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間集(畫集)
- 呼蔥覓蒜繪
- 437字
- 2023-07-03 17:20:42
序
[明]湯顯祖
自三百篇降而騷賦,騷賦不便入樂,降而古樂府;樂府不入俗,降而以絕句為樂府;絕句少宛轉,則又降而為詞。故宋人遂以為詞者,詩之余也。乃北地李獻吉之言曰:“詩至唐,古調亡矣。然自有唐調可歌詠,猶足被管弦。宋人主理不主調,于是唐調亦亡。”嘗考唐調所始,必以李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及楊用修所傳其《清平樂》為開山。而陶弘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江南弄》、陸瓊之《飲酒樂》、隋煬帝之《望江南》,又為李白開山。若唐宣宗所稱“牡丹帶露真珠顆”《菩薩蠻》一闋,又不知何時何許人,而其為《花間集》之先聲,蓋可知已。
《花間集》久失其傳。正德初,楊用修游昭覺寺,寺故孟氏宣華宮故址,始得其本,行于南方。《詩余》流遍人間,棗梨充棟,而譏評賞鑒之者亦復稱是,不若留心《花間》者之寥寥也。余于《牡丹亭》亭夢之暇,結習不忘,試取而點次之、評騭之,期世之有志風雅者,與《詩余》互賞。而唐調之反而樂府,而賦騷,而三百篇也。詩其不亡也夫,詩其不亡也夫!
萬歷乙卯春日,清遠道人湯顯祖題于玉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