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xué)霸說:清北學(xué)霸高分學(xué)習(xí)法·初中物理
- 聞道清北編著
- 2313字
- 2023-07-13 15:54:05
如何記憶物理概念
記憶概念就是理解的第一層
“物理是理科的一門學(xué)科,理科要以理解為主?!边@話說得沒錯。但是,理解總要建立在有內(nèi)容可以理解的前提下,總要建立在概念已經(jīng)清楚明晰、公式爛熟于心的前提下。
有些人總說物理很難,自己理解不了。但是往往這種理解不了,很可能是由記憶的部分沒有過關(guān)而導(dǎo)致的。
對于物理概念的記憶是否過關(guān),這里有幾個簡單且基礎(chǔ)的問題可以讓大家測驗一下。這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機械運動”中的問題,學(xué)過物理的同學(xué)基本上都可以回答。
不知道對于這幾個問題你不翻書的話能回答出幾個,大多數(shù)同學(xué)應(yīng)該都能記住速度的公式,但對于前面的三個問題可能就有些迷糊了。不要氣餒,如果用這些問題問家長,大多數(shù)家長恐怕也只能回答出速度的公式這一個問題。
1.機械運動的定義是什么呢?
2.參照物是什么呢?
3.速度的定義是什么呢?
4.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呢?
答:1.在物理學(xué)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作機械運動。
2.人們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總要選取某一物體作為標準,如果一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這個標準發(fā)生了變化,就說它是運動的;如果沒有變化,就說它是靜止的。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作參照物。
3.物理學(xué)中,我們把路程和時間之比叫作速度。
4.v=s/t。
有些同學(xué)可能會說,概念而已,不必那么較真吧!但是恰恰題目就是源于這些概念的。
[例]魯迅的《社戲》中有這樣的描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選的參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答案】B。
【解析】這道題考查的就是參照物的知識點,如果能夠明確參照物的概念是“為了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被選為標準的物體”,按照這個概念,魯迅在文中判定山是“跑向船尾”的,山被判定為運動的,被選作參照物的自然是船,選項B正確。
就好像在做語文題目的時候,我們遇到不明白的詞匯,會查字典,理解字典中給的概念和解釋,就不會做錯題了。
物理的基本概念也有這樣的功能,概念中有對詞匯簡單明晰的描述,能讓原本不理解這個詞匯的同學(xué)理解。換句話說,熟知概念就能獲得對概念的基本理解。而對于物理概念的考題也萬變不離其宗,有些同學(xué)經(jīng)常說物理難以理解,很有可能是由于對概念的掌握不夠熟練。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課本中,凡是黑字標明的部分其實就是概念,每節(jié)有1~2個概念。對于這些概念大家需要重視起來,畫出重點,多讀、熟讀、充分理解,也可以找本子整理和記錄,最好像學(xué)習(xí)語文時記憶某些文言文的字詞解釋一樣將物理概念徹底記住。
熟讀乃至背誦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大家學(xué)習(xí)物理的第一步就完成了,對于概念本身也就了然于胸了。
通過概念之間的連接進行理解
前文提及了描述性的物理概念,比如機械運動的定義和參照物的定義,定義描述和解釋了概念本身。但有些概念不只有簡單的描述,還牽扯到其他的概念,如速度的定義是“路程和時間之比”,就牽扯到路程和時間。讀到這樣的概念,其計算方式幾乎就了然于胸了。
物理不僅有描述性的概念,還有由其他概念計算或者衍生出來的概念,因而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并且,對這個概念之前的任何一個概念,如果不能夠徹底理解,就會導(dǎo)致理解困難。
速度的概念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的開頭,路程、時間和速度又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詞匯,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但學(xué)到后面會出現(xiàn)極為復(fù)雜的概念,比如以下幾個。
熱量(Q):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作熱量(日常說的物體中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比熱容(c):單位質(zhì)量的某種物質(zhì)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作這個物質(zhì)的比熱容。
物理題目中常用到的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其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J。
熱量和比熱容的概念,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冊中。在最初簡單的概念之后,熱力學(xué)、電磁學(xué)的相關(guān)概念似乎就離我們的生活很遠,我們對其就更不熟悉了。碰到這樣的概念,很多同學(xué)可能就更不理解了。
對于這種復(fù)雜的概念,我個人的建議是,把概念劃分為一個個小詞匯,找到其中不理解的小詞匯,再追溯詞匯的概念,直到可以理解。
比如,我們不能理解水的比熱容的概念,就不要急著記憶c水=4.2×103J/(kg·℃),覺得公式復(fù)雜,就不要急著記憶Q=cmΔt。
我們可以先追溯比熱容的概念,先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如果不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可以這樣劃分:單位質(zhì)量的/某種物質(zhì)/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這樣劃分看起來就清晰多了。其中關(guān)于熱量的描述,正是剛學(xué)過的內(nèi)容,“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作熱量”,再向前追溯。
這樣劃分概念,層層向前追溯,復(fù)雜的概念會被劃分為一個個簡單的小詞匯。而在把概念劃分成一個個小詞匯的過程中,每個人有自己的劃分方式,這樣的劃分又需要自己的思考,思考之后再理解,記憶會更深刻。
經(jīng)過這樣的層層劃分,哪怕你是沒有學(xué)過熱力學(xué)的同學(xué),恐怕對于比熱容的概念也有所理解了。對于復(fù)雜的物理概念,只要下工夫,追本溯源,終究是可以理解的。
概念與單位相互對應(yīng)
理解概念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另外的令人頭疼的問題:單位。
不少物理概念是由簡單的概念相互計算而得到的,定義本身就是一個計算公式,而其單位也隨著計算的疊加而越來越復(fù)雜。
比如比熱容的定義:單位質(zhì)量的某種物質(zhì)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單位為J/(kg·℃)。公式為c=Q/(mΔt),其中熱量的單位為J,質(zhì)量單位為kg,溫度單位為℃,最終單位也是三者按照公式排列的。在記憶概念的時候可以順便記憶單位,單位和概念兩者相互對應(yīng),可使記憶加深。
對于時間、長度、質(zhì)量這些有多個單位的概念,還要尤其注意,對應(yīng)概念的是哪個單位。比如常見的速度單位為m/s,但也有km/h。除了要熟記概念,還要在題目中注意單位換算,不要在這些可以得分的小地方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