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做好文學作品的評論分析
眾所周知,如歷史、數學或者地理的學習不同,這些科目的學習是基于事實和固定的規則,而在文學的學習中,各種批評評論都是公開性的,對同一文學作品的觀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可以說文學的學習是基于欣賞和分析。沒有任何兩個人會用同一觀點來看待一個文學作品,每個人對文學作品的含義的理解以及理解層面都有所差異的,正所謂有一百個讀者,也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也就是說,每位讀者都會根據自己的感情、觀念、信仰、生活經驗及教育程度來思考、理解和分析一部作品,評價它的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等,只要論點論據充分并符合邏輯,就可以提出自己對這部文學作品的觀點和見解。基于文學學習的這些特點,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英美文學的時候便負有艱巨的責任和任務。教師不僅應教授學生如何欣賞文學作品,而且要教授學生如何分析文學作品。
學會分析評論英語文學作品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陶冶情操,涵養心靈,在品味語言的同時,領悟文學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意義,體會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并通過文學作品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生活,及西方人的情感世界。
大多數學生傾向于把文學批評分析看成非常棘手的問題和對自己的巨大挑戰,他們會把文學評論作為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當他們在教師的要求下不得不對某部文學作品進行批評分析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恐懼和迷惑,他們總是認為做文學評論就是要對一整部作品進行批評性分析。但其實不然,在創作文學作品的時候,作者通常會首先確定主題,然后進行局部創作,再以各個局部統一構成整個作品,據此作品的局部既有其獨特的情感表達,又與其它局部發生聯系,共同表達同一主題,因此,學生完成整部作收集整理品的閱讀后,可根據某一局部確定分析主題,一旦確定了分析主題,即找好了適當的切入點,以點帶面,就可以毫不費力的著手對某部文學作品做評論了,因為切入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找到適合的分析評論方向。
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在進行文學評論分析的時候需要做些什么呢?在閱讀某部英語文學作品之前,教師應鼓勵學生了解該文學作品的作者,了解其所處的社會背景、身份地位、思想狀態,以及創作動機,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同時學生需要熟悉該部作品的時代背景,多數文學作品都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具有較為鮮明的時代文化特征,可以表明作者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態度和意見,因此了解當時的時代文化特征背景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此外,學生還應對作品中人物形象、情節、背景、主題等一系列因素加以了解,根據作品所體現的含義,尋找出恰當的切入點進行分析和評論;教師的任務則是要通過簡化對該部作品的分析過程,并使這一過程更加吸引人,來幫助學生更加順利的完成文學作品分析任務。
首先,因為文學作品本身存在的含蓄型和多義性,人們往往會因個人背景經歷的差異,在對文學作品的認識上產生不同的理解觀點,因此,教師在英美文學課教學中,應充分
挖掘教材因素,引導學生運用有效的分析方法,愉快的進行文學作品分析評論。
其次,要做好閱讀強化工作。英美文學閱讀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學生經常會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閱讀,因此閱讀量不足,對于英美文學作品的感悟和自身的文化積淀也不夠,所以要讓學生擴展思維,加強想象力,就要強化學生閱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以加強文化積淀。通過廣泛的閱讀,使學生逐漸大學扎實的人文底蘊,正所謂廣泛的閱讀是文化積淀的基礎,有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基礎,對于分析評論文學作品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再次,在英美文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與文學作品相關的且來源于現實生活的插圖和事例,以使文學作品中的情景和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顯得更加真實。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事實上許多教師選擇直接提供給學生已經準備好的批評分析,這就是使學生在獨立對文學作品進行評論的能力上缺乏了鍛煉。我們不反對為學生提供類似的幫助,但是長期如此,學生會對這種現成的評論分析有所依賴,從而失去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因此,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來取代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在第一次課上就應該向學生詳細的介紹課程學習方法、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以避免造成學生對本課程的模糊認識,導致無法達到最終的課程教學目標,然后根據參與課堂的學生人數,將所有學生分成小組,給每個小組的每名學生分配一定的文學作品閱讀任務,閱讀完成后,讓一個小組的每名學生到教室前面做口頭闡述,其它小組的同學則準備問題進行提問,教師對整個課堂進行監控和指導。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打破恐懼的障礙,而且學生也有機會通過表達自己的觀點來積極的參與課堂討論。
毋庸置疑,英語文學作品分析評論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是英美文學學習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其英語語言水平、理解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種途徑。雖然英語文學作品的分析評論對大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加之恰當的學習方法,相信學生也會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