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早早的到了辦公室,這是我工作二十多年早已經養成了的習慣。我喜歡早起做點事情,以前做自媒體的時候,公眾號上的文章基本都是早上起來后坐在客廳了慢慢碼出來的。現在雖然不怎么動筆,但早起依然還是保持著,起來弄點早餐,坐坐家務或者做點其他的事情,還是覺得挺充實的感覺。
打開單位的大門,走廊的盡頭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小小的一間房子,一套桌椅,一張沙發再加上兩個高低櫥柜就是這里的全部的家當,已經用了差不多快六年了,但似乎保養的還不錯,就像新的一樣。擺放的東西也不多,畢竟是工作的地方,不需要那么多的擺設與陳列,所以看上去倒也清清爽爽。保潔的阿姨每次進來基本都不需要她做些什么,所以只是順帶幫我拖拖地就完事了。在布局上似乎也與其他的同事的辦公室有些不一樣,我的工位沒有放在靠窗的位置,而是放在靠門的地方,我把沙發和茶幾放在靠窗的地方。當然這樣來擺放并非是要標新立異,而是我嫌靠窗的地方光線太強烈了,看電腦屏幕的時候總覺得眼睛不舒服,所以就放到了靠門的地方,這樣進出也方便,看起電腦來眼睛也舒服多了。而沙發和茶幾擺在里面的好處則更多,一方面我自己平常很少會坐在上面,所以大部門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另一方面和人談話的時候坐在這里,因為處在房間里面的位置,所以即使門開著,似乎也比較安靜。
我的辦公室很好識別,除了位置好辨認以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從不鎖門,所以每次從大門走進來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走廊上一排的辦公室門都關著,唯獨我的那一間門是開著的。暗暗的走廊上,窗戶的光亮從門那里一直投射到中間的走廊上。無論是在哪個單位就職的時候,我的辦公室都不鎖門,這似乎是給同事們留下的一個很特別的印象。我不喜歡關著門,我總覺得辦公的地方就是辦公的地方,應當是一種開放的狀態,而不是整天的關著門,給人一種隱蔽私密的感覺。關起門來似乎更加清凈一些,但清凈的確是清凈了,但也隔絕了很多不應該隔絕的東西。
除了午休的時間外,我喜歡把門打開著,即使是約了人溝通工作也是把門開著,我希望給大家傳遞一種感覺,就是開放透明的一種工作狀態,每個人從門口經過的時候都可以看到我,我也可以看到大家。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也許會有些不習慣,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沒什么了,坦然的從我辦公室門口經過,順帶打聲招呼,反而覺得更加的親近和親切。
對于任何一個組織,我覺得開放都是一種很重要的氛圍和風氣。因為足夠開放,所以才會減少很多的猜測和揣摩;因為開放,所以才會生發更多的互動和信任。不關門的辦公室讓大家更加減少了那種站在門口的徘徊躑躅,不用糾結于敲門是否適合的猶豫,更加坦然的走進來進行各種溝通和交流,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隔閡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在廣州工作的時候,我辦公室對面班級的孩子們時不時的就會走進來,坐在辦公桌對面的沙發上和我聊聊天。他們似乎對我在辦公室里的工作很感興趣,而我也非常喜歡這樣和他們一起聊聊天,起碼讓孩子們能夠感受到我并不是一個神秘人的存在。
開放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行為彰顯,行為的背后則是單位的文化所指,營造開放的氛圍和環境,從打開房門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