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禊賞亭中的流杯渠
- 跟著貓咪去故宮
- 水墨丹青隱士
- 1764字
- 2023-10-25 12:16:21
我和爸爸他們進來后,看到古華軒的整個裝修古樸、典雅、大氣,特別是軒內上面天花板的裝飾沒有采用平時使用的彩繪裝飾方法,而是采用了卷草花卉紋為圖案的楠木貼雕來進行裝飾,使得天花格的風格獨具匠心,而且又優雅、氣度不凡,在光影的變化中產生了非常強的立體感。
接著我們從古華軒出來后就看到了古華軒東面有座落于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上的承露臺,西面是建造有流杯渠的禊賞亭,亭北山上有旭輝庭。古華軒南面側是假山,假山間的小路曲徑通幽,然后在古華軒的東南角建造有曲廊、矩亭,以及抑齋圍成的小院,小院內的東南堆砌有假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名為“擷芳亭”。
然后我們先來到的是位于寧壽宮花園第一進院落西側、古華軒西面的禊賞亭,禊賞亭建造于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間,整座亭子座西面東,座落在須彌座的平臺上,并且禊賞亭面闊3間,進深也是3間。
接下來,爸爸告訴我:“墨青,我們如果從空中俯瞰這座亭子的話,整座亭子的平面呈現的是一個‘凸’字形,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建筑形制,這是因為在當時建造禊賞亭時,工匠們往前面修建了一間凸出的、形狀像一座方方的亭子的‘抱廈’,‘抱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建筑術語,在清朝之前叫‘龜頭屋’,是指古代工匠在原來建筑的前面或者后面接建出來的一座小房子,這座小房子要建造在主建筑的一側突出,同時小房子可以修建成1間或者是3間,而且這座小房子的屋頂上由兩個歇山頂丁字相交,其中插入的部分就被叫為抱廈。
禊賞亭的屋頂是三面出歇山式頂,中間是四角攢尖琉璃寶頂,整個屋頂采用的黃琉璃瓦和綠剪邊琉璃瓦,并且在屋檐下繪有蘇式彩畫。同時,禊賞亭明間的后面被設計的十分巧妙,因為明間的面后設有黑漆云龍屏門,這樣就擋住了禊賞亭后面的高墻,有一種把第一進院落往西延伸的感覺,并且在禊賞亭的北側修有游廊接旭輝庭?!?
歇山頂,也就是歇山式屋頂,宋朝時期稱為九脊殿、曹殿或者廈兩頭造,清朝時期改稱歇山頂,又稱九脊頂,是中國古代建筑屋頂的樣式之一,并且歇山頂一共有九條脊,也就是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所以歇山頂又被稱為“九脊頂”就是這個原因。因為這種屋頂的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成了垂脊和戧脊,看上去好像是“歇”了一歇的樣子,所以這種屋頂就被稱為“歇山頂”。
攢尖頂,也就是攢尖式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筑中一種尖形屋頂,宋朝時期稱為“撮尖”、“斗尖”,清朝時期才被稱為“攢尖”,是中國古代建筑屋頂的樣式之一。攢尖頂上是沒有正脊的,屋頂部集中于寶頂(是指頂尖上的圓形裝飾構件)的地方,有角式攢尖和圓形攢尖兩種類型,角式攢尖頂上是有垂脊的,而圓形攢尖頂上則是沒有垂脊的,攢尖頂主要被用于亭、榭、閣、塔等建筑上。
接著爸爸就帶我來到了禊賞亭的抱廈內地面上的流杯渠,流杯渠是鑿石為渠,這條水渠的長度是二十七米,曲廻盤折,這條水渠的造型是來自東晉時期著名書法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的典故,所以水渠就被人們稱為“流杯渠”,并且在當時乾隆皇帝就是因為十分喜歡王羲之蘭亭修禊的故事而下旨建造了禊賞亭。流杯渠的水是來自于禊賞亭南側假山后掩蔽的水井的水,汲水入缸,流經假山內的暗渠后,再流入流杯渠里面。
然后爸爸對我說道:“墨青,禊賞亭的‘禊’就是指‘潔’的意思,在我國的周朝時期有一種古老的習俗,即農歷三月上旬‘巳日’這一天,(魏以后開始固定為三月初三日),古人會到郊外或者野外的水邊嬉戲、游玩、沐浴,以此來消除疾病,消除不祥,是一種祭祀活動,叫做‘修褉’。其中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臣謝安等四十多人的修禊流觴(酒杯)盛會?!?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者公元303~361年),字逸少,歷史上稱為“王右軍”,瑯琊(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后移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王羲出身魏晉時期的名門瑯琊王氏,他七歲時就擅長書法,少年時代曾跟隨衛鑠,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過書法,王羲之曾擔任過臨川太守、寧遠將軍、會稽內史、右將軍等官職。王羲之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和書體,他廣采眾長、自成一家,并且他的書法風格平和自然,筆勢也委婉含蓄和遒美健秀,他的代表書法作品有《快雪時晴帖》、《初月帖》、《樂毅論》,以及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等,人稱“書圣”,并與兒子王獻之一起被稱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