是沒少放肥肉。
不是說餛飩餡做的好,而是肥肉放的多。
這年頭肥肉放的多就好吃。
三個人湯足飯飽,康俊寶付了錢與糧票,又去了一趟供銷社商店,買了一支圓珠筆與幾根蠟燭,打算晚上連夜抄寫。
七十年代國內已經大批量生產圓珠筆了,通常由黃銅制成,拿起來沉甸甸的。
回到家里,李學海沒有繼續寫稿子,而是取出一本政治課本翻閱起來,盡量多熟記一些政治觀點,免得考試的時候,不注意寫錯了。
眼下可還沒改革開放呢,很多方針政策都跟前世不一樣,萬一寫錯就麻煩了。
他打算考試前最后一個多月,死記硬背政治,尤其是注意那些帶有時代特色的方針政策。
接下來的日子里,康俊寶每天都來抄寫,幾乎是廢寢忘食。
9月27日,中秋節當天,康家幾口子還端來一碗紅燒肉與團圓餅,表示感謝。
劉慧推辭了半天只能收下,看的李學雅兩眼放光。
這幾天李學海則抽出時間抓緊寫稿子,爭取10月1日國慶節之前送過去,不然只能等假期之后再說。
今年國慶10月1日至10月3日放假調休3天。
此時全年法定節假日僅有7天,春節休3天,勞動節1天,國慶節3天。
看的他直呲牙,七十年代的假期,真是少的可憐。
這次去《燕京文藝》,他沒有遇到章德凝與周艷茹,而是將稿子交給了一位叫趙紅君的男編輯,便騎著自行車匆匆趕了回來。
《燕京文藝》編輯部里面,趙紅君拿起剛剛收到的稿子翻看起來。
“她是勐奧東板國王七個女兒中年紀最小、最美麗的一個——源于傣族神話敘事詩《召樹屯》。”
稿件前引叫趙紅君愣了一下,傣族神話傳說,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同時也吸引住了趙紅君的好奇,忍不住想要看下去。
一部成功的小說,往往一個前引就能讓讀者沉迷其中,這部《孔雀公主》顯然有著這樣的魅力。
傳說古時在中國傣族地區的勐板扎國,有一位召樹屯王子,他年輕英俊、機智勇敢、熱愛自然,厭惡宮廷中的生活,一心要做個大自然的王子。
這天召樹屯見到從天際飛來的七位孔雀公主。她們是勐奧東板國王的女兒,定期飛到金湖沐浴。七公主喃穆婼娜是她們中最嫻淑、最美麗的。她發現了英俊的王子召樹屯,一見鐘情,摘下金鐲擲地而去。
很快,喃穆婼娜與召樹屯幸福地相愛,二人經歷了一番苦難過后,戰勝了重重阻難。
最終召樹屯來到大殿上揭穿了國師的謊言,并且一箭射中了國師化作的禿鷹,墜落湖中,被洶涌的波濤吞沒了。
趙紅君沉迷在整個故事里面,眼前仿佛浮現出美麗善良的孔雀公主,他則化身成為召樹屯開弓射箭。
“紅君,該去打飯了。”
眼瞧著都到中午了,周艷茹從食堂打完飯回來,見趙紅君還在看稿,便伸手拍了他肩膀一下,再不去食堂可就沒飯了。
“喃穆婼娜……”趙紅君下意識念了出來,這才反應過來是周艷茹叫他去打飯,不是孔雀公主喃穆婼娜。
“周姐,你快看一下,這部稿子寫的真好,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