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區塊鏈技術概述
近年來,加密數字貨幣(如比特幣等)及與其相關的社會事件讓一種叫作區塊鏈的技術走進了公眾的視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多方參與、智能協同、分布式對等、共享與透明的網絡規則,不僅成為前沿金融科技的核心代表技術,還逐漸獲得了各個行業、領域甚至政府機關和國際組織的高度重視。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區塊鏈技術被重點列入,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雖然比特幣并不被各國政府認定為貨幣(甚至連其財富屬性也備受質疑),但區塊鏈已被公認為自互聯網誕生以來最具顛覆性的技術之一。
事實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從誕生以來已經歷了三個階段,如圖1-1所示。

圖1-1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史
(1)2009年1月3日,以比特幣(BitCoin)為代表的產品橫空出世,區塊鏈技術初次得到關注。在此發展階段,除了比特幣產品,區塊鏈技術沒有通用技術框架,不能進行泛化開發(只能在比特幣產品上進行二次開發,即其應用僅限用于數字貨幣)。
(2)2013年年底,Vitalik Buterin發布并推出了名為以太坊(ethereum)的開源的區塊鏈底層系統,像安卓一樣,以太坊提供了非常豐富的API和接口,任何人都能在區塊鏈上實現智能合約并快速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去中心化應用。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多個應用在以太坊上開發。
(3)隨著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代表的公有鏈技術平臺、以R3 Corda為代表的私有鏈平臺和聯盟區塊鏈的代表作品HYPERLEDGER名下的Fabric等技術與平臺的推出,人們逐漸認識到區塊鏈技術其實是一種社會化編程技術。在我國,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矩陣元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已聯合宣布將三方研發的區塊鏈底層平臺BCOS(block chain open source)完全開源,其重點應用領域即以聯盟區塊鏈實現創新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