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的文物醫院于2016年12月29日和故宮教育中心、建福榜一起掛牌成立,文物醫院位于故宮西側院墻內側,是一座長度達到了361米的兩排建筑,文物醫院的外觀用灰墻灰瓦和紅色的門窗修建,保持了傳統古代建筑的面貌,并且與故宮內其他的紅墻黃瓦的古建筑融為一體,文物醫院的里面是建筑面積達到了1.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工作使用的房子,同時,還建造有地下通道與地下的文物庫房相連接,以此來保證文物藏品在移動過程中的安全,也就是說故宮文物醫院的里面是地上和地下各有一層,是世界上第一座為文物專門建立的文物醫院。
文物醫院內有許多專門保護、修復各種珍貴文物的實驗室,分為書畫修復室、古建筑保護實驗室、有機質文物保護實驗室、無機質文物保護實驗室、織繡文物修復室、X射線CT室、綜合分析實驗室、色譜—質譜分析室、文物環境檢測控制實驗室等。
2018年6月9日,故宮文物醫院首次試行對游客的開放,第一批就有40名預約觀眾進入到文物醫院參觀。走進文物醫院,我們可以看到故宮的工作人員為文物醫院配置了各種各樣的成套先進,而且適合文物修復用的精密儀器設備,有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X射線衍射物相分析設備、顯微紅外光譜儀、顯微激光拉曼光譜儀、環境實時監測系統、氙燈老化試驗箱、恒溫恒濕老化試驗箱和光纖光譜儀等。
我和爸爸張靖文、小劉姐姐、趙叔叔等人一起進入文物醫院的書畫修復室內后,就見到了媽媽江華和楊老師,媽媽江華和楊老師正在修復故宮博物院里館藏的一幅幅珍貴的歷朝歷代的書畫文物。
楊老師是一位快五十歲、個子瘦高高的男老師,他戴著一幅金絲眼鏡,是一位在故宮博物院內專門修復各種書畫文物藏品,而且他還有許多業余愛好,喜歡在休息時彈一下吉他陶冶一下情操,每天早晨還要跑一下步鍛煉身體。
楊老師平時白天都在文物醫院的書畫修復室內修復書畫文物,并且他還曾經參與故宮內許多座古建筑內的壁畫、貼落字畫等大型繪畫作品的修復,比如他就曾和他的學生媽媽江華就先后參加過倦勤齋西四間內的通景畫、玉粹軒內的《歲朝嬰戲圖》、養心殿的三希堂內的貼落字畫、養心殿的正殿內的貼落畫等修復、保護工作。
接著說一下我的媽媽江華是一位長發飄飄、三十三歲、美麗的書畫修復師,她是楊老師的學生,媽媽和楊老師曾參加過清朝《崇慶皇后八旬》萬壽圖》貼落畫、清朝《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畫、清朝董誥的《畫花卉圖》貼落畫、清朝朱英的《陳陶故事圖》軸等故宮館藏的各種大型、小型的書畫文物,并且媽媽還曾參加過北京故宮博物院2017年5月6日舉辦的“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2017年9月15日舉辦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2018年9月12日舉辦的“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2022年8月30日舉辦的“眾生百態——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等故宮歷年多次舉行各種與書畫文物有關的大型特展,另外媽媽還喜歡跳舞、唱戲等愛好。
接下來楊老師先對我們講述倦勤齋西四間內通景畫的修復過程:“諸位老師、還有小墨青,我記得是2001年8月間,美國的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我們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的故宮寧壽宮花園保護和復原工程開始正式啟動,2002年間,寧壽宮花園內的倦勤齋再一次被我們打開,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專家和我們一起參與到這個倦勤齋的修復工程中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