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GO語言編程從入門到實踐作者名: 黃永祥本章字數: 1086字更新時間: 2023-08-31 19:56:52
本書結構
本書分為基礎和項目兩部分,全書共20章,其中基礎部分為第1~16章,項目部分為第17~19章,最后一章介紹了Go程序的編譯,各章內容簡要介紹如下:
第1章介紹Go語言的發展歷程、開發環境搭建、代碼編輯器的安裝和入門代碼編寫。
第2章介紹關鍵字、標識符、變量、常量、運算符和代碼注釋等入門知識。
第3章講述數據類型,即整型、浮點數、復數、布爾型和字符串,還介紹了浮點數精度丟失的解決方案、ASCII與Unicode編碼差異、字符串操作和數據類型轉換。
第4章講述流程控制——判斷和循環。判斷包含if和switch語句,循環包含for、for-range、break、continue和goto語句。
第5章講述指針的概念、定義與空指針、指針賦值與取值、切片指針和指針的指針等。
第6章講述內置容器,包括數組、切片、集合和列表,分別介紹各個容器的定義與應用。
第7章講述函數的應用,包括函數的定義與調用、設置不固定函數參數、函數變量、匿名函數、閉包和遞歸函數。
第8章講述結構體應用,包括結構體定義與實例化、設置結構體標簽、匿名結構體與匿名成員、結構體嵌套、自定義構造函數和結構體方法。
第9章講述接口應用,包括接口定義與使用、鴨子類型、多態與工廠函數、接口組合、空接口和接口的類型斷言。
第10章講述反射機制,包括反射3大定律、反射類型與種類以及不同數據類型的反射操作。
第11章講述并發編程,包括異步概念、函數創建并發、通道變量、無緩沖通道、帶緩沖通道、Select處理多通道、sync同步等待、sync加鎖機制和sync.Map的應用。
第12章講述語法特征,包括panic觸發宕機、defer延時執行、recover宕機時恢復執行、值類型、引用類型與深淺拷貝、類型別名與自定義、關鍵字new和make的區別。
第13章講述包的應用與管理,包括常用內置包、包命名與導入、包的重命名、無包名調用、初始化函數init()與空導入、包管理工具go mod和第三方包的下載與使用。
第14章講述系統目錄與文件處理,分別介紹內置包os、io/ioutil、bufio、encoding/csv、encoding/json和第三方包excelize實現目錄與文件的讀寫處理。
第15章講述時間處理,由內置包time生成不同類型的時間格式——時間戳、結構體Time和字符串格式化,并講述時間類型轉換、加減運算、延時、超時和定時等功能。
第16章講述數據庫編程,闡述如何安裝不同的數據庫,使用第三方包實現SQLite、MySQL、MongoDB和Redis的編程應用。
第17章講述網頁自動化測試開發,搭建自動化測試開發環境和闡述第三方包tebeka/selenium的使用。
第18章講述網絡爬蟲開發,介紹網絡爬蟲知識要點,使用內置包net/http、第三方包goquery、mahonia等實現爬蟲開發。
第19章講述網絡編程應用,介紹網絡編程知識,使用內置包net/http開發HTTP服務、第三方包httprouter擴展路由功能、html/template生成HTML網頁等Web應用開發。
第20章講述內置指令go build的編譯功能,實現單文件、多文件、不同包多文件等編譯處理以及編譯參數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