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參考閱讀

“The Myth of Gyges,”Plato, The Republic.

腳注

[1]科學的或描述的方法應用于社會科學,同人們如何行動相關,實際上同行為相關。

[2]規范的或規定的方法,涉及“應當”之事,即人們“應該”做什么。另一方面涉及價值判斷。

[3]元倫理學即分析倫理學,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4]在確定什么是道德時,必須劃清若干界限。

[5]倫理學和美學的區別:

(1)倫理學是研究道德的,也就是研究道德意義上的好(善)、壞(惡)、對(正當)、錯(不正當)的。

(2)美學是研究藝術和藝術品的,也就是研究藝術上的好、壞、對、錯,研究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東西構成美。

[6]好、壞、對、錯等術語,也可以運用于超道德的意義上,通常涉及某人或某物如何發揮功能。

[7]禮貌或禮節不同于道德,盡管兩者有聯系,因為禮貌所關注的是同趣味相關的某些類型的社會行為,而道德所關注的是倫理行為。

[8]自然與道德問題涉及人與自然界的關系。

[9]個體道德涉及個人同自身的關系。

[10]社會道德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是四大方面的道德中最重要的一類。

[11]有助于我們確定誰有道德責任的證據是存在的。

[12]近來同某些動物的交往實驗表明,將來可能教會動物具有道德。

[13]然而目前,只有人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因而只有人才應被認為負有道德責任。

[14]對于“價值完全是客

觀的”這一觀點,有三種考察路徑:

(1)有人認為價值源自超自然的存在物或原則。

(2)有人認為價值蘊含于自然界本身,也就是說,自然界存在著道德法則。

(3)有人認為世界和世間萬物都蘊含著價值,無論周圍有沒有人感知和評價它們。

[15]有人堅持這一理論,即“價值完全是主觀的”,認為道德和價值完全存在于人類自身,而在人類之外則沒有任何價值或道德可言。

[16]描述性的“自然法則”和規定性的“道德與社會法則”有所不同,沒有確定性的證據證明“自然道德法則”的存在。

[17]沒有評價事物的人,真有可能考慮事物的價值嗎?

[18]由于無論有人存在與否,世界和自然方面都可以被評價,因而價值似乎不是完全主觀的。

[19]價值既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價值決定于三個變量。

[20]根據價值既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這一信念,有可能確立有關道德起源的理論。

(1) 道德源自特定背景下有意識的人和物質的、精神的或情感的“物”之間的復雜的交互作用;

(2) 道德起源于人的需要和欲望,奠基于人的情感和理性。

[21]習慣(或傳統)道德以習慣或傳統為基礎,經常在不加分析或批判性評價的情況下被接受。

[22]反思性道德對一切道德問題都要進行仔細的審查和批判的評價,不管它們是否以宗教、習慣或傳統為基礎。

[23]道德并非必然以法律為基礎;道德為一切重大法律提供基本依據。

[24]法律是對社會道德的公開表述和支持。

[25]道德不必要,實際上也不應該以宗教為唯一基礎。

[26]宗教人士可能是不道德的;非宗教人士可能是道德的。

[27]如果宗教可以成為道德的基礎,那么,哪一種宗教能提供這種基礎?又由誰來決定呢?

[28]若不超越以宗教為基礎的不同的道德體系,就難以解決它們之間的沖突。

[29]我們需要一種人道主義倫理學,它既不是嚴格的宗教的,也不是嚴格的人本主義(無神論)的,而是包容這兩個極端及介于兩者之間的所有觀點的倫理學。

[30]確定人為什么要有道德的重要性。

[31]這個問題不是“某一個人為什么要有道德?”,而是“一般地說人為什么要有道德?”

[32]已被假定的為什么要有道德的各種理由:把宗教或超自然物當作道德的基礎。

[33]有人論證開明的自身利益是道德的基礎。

[34]傳統和法律現在也被假定為道德的基礎。

[35]上述理由都有問題。因此,我的論點是:道德的產生是由于人的共同需要,由于認識到為了使一切人的生活都盡可能地充滿友誼、愛、幸福、自由、和平、創造性和安定,以合作和有意義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具有重大價值。

[36]道德的實用定義:道德基本上是處理人的關系的,討論人如何對待其他存在物,以促進共同的福利、發展、創造性和價值,力求揚善抑惡、扶正祛邪。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毕节市| 西盟| 翼城县| 古交市| 临洮县| 莱阳市| 青铜峡市| 绥德县| 德惠市| 伊吾县| 榕江县| 新蔡县| 通山县| 长宁区| 兰州市| 田阳县| 博罗县| 化州市| 呼和浩特市| 阜南县| 甘孜| 古丈县| 仙游县| 中西区| 屏南县| 上蔡县| 洛南县| 新沂市| 华宁县| 南宫市| 临清市| 攀枝花市| 济宁市| 曲麻莱县| 商丘市| 定日县| 麦盖提县| 绍兴市| 昆明市|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