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伐魏舊事(二)【求追讀】
- 開局被始皇流放怎么辦?
- 糖醋打工仔
- 2109字
- 2023-07-18 23:58:42
有人想要攻伐魏國、有人不想要攻伐魏國。
想要攻伐魏國的人不一定是想要攻伐魏國、或許僅僅是因為秦王想要攻伐魏國、也或許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不想秦國下一個攻打的是自己的國家。
不想攻伐魏國的不一定真的不想攻伐魏國,或許僅僅是因為想要拖一拖,等待魏國那邊傳來的消息和籌碼。
這些東西架在一起,堆成了如今的秦國朝堂局勢。
站在這章臺宮中的人哪一個是看不分明的呢?其實何來什么所謂的仁義、亦或者不仁義的戰爭?有的只是六國之間、或者說這些王、卿大夫階層們的利益征伐。
嬴政坐在最前方,看著這一朝堂的臣子,眼睛中的神色較為平淡。
他知道下方的人心中各自都有自己的算計,但是那又如何呢?
嬴政不需要自己的臣子們完全忠心自己,他甚至不需要忠心,只要能夠被他看到野心、看到能力、看到可以利用的地方,他就會讓你乖乖的聽從他的、服從他的。
這就是嬴政的為君之道。
他看了一眼站在下方,靜靜地站在那里似乎并不存在的扶蘇,眼神中帶著些許的嘆氣。
扶蘇似乎和他很不一樣。
嬴政從最近的事情中好似是可以看出來,同樣的事情,扶蘇更喜歡「收心」。
他輕咳一聲:“伐魏之事,紛紛揚揚。”
“如今我秦國已然吞并故韓之地,接下來便是魏國了。”
“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一語出,就好像是驚起了千層浪一樣。
盡管這浪好像是在座的群臣裝出來的,而扶蘇坐在最前方的地方,悄然無息的觀察著朝堂上的變化和局勢。
如今的李斯尚且只是一個上卿,丞相王琯、國相馮去疾都尚且還掌控著巨大的權力時,李斯并沒有能夠掀動太大的浪花。
但對于扶蘇來說,在這個階段、王琯、馮去疾的觀察吸引力尚且沒有李斯的大。
扶蘇很想知道,李斯到底是一個怎么樣子的人。
一個野心勃勃的野心家?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一個投機取巧的小人?一個嫉妒賢能的奸佞?一個靠著依附、附和始皇帝成為了丞相的人?
扶蘇默默地觀察著坐在那里的李斯,眼神中帶著些許唏噓。
如今的李斯尚未沒有表現出來完全的才能,以至于只憑借一封「諫逐客書」而拜封上卿的李斯在朝堂上并沒有很大的發言權。
在這種重大國事上,一定要等待諸位大佬發言之后,他才有「諫奏」的資格。
而正默默坐在那里等待時機的李斯也感覺到了一道目光,這道目光似乎從早朝開始就一直落在他的身上,期間雖然有幾次變幻了、消失了,但很快又再次落在他的身上。
李斯默默地憑借感覺去猜測著,似乎是來自前方。
前方坐著的人很有限,無非是國相、丞相、上將軍等人。
這幾個人此時正在激烈的爭論著伐魏的事情,當然不是爭論要不要伐魏,而是爭論到底是該什么時候伐魏、該怎么伐魏、該由誰來領這一份功勞。
忽而,李斯的腦海中劃過了一個人影。
最開始的時候他本來沒有覺著會是這個人的,畢竟這個人的傾向一直是偏向儒家,之前更是曾經發出過對法家的批判,說法家之行為無異于是酷烈、殘暴的。
但如今,除卻這個人之外似乎也沒有別的什么人了。
那么問題來了。
長公子殿下看著自己做什么?
李斯的腦子開始飛速的滑動,這是一個機會還是一個危機?
自己需要如何應對?
沒等到李斯想到處理的方法和問題的答案,那一道目光就再次收了回去。
而李斯也沒有繼續猶豫,直接抬起頭望向了坐在那里的扶蘇,目光中帶著些許恭敬和些許的平和,不卑不亢的與扶蘇對視。
扶蘇眉色微微一挑,他看向坐在那里的李斯溫和的笑了笑,而后便收回了目光。
李斯這個人,如今扶蘇并不想要去觸碰這個人,李斯的作用還在后面,如今的他目標是幫助政哥,以最小的代價一統六國!
原本的軌跡中,大秦雖然統一了天下,但大秦消耗了太多了的力量、消耗了太多的人口,消耗了太多的黔首對于大秦的期望。
甚至不僅僅只是黔首的希望,就連老秦人們對那個時候的大秦也是有些失望的。
所以后來劉邦打敗項羽,甚至建立起來大漢帝國的時候,出力最多的依舊是老秦人,老秦人們似乎永遠不會停歇自己的腳步。
他們會將眼前的一切都給征服。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當年追逐那一只「鹿」的秦,也終究是將那一只鹿給失去了。
而如今,大秦方才開啟了對六國的征服,無論是六國的民心還是老秦人的心,都還在他們天命所歸的王上之身,天下之間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卿大夫、還是那俯首田間的黔首,都已經明確的知道了、
天命在秦。
卿大夫們看到的是從秦孝公開始就一直賢明、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賢明、而又強大的君王。
秦孝公變法圖強,秦惠文王稱王,用張儀連橫六國,武用樗里疾、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將秦的版圖擴充,也給秦統一天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再之后,秦武王聚鼎為秦國謀取了「名義」,之后昭襄王這個超長待機的君主將六國鎮壓的喘不過氣來,如果不是最后懷疑了白起,那么或許昭襄王時期六國就不復存在了。
然則,雖然昭襄王犯了些許錯誤,讓秦國只能夠繼續龜縮在函谷關內,但也給了秦國發育的機會。
這并不容易。
昭襄王之后的孝文王雖然在史書上并沒有太大的建樹,但他的仁和卻給了繼任者莊襄王一個大展宏圖的機會。
至于莊襄王,嬴政的父親,也是一位很強大的帝王。
周便是覆滅于莊襄王之后。
可以這么說,真正開啟了「戰國」這個時代,讓所有人可以撕破了臉,而不是讓繼續存在于『周』框架中的人,就是莊襄王。
一個明君是巧合,兩個也可以是巧合,三個也可以是巧合。
秦,這是出了幾個?
所以,這個時期的所有卿大夫幾乎都在心中有一個念頭。
那就是。
天命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