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王碩很急
- 最后的球王
- 陳愛庭
- 3298字
- 2023-06-26 18:00:00
從王碩家里出來,一路上又碰到了很多村民,他們都熱情地跟高懷仁一行打著招呼,基本都不忘夸贊王碩幾句,估計是把高懷仁一行當做是學校或政府來調查的人員了。
王碩和父母都陪著他們來到祠堂,一直到送他們上車離開為止。
“農村雖說免不了會有一些齟齬,但更多的還是坦誠。”江鵬舉回頭從后擋風玻璃,看著送行的王碩等人,滿是感慨地說。
“人情社會,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桿秤。”馬永成也很是感慨。
剛才臨行前,王碩的父母要送他們一大堆土產,硬是被高懷仁給婉言謝絕了。
這一路所見所聞所感,都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刺激。
“老高。”
上了路,沒有外人,馬永成也就開始表露出了自己的疑惑。
“剛才在王碩家里,我就想要問了,你為什么會答應王碩?這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了?”
江鵬舉也帶有同樣的疑惑,他可是很清楚懷仁足校精英特訓營那群球員的實力。
不管是從實力,還是從潛力來看,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
當然,要說實戰,他們未必能穩操勝券。
這里面就牽扯到一個問題,就是高懷仁培養這些球員,更多還是考慮長遠發展的潛力,而不是即戰力。
就好像王碩之前所說的,他要是一味的依賴自己的速度,他能表現得更好。
但從長遠來看,這就不利于他的將來發展。
還有過度依賴身體,過份強調戰術,這確實能在青年隊里盡快提升成績,但也不利于球員的長遠發展。
這就看怎么取舍了。
高懷仁親自花了四年時間,培養出來的這群球員,即戰力已經足夠出色了,潛力更是令人充滿期待,這才是高懷仁和馬永成最大的成就。
但王碩,潛力沒得說,但即戰力還是差得太遠了。
“你們是在擔心我拔苗助長嗎?”高懷仁呵呵一樂,反問道。
馬永成和江鵬舉都沒說,但意思很明顯。
王碩是棵好苗子,但年紀有點大,錯過了最佳時間,不宜操之過急。
“你們還是在用凡人的眼光來看待王碩的問題。”
高懷仁一句話,讓馬永成和江鵬舉都為之一愣。
“鵬舉,是你親口跟我說的,他才踢球沒多久,但進步速度非常驚人,現在你怎么反而對他沒信心了?”
高懷仁這一問,讓江鵬舉有些語塞。
他確實非常看好王碩,但在心里頭,最多也就是覺得,王碩跟懷仁精英營里的那群球員一樣,而不是比他們更加出色。
“雖然這是我第一次跟他坐下來聊,但王碩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急,就好像人拿著一根鞭子,在后面不停地抽他,不停地驅趕他,迫使他快點,再快點。”
高懷仁這話讓江鵬舉深以為然。
“我也發現了,之前我跟他說過這件事情,他說是因為家里的問題。”
“不是。”高懷仁十分肯定地搖頭。
“那是什么原因?”
“我在想,他這么聰明,是不是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江鵬舉和馬永成明顯都愣了。
“老高,你的意思是,一直以來,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到歐洲頂級聯賽去踢球?”馬永成失聲地問。
這可就有點離譜了。
以目前國內的水平,最好的球員都不敢說自己要去歐洲踢球。
王碩呢?
他才踢球多久,就敢給自己立下這樣的目標?
“這孩子心氣很足,有潛力,有天賦,肯吃苦,又能沉得住氣,除了時間、傷病等不可控因素,還有什么能阻止他取得成功?”高懷仁反問。
有人說,足球是一門玄學。
可實際上并不是。
在足球場上,很多東西都是必然的。
只是在必然之中,又會帶有一點偶然,而且還是改寫全局的那種偶然。
勝負,往往就取決于,誰更能夠把握住這種偶然發生時的那一次不起眼的機會。
就好像王碩。
高懷仁的出現,對他而言,就是一次偶然。
懷仁足校的歐洲拉練就是他想要拼命抓住的一次機遇。
“這小子真的很不簡單!”高懷仁笑著贊道。
在馬永成和江鵬舉的眼里,高懷仁從來都不是一個輕易夸贊別人的人。
但對于王碩,明顯是個例外。
“你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我擔心……他會受到打擊。”馬永成還是不放心。
以王碩現在的實力,一旦到了特訓營里,跟不上隊友的節奏,那肯定會大受打擊。
這就好像一個優等生,從菜場學校考進了重點學校,結果發現自己變成了差生,那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有時候可以摧毀一個孩子的心志。
“這就是考驗!”高懷仁淡淡地說。
“很殘酷,但職業足球就是這么殘酷。”
頓了頓后,高懷仁又說道:“我們從球星的那些自傳里,看到的基本都是勵志,都是理想,都是熱血和汗水,基恩那種殘酷但寫實的自傳都算是另類了。”
“但真實的職業足球比基恩自傳里所描述的,更加殘酷,更加殘忍。”
“有理想的人很多,但理想這個東西是最不重要,也是最不真實的,它總是在忽悠你,讓你誤以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夠實現它。”
“目標,距離自己最近,最抓得住的目標,才是最真實的!”
“每一名球員,每一個人,都是通過這一個又一個近在咫尺的目標,砥礪前行。”
“等到了歐洲的職業球隊,你會發現,更衣室里壓根就沒有所謂的你儂我儂的溫情,或者說,溫情不過就是表面的一層泡沫,最深層次的是競爭,你死我活的競爭。”
“到那個地方,每個人都在孤軍奮戰,對手是更衣室里的其他所有人,甚至包括球場上并肩作戰的隊友。”
“位置不同?沒關系的,你下去了,他們就有機會了,可能是教練改變戰術打法,可能是他們改變自己的場上位置,或者是其他別的什么……”
高懷仁的這一席話,讓馬永成和江鵬舉都啞口無言。
他們都沒去歐洲踢過球,但他們多多少少都能體會到高懷仁所說的這種殘酷的競爭。
國內的職業足球,說穿了,才值幾個錢?
歐洲,尤其是頂級聯賽,隨隨便便一場球,就價值驚人。
球員的出場費都抵得上國內的年薪了。
試問,國內的球員為了上場,都拼成什么樣子了?
在歐洲聯賽,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于媒體、電視里,球迷所看到的溫情,不能說假,但只是表象。
既要維持友誼,又要進行那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競爭,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太常見了。
“被你這么一說,搞得我都覺得,踢個球就跟打仗一樣。”馬永成苦笑地抱怨。
高懷仁也被逗樂了,“足球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嘛。”
“趙一帆很孤僻,但這更像是一種自我的保護,反倒是王碩,我很期待這小子,他總是讓我覺得,他隨時隨地都會給我帶來意外驚喜。”
……
送走了高懷仁一行,王碩一家三口又被村里人拉著,問了很多問題。
對外,他們都統一口徑,就是滬城的朋友。
王碩為什么會有滬城的朋友?
這需要解釋嗎?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張小鵬帶著父親也來了。
他們是聽到了村里人在討論,知道高懷仁等人到了,趕忙過來見一面,沒成想,晚了。
張小鵬的學習成績也不大好,就算勉強上了高中,想要考上過得去的大學都難。
是要去讀體校,還是去上高中,這也是一個問題。
而這次回來,張小鵬還提出想要繼續踢球。
“這孩子說,他想要跟王碩一起去滬城踢球,將來當一個職業球員。”張小鵬的父親張大勇氣呼呼地說,“我哪里知道什么職業球員?”
于是,王碩只能耐著性子,好好跟他解釋一下職業球員。
王文軍剛跟高懷仁等人談過,也把滬城足球學校的事情一五一十地介紹了一遍,但中間隱去了高懷仁承諾要給王碩生活補貼和獎學金,以及出國拉練的事情。
這倒不完全是私心,而是因為不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
而聽到王文軍這么說,張大勇的態度也沒像剛才那么強烈反對了。
至于說,讓兩個十六歲的小孩自己跑去滬城踢球,這也沒什么。
村里以及周邊地區,每年都有很多十六七歲的小娃兒出去打工,今晚收到消息,明早到縣城趕早班車走,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送走了張小鵬父子,晚上又迎來了王碩的姑姑一家。
他們也都知道王碩今天回來,也聽說了他最近踢球的事情,特地趕過來見一面。
王文軍就兄妹兩人,妹妹嫁到了隔壁村,王碩和表弟何建偉都是獨生子,兩家人特別親,表兄弟也跟親兄弟沒兩樣。
但跟王碩不同,何建偉的成績就一直都名列前茅,只是家庭很窮。
王碩的姑丈是周圍四鄰都夸贊的泥水匠,姑姑就給他打小工,算是夫妻檔,可在鄉下這種地方,活是不少,但欠債得非常嚴重,有的是房子建完或裝修完幾年了,都還沒收回來錢。
大家伙這日子都過得摳摳搜搜的,誰都不容易。
很多時候,街坊四鄰叫了,就算明知道會欠賬,這活也得應下來。
何建偉現在是初二了,再過一年,就要上高中,到時候學費生活費又是一大筆,如果順利,以后還要上大學,這開銷就更大了。
“我們在考慮,實在不行,等小偉上了高中,我們就出去打工,總要讓孩子繼續讀書的。”王碩的姑姑滿是無奈地說。
“沒事,到時候再看看嘛。”許秀英安慰自己的小姑子,“小偉是塊讀書的材料,咱們再苦,總要讓孩子繼續念下去的。”
王碩的姑姑一直都待他極好,小偉更像是他的親弟弟。
此情此景,讓王碩更加堅定,自己一定要踢出名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