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那年除夕
- 遺落在歲月長河中的我
- 傾軒歸憶
- 1915字
- 2024-10-13 06:00:00
那個時代,一提到除夕,大家主要想到的就是年夜飯和看春晚。確實啊,那時的我們對于過年的印象不外乎一家人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時不時開懷大笑,大人小酌兩杯酒,孩子們終于有機會喝到平時被父母禁止的飲料了。
我不知道這個印象是怎么來的,親身感受的?又或者是電視上看到的?就好像本來就應該是這樣,這或許也算一種年味吧。
這一天,作為一放假就沒有上午的我,一大早就被外面的鞭炮聲吵醒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習慣性看向窗外。
嗯,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啊。
窗外樓下幾個小孩子聚在一起,時不時幾個摔炮拋出,劈里啪啦的聲音連綿不絕。就是平時經常在樓下遛彎的老人少了不少,我猜應該都去準備年夜飯了吧,畢竟不是每一家都是晚上吃年夜飯。
今天雖然起的早了些,但也只是相對早了些,墨跡了一會,奶奶都已經開始準備午飯了。我們家是晚上吃年夜飯,到時候我妹妹、小姨和姨夫都會過來。
起來洗漱完,媽媽給我說,中午就少吃點,留著肚子晚上吃好的,奶奶就簡單炒了兩盤素菜。
我也是這么想的,每年年夜飯都少不了大魚大肉,中午就別太油膩了,免得下午吃不下去。
其實,年夜飯算是我一年里少有的期待的一頓飯。事實上這頓飯吃的東西平時也都很常吃,但是吧,就是覺得這一天的特別好吃,這就是氛圍感的原因吧。
我妹妹他們下午四五點才會過來,中間還有好幾個小時,所以吃完飯之后,我打算出去轉轉。其實這個時候我是不知道該去哪的,所以我乘車去了我從小玩到大的地方——濱湖公園。
不知道為什么,我就是特別喜歡來這里,而且這里也沒有什么特別吸引我的地方。所謂的地標建筑音樂廳,從它建成開始我就沒覺得這有多好看,最多當個拍照的背景參照物,但是音樂廳下卻是我來的最多的地方,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
沒記錯的話,當初第一次來音樂廳這里,是我領小學畢業證的那天。那天我連校門都沒能進去,在學校門口就拿到了畢業證,離開了。然后跟著爺爺來音樂廳這里看看這個新建筑,但是碰巧在音樂廳下遇到了班里幾個女生組團來這里游玩,還是她們先發現了我,遠遠的跟我打招呼,我也給了回應,然后她們就朝著另外一個方向去了。
其實對我來說這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偶遇,但是我沒想到這也可能是我跟她們最后一次見面了。當初的那些女生沒多久我就跟她們完全失聯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面或許就在這不經意間已經經歷過了。
多年后,我每次回家鄉,不論是剛回來還是即將離開,我都喜歡再去那里,可能只是簡單的駐足,也可能是拍張我覺得好看的風景照,但是我覺得風景最好的位置,剛剛好就是當初跟她們告別的那個位置。是巧合嗎?或許吧。
我只知道,每次來到這里,都讓我感覺我在外磨碎的希望又回來了,找回了對未來的期盼。
隨著時間的流逝,幾個小時很快過去了,我也算好時間趕回家了。到家時,我妹妹他們已經來了,一開門就看到家里一幅熱鬧的場景。妹妹在客廳躺沙發上跟我媽媽一起看電視,奶奶和姨夫在廚房做飯。隨著我的回來,一家人也算到齊了。
桌子上已經擺好了好幾盤買來的熟食,都是些雞鴨牛肉,放在平時都是我喜歡吃的,但是在這個時間點,我還是更期待吃奶奶做的菜。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感覺特別香。
冬日天黑的很早,剛剛還亮著的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飯菜也做好了,那自然是要上桌了。
我也是在旁邊饞了半天了,在大家都動筷之后,我也是將每道菜都嘗了一下,真的是好香啊~。一碗香噴噴的大米飯,來幾口雞鴨牛肉,再喝一碗熱粥,吃的肚子挺挺的。
很快我就吃飽了,跑到一邊看電視去了,其實也沒什么看的,甚至都不記得看的什么了,但就是喜歡縮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感覺。外面時不時傳來煙花爆竹的聲音,每當遠處開始放煙花了,我都會跑到窗邊看著遠處的煙花綻放,五顏六色的光芒映照在我的瞳孔中,這一刻仿佛世界都安靜了,特別喜歡這種感覺。
晚上大家都吃完飯了,聚在客廳家長里短的聊天,妹妹他們一家直到晚上八九點才離去。
他們走后,家里瞬間安靜了很多,這個時間也來到了春晚開始的時間,我和媽媽開始坐在沙發上看今年的春晚。
其實這個時候的春晚已經開始變得有些枯燥無味了,看節目的時間還不如我吐槽的時間長,我也是看了開頭幾個節目就不再想繼續看下去了。往年除夕我都會看春晚直到過十二點,而現在雖然還會過十二點再睡覺,卻不再是看春晚了。
我打開電腦去看綜藝了,這個時期有個很火的綜藝叫《爸爸去哪兒》,深受我們班級同學歡迎。
說來也可笑,我一開始是一不知道這個綜藝的,有一次晚上紫薇很晚還在線,我問她在干嘛,她給我說她在看爸爸去哪兒,我當時的理解就是,她在看她爸爸在哪里。我還很好奇,這是給她爸爸裝了個定位吧,后來才知道這是個綜藝。
于是乎,這個除夕的十二點我也是在看這個綜藝的“老爸老爸,我們去哪里呀”的歌聲中度過了。
過了十二點,外面的鞭炮聲開始密集起來,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