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王莽論政
- 我,王莽,誓死篡漢
- 歲月如夢
- 2053字
- 2023-07-18 19:58:32
“加固堤壩,疏通溝渠,既然荒廢了兩年,此事絕非一日可完成,也不必急于一時!”王莽平靜的道:“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所謂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王況頓時一喜,捧哏問道:“怎么說,不妨細細道來!”
而有王況坐鎮!
李樂,淳于方,嚴封三人雖與王莽不怎認識,卻也給出了足夠的尊重。
王舜卻是眉頭一皺,道:“京兆不能生亂!”
王莽搖頭苦笑,看向李樂道:“李戶曹,請問京兆有多少戶,其中平民籍多少,宗室籍多少,商人籍多少,平民籍中大家幾許,中家幾許,小家又幾許?”
“又有奴籍多少,食邑籍多少。”
“戶及人口總數,十二縣又各有多少,其主要分布于各縣何地?”
李樂撓頭,略有不解的回道:“我只知道,去年年終統計,長安縣有九萬兩千戶,聽說京兆,左馮翔,右扶風有超過八十萬戶。”
“具體如何,這個待會查一查,就清楚了。”
“但這戶籍之事,與加固堤壩,疏通溝渠又有何干系?”
王況點了點頭,跟著問道:“是啊,這有何干系?”
王莽搖頭道:“京兆十二縣,據我所知,長安藍田二縣人口最多,商雒人口最少,上雒有丹水,長安藍田卻有浐水,壩水,灞河等數十條大河,鄭縣,華陰臨渭河,湖縣臨黃河。”
“其中重點不必多說,而這理清楚人口分布就意味著能合理分配勞力,重點防備易決堤河段。”
“諸如洛河伏牛山段,這里人煙稀少,多是山嶺地區,洛河在此處就算是有決堤風險,也可以視為放棄,將百姓從伏牛山遷移出來,同時,也可調伏牛山勞力前往上雒加固丹水河防。”
“渭南,鄭縣乃是渭水泛濫區,多有決堤風險,那么就需要合理的調度人口前去重點加固渭水河堤。”
王莽徐徐道來:“其次,宗室籍包括宗室及宗室食邑籍,這二者還是要分清楚,擁有宗室籍的百姓,我們自然不可能下令讓其去加固堤壩。”
“但是宗室食邑籍的百姓,卻依舊在京兆尹的治理之內。”
“淳于主客也說了,調動豪門貴族去加固堤壩,但一個問題,豪門貴族不可能濫發愛心無條件幫助我們,必要許利。”
“這利在何處,此等急迫之時,去請動豪門貴族,怕是這些人會獅子大張口,倒是能解了京兆一時之難,可與今后京兆治理沒有半分之利。”
“可以去請,但絕不是現在,可以讓利,但絕不是賤賣!”
王莽侃侃而談道:“再其次,人貴有知,人賤有別,首在人口計數,其中奴籍是我們唯一可以肆意指揮的,而這奴籍,也包括罪囚,刑徒,罪徒等。”
“為防止這類人生亂,甚至無需我們上奏,就可以請動北軍重兵鎮壓這些人。”
“平民籍已經受我大漢律法保護,徭役更是有明確的限令,五抽一屬于重役,一定會被彈劾,這些年來也沒有發布過重役,貿然發布民間自會有亂象之聲。”
王莽正有條不紊的說著,卻是突然之間。
‘啪’的一聲,王況拍案而起,振奮的喊道:“說的好!”
唰!
王舜,李樂,嚴封眾人頓時一臉無語的看向王況。
“哥,你能不能不要這么一驚一乍的。”李樂忍不住的無語。
“呵呵呵,我這不是聽到精彩之處喝彩嘛,你們這一個個的都不說話,是覺得不精彩。”王況笑呵呵的又坐了下來。
“哥,我現在覺得舅父讓你當這官,的確是不妥之舉。”李樂忍不住的道。
“你給我滾!”王況拿起書冊就砸向李樂。
“行了行了,這好歹也是六曹議事,郡府議事不是過家家!”王舜忍不住的罵道:“說正題,王常侍,若按你所說,現在我等的首要任務,不是加固河堤,修建溝渠。”
“而是對京兆進行人口統計,統計完成之后再進行合理分配。”
“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奴籍,包括各廷尉大佬里面關押的囚牢,到時候全部拉出去修建河堤。”
王莽直覺得很是頭大,有點帶不動。
這里面七個人,也就王舜還算是有點能力,李樂和淳于方雖然比王況多讀了點書,但說真的,不多,純粹是靠關系硬放上來的。
王莽也不想鳥王況,但還是安撫王況后道:“不止如此,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理清人口,理清河道溝渠。”
“人口之事每年均有統計,這個只需要全面調取戶籍冊就能弄清楚,真正關鍵的是如何合理的分配勞力。”
“而這,就需要理清楚河道溝渠,各縣之內必須要有準確的統計,哪些溝渠年久失修,哪些溝渠只需要稍作修繕,哪些溝渠不需要修繕。”
“也包括河堤加固,只有了解并掌握了這些,才能合理分配勞力。”
直到此時,王舜才認真的打量著王莽,略有沉思,笑道:“我沒有問題!”
說真的,以前雖然見過王莽,但他對王莽的了解不多。
但此事一議,倒是讓他有了一番全新的認識,這里坐著的七個人,除了王莽,其余都是靠關系硬塞上位的。
“哥,那就這么辦嗎,我這就下令,去統計戶籍,順便把河道溝渠也理清。”李樂見此,也不假思索的看向王況。
“就這么辦!”王況拍桌子點頭。
氣的王莽直接踢了王況一腳,瞪眼道:“讓十二縣縣令縣丞諸曹明日前來京兆府議事,凡有不到者,皆以蔑視朝令之名想辦法換掉。”
“戶籍之事雖重,但于六曹而言,更重要的是六曹尚書的政令要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絕不容忍下面的官員陽奉陰違,聽調不聽宣。”
“還有這府衙之內官員也要有調動升遷,對信重之人委以重任。”
“還有,六曹尚書新立,不宜發布政令,還是要以京兆尹之名發令,尚書臺監政,攝政,巡查,總之,是陛下極其重視鐘林貪墨修渠款,派遣六曹尚書前來督政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