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精華多糟粕也多
- 大明:解密常遇春死因,老朱炸了
- 落寞的花生
- 1862字
- 2023-07-12 07:02:10
光頭,正是年輕時候的朱元璋。
不,那個時候他還叫朱重八。
穿越回到過去看見三十年前年輕時候的自己是什么想法?
告訴自己不要踩那些坑或者直接找機緣少走一些彎路?
李沐辰轉頭看向朱皇帝,想問。
猛然發現朱元璋雙眼露出一抹可怕的兇光,看的李沐辰脊背發涼。
此時的朱重八還沒有加入義軍。
頂著一個大光頭在外面流浪,乞討。
和其他所有人一樣,他也是餓的頭昏眼花,渾身浮腫。
不過好在他年輕,比老人小孩扛的要久一點。
口干舌燥的朱重八嘴唇干裂,目光四處張望,他現在的唯一念想,就是發現一些能夠入嘴的東西。
樹皮、草根。
甚至傳聞西北才有的觀音土。
然而此時不遠處一陣香味傳來。
朱重八加快腳步走了過去,然后發現三個同樣衣衫襤褸的饑民,正圍著一個瓢了的鐵鍋。
鍋里好像燉著什么。
而且還是肉。
在這種環境下還能找到肉。
朱元璋雙眼里殺意凌然。
……
然而面對他的滔天殺意,李沐辰好像沒有看見一樣。
他的空間他做主。
也沒有再看下去,而是帶著二人走向遠處。
“古時候的皇帝都說自己是真龍下界,神仙下凡,其實都是假的。”李沐辰道,“如果是真的,真龍下界神仙下凡,又豈會遭遇此等窘迫?”
“他們都是人。”
“正因為他們都是人,才有一些不堪回首的過往。”
“這些過往,史書不能提及,甚至是他們本人都不愿回憶的噩夢。”
朱元璋聞言,眼中的殺意逐漸收斂。
“洪武陛下。”李沐辰此刻又問了朱元璋一個毫不相干的問題,
“你曾是華夏這片土地的君主。”
“且還是比較著名的帝王。”
“你很有發言權。”
“我現在想問你一個問題。身為華夏人,你自豪嗎?或者說驕傲嗎,自信嗎?”
怎么突然問這個?馬皇后心中詫異。
“馬皇后,這個問題,你也可以回答。”李沐辰道。
“當然自豪了,這還有問?”朱元璋站起身來,挺起胸膛道,“我們這片土地有五千年的文明,我們有儒家圣人教化,圣訓傳世。”
“中原大地是圣人教化下的禮儀之邦,其他地方都是化外之地,那里的人也是化外之人。”馬皇后也淡淡的道,盡顯出自書香門第大家閨秀本色。
“五千年的文明,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人間地獄?”李沐辰淡淡的道。
“圣人教化下的土地?”
…………
……
“歲大饑人相食,乃天災,上不修仁政所致。”朱元璋聞言,淡淡的道。
“好一句天災,好一句不修仁政所致。”李沐辰道,“頃刻間,把責任撇的一干二凈。”
“算了,不說了。”
“以二位思想的局限性,你們絕不會去懷疑圣人的。”
“因為圣人可以拿神異來當擋箭牌。”
“你們的思想早就固化了。”
“不過我要告訴二位的是,”
“整部華夏歷史,就是一部吃人的歷史。”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歷史沒有年代,是因為所有歷史都如此,沒必要刻意標明。”
“而仁義道德,則是圣人圣訓。”
朱元璋和馬皇后聞言,絲毫不為所動。
“同類相食,乃是野蠻落后,向禽獸蛻化的表現。”
“西方大災之年也有人相食的零星記錄,不過遠遠沒有這里多。”
“所以,口口聲聲說別人是蠻夷,殊不知自己才是最大的蠻夷。”
“口口聲聲宣揚除中原之外都是化外之地,殊不知自己腳下才是化外之地。”
“你此話何意?”朱元璋聞言神情凝固。
“認清歷史!”李沐辰道。
“我們不能盲目自大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也不能盲目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認清歷史,然后把好的留下來把不好的丟棄掉。”
“我們有世界上最完整記錄且時間最長的歷史,”
“所以精華比別人多百倍,糟粕也比別人多百倍。”
朱元璋和馬皇后聞言皆沉默,
他們畢竟和李沐辰是兩個時代的人,二者相隔了七百年。
跟不上他的思維節奏。
甚至聽不懂他的一些話。
“你好像非常熟知歷史,且言語之間好像還有些不尊往圣。”馬皇后問道,“我輩后人當繼往圣之絕學,為天地立心,開萬世之太平。”
“往圣統治這片土地思想已經數千年,可這片土地從來沒有太平過。”李沐辰道,
“帶來的,就只有愚昧,和落后。”
“至于我為什么熟知歷史。”
“是因為在金手指空間里,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沒看到的東西。”
“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朱元璋詫異。
“史書只記載了皇家貴族,對百姓則是很少提及。唯一提及的就是大饑,相食。”李沐辰道,“我的金手指空間,能穿越到真實的歷史時空。”
“穿越過去之后,不但能夠看到帝王將相,還能看到人數比他們多百倍千倍的百姓。”
“歷史可以抹殺百姓的存在,讓他們在史書上不留下任何痕跡。”
“歷史仿佛就只有秦始皇修筑長城的豐功偉績,沒有千千萬萬搬磚的平民。歷史仿佛就只有揚大漢國威的漢武,沒有那些交重稅支持漢武帝打匈奴的百姓。”
“史書或許會將百姓遺忘,然而存在的世界,卻沒有將他們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