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3版)
- (美)保羅·海恩等
- 1799字
- 2023-06-16 10:57:58
致敬保羅·海恩
若你足夠幸運,你會遇見這樣一種人:他以生命和行動來實踐我們宣講的理想。這種幸運非常少見,但我恰恰是這樣一個幸運兒。1975年,保羅·海恩走進了我的生活。他突然寫信給我,信的開頭是這樣的:
本學年末,我會搬到西雅圖居住。我希望能在西雅圖的某所大學里找一份教經濟學的工作。搬家和找工作是兩個完全分開的決定。不管能不能在經濟系找到職位,我都會搬去西雅圖。但我認為教經濟學(尤其是經濟學入門課程)是我擅長的工作,我希望繼續從事這項工作。
1967年,我成了華盛頓大學經濟系的系主任。我的目標是把該系建成全國最好的經濟學系之一。我們正在成為一個學術表現優異的系,但在我的字典里“最好”不僅僅意味著學術上的杰出。作為一所大型州立大學,本校擁有大量本科生,我們還要為這些學生提供有效的、充滿關愛的教育。華盛頓大學口口聲聲說要搞好教學工作,但對教師的獎勵制度卻主要關注論文發表。面對這種激勵機制,我的大部分同事確實把精力放在了論文發表上,但并非每個人都如此。當上系主任后不久,我決定重回講堂,教授入門級的經濟學課程,為的是看看這類課程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失望地發現,當時的經濟學課程與我本科時上的課相比沒有一絲變化。課本上寫滿了經濟學理論中的正式術語:完全競爭模型、不完全競爭模型(張伯倫和瓊·羅賓遜的那一套),還有充滿邊際分析和得當圖表的壟斷模型。按照傳統,我在第四節課上講到了完全競爭模型,用的是美國農業的例子。教室后排有位同學大聲對授課內容提出了異議。當時我想,一定要給他一個教訓,因此我請他到講臺上來向同學們解釋他的看法。結果,他在講臺上清晰地描述了充斥農業領域的各種價格支持行為、奶品營銷法案、糖業生產補貼等,這些東西使美國農業的情況與完全競爭模型相去甚遠。我溜回辦公室,自此開始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案。幾年以后,我還是沒有找到。此時我收到了保羅的信。我在回信中詢問如果獲得教職他想怎么做。他的回復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希望,在我任教的大學中,教師能熱情地致力于為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我希望加入這樣的團隊:每位教師都不斷追問通識教育的性質和意義,并且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自己為提供這種教育做出了哪些努力。在這樣的團隊中,每位教師都應將自己教授的學科視作基地而非堡壘。他們要做的是從基地出發去探索其他學科,而不是蜷縮在堡壘中享受無憂的生活。在我的理想中,大學應該要求所有人滿足一些核心的條件——這并不是因為有人可以指定一個接受通識教育的人應該具備哪些特定的知識,而是因為若想在文理學院中建立一個活躍的知識分子群體,就必須先有一些共同的核心理念。首先,我們應該要求全體教職工充分掌握這些核心理念。(我常常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每位教師在授課前知道自己必須修讀學校要求本科生修讀的所有課程,并且知道同事們將對他教授的任何通選核心課程進行評估,那么教師之間的課程討論將會變成一項多么有意義的活動啊。)
后來,保羅放棄了南衛理公會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搬來華盛頓擔任非終身講師。他在這個講師崗位上一直工作到2000年3月去世。我并不確定我校的經濟學系是否達到了保羅理想中的標準——事實上,我知道我們沒有達到,但本校教授經濟學課程的方法確實因保羅而改變。他改進了本科生課程,全面改革了入門課程,還定期與研究生助教會談以提高他們的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對于重視通識教育質量的教師而言,保羅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啟發。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體現了保羅在經濟學教育和通識教育方面的教育方法。他的方法與當時的其他教科書有根本性的不同。這種方法強調社會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用經濟學說來解釋這些問題。學生因此覺得經濟學更加有趣了。不僅如此,這本書還強調了經濟學的優勢恰恰如本書的題目所言——經濟學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過去是,未來也仍將是經濟學對社會科學以及對人們更好地理解周圍世界的革命性貢獻。
每年秋季,我都會為大一新生開一門討論課。作為這門課的開場白,我會向學生介紹保羅——作為人類成員之一的保羅:他的神學院教育、他的圣職、是什么吸引他進入經濟學領域,以及他如何將嚴謹的經濟學(不要誤會,保羅的經濟學是嚴謹的)與對社區和社會福利的廣泛而積極的關注結合在一起。保羅信奉個人自由,同時他也深信這種自由對每一位負責任的人類成員提出了相應要求。他和他的妻子朱莉終生都在踐行這樣的信條。
道格拉斯·C.諾斯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