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經典神經網絡

第3章 感知機

在人工智能這個大的范疇內,其學術思想基本可以分為兩大派別——一類是主張模仿人類(或最起碼是一些高等動物)的行為模式進行研究,例如專家系統、蟻群算法等;而另一類則是從數學的邏輯和符號系統進行嚴格推證,以保證方法的數學嚴密性,例如統計學習方法等。毫無疑問,神經網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屬于仿生智能的。神經網絡方法的先行者們意識到仿生智能的優越性,受到人類神經元工作模式的啟發首先提出了M-P模型。之所以稱為M-P模型是用來紀念兩位神經網絡方法的開拓者Warren Sturgis McCulloch和Walter Harry Pitts,Jr.,取他們姓氏的首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在第1章中介紹了M-P模型的基本結構,在M-P模型中,其激活(活化)函數取為符號函數,也稱為開關特性函數,即

式中,xi——神經元的輸入激勵;

wi——與輸入激勵相對應的權值;

θ——神經元的閾值;

sgn(·)——符號函數。

從這個模型中可以看出,這種模型具有以下特點:

(1)每個神經元都是一個多輸入單輸出的系統。這表明了單個神經元可以接收多種信息的輸入(激勵),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生物神經元的特點。

(2)神經元對于多個輸入激勵并不是等量齊觀的,而是有所側重的,這主要表現在對于各輸入的權值wi的不同上。對于神經元來講,比較“重要的”的輸入信息作為興奮性輸入,其權值設置得較大;而不太重要的輸入信息作為抑制性輸入,將其權值設置得較小,甚至為0。在M-P模型中,這些權值一般都預先由人指定,而且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對這些權值進行更改。

(3)神經元的輸出狀態有兩種(根據符號函數的特點可以得出):一類是符號函數的正向性輸出,此時表明神經元被激活(興奮),另一類是符號函數的負向性輸出,表明神經元被抑制。這也可以看作是激活函數的名稱由來。

(4)神經元的激活運算中具有整合和閾值特性。在各種輸入信息經過一定的加權運算后,首先要經過求和整合,然后將這些經過整合的數據信息與閾值進行比較,再交由激活函數(符號函數)進行運算,得到輸出的狀態。

在基本M-P模型的基礎上,還可以衍生出一些改進型的M-P模型,例如帶有延時特性的M-P模型等。M-P模型是神經網絡方法的一個萌芽性的模型,雖然它能夠解決的問題非常有限(連簡單非線性分類的“異或”問題都無能為力),但畢竟開啟了仿生智能算法的時代。究其原因,是由于M-P模型中的各輸入激勵權值wi為人為指定,而且一旦指定就不能進行調整,這大大限制了其應用的范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讓輸入激勵的權值能夠進行調整,這樣就誕生了具有一定學習功能的神經網絡——感知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黄山市| 清镇市| 安新县| 天祝| 余江县| 海阳市| 尖扎县| 丽水市| 库伦旗| 西平县| 遂川县| 宁波市| 青神县| 永吉县| 伊通| 昌乐县| 成都市| 华坪县| 铁岭市| 卢氏县| 若羌县| 五台县| 沁源县| 瑞昌市| 称多县| 靖州| 邢台县| 齐河县| 维西| 绥阳县| 镇平县| 合江县| 宁明县| 三穗县| 康定县| 永春县| 长垣县| 曲沃县| 津南区|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