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鄧綏:護天下海晏河清
- 盤點歷史著名女性,博主是我嘴替
- 舟輕水
- 2015字
- 2023-06-18 23:57:26
仿佛是醍醐灌頂,陰皇后心尖一顫,鄧綏的話簡直超出她的認知,陰皇后一直聽得云里霧里,甚至不知所云,但是,就在剛才對視那一眼,眼前的迷障驟然被播散,陰皇后突然明白了什么。
鄧綏心中裝的不止是后宮,不止是皇帝,而是整個天下,也正是因此,她才能像光幕之中那樣,千秋功業,名垂青史。
什么情況下一個皇后才能夠在歷史之中有名?只是管理好后宮,老老實實當一個不爭不搶的女人,只能得到皇帝的幾句夸贊而已,而能夠流傳千古的,必然是有恩天下,輔佐皇帝做出一番事業來。
陰皇后轉頭看向那懸浮于空中的光幕,心中似乎懂得了什么。
那時的她,還不知道那是鄧綏最后一次以一個宮妃的身份參拜她,而此后經年再見,也不知是和歲月。
翌日,漢和帝猶豫了兩日,最終還是答應了鄧綏的請求,他自然拎得清,不管鄧綏是什么身份,只要光幕之中的事情屬實,鄧綏一定會盡心輔佐,甚至不拘泥一個皇后的身份,只會給鄧綏更大的便利。
賣一個人情未嘗不可。
鄧綏入宮也有幾年,這幾年之間,漢和帝也早就隱隱有預感她和其他女子不一樣,是鴻鵠就終將翱游天際,光幕之中,正應了他的猜測,鄧綏以后必能闖出一番事業來,甚至比光幕之中的要更加出色。
鄧綏離宮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瞬間傳遍了整個都城,一時間,人們之間猜測紛紛。
而最為疑惑的就是鄧綏的父親鄧訓,鄧綏回到府中之時,鄧訓幾乎眼睛都要瞪出來了,他自然知道,女兒現在是整個大漢的大紅人,全國上下沒有人不知道大漢會在鄧綏的輔佐之下海晏河清,盛世太平的。
作為鄧綏的爹,鄧訓這幾日可以說是受盡了諂媚,這幾日他飄飄然,卻忽然見到女兒一身素衣,出現在府門口。
“父親。”鄧綏忽視掉鄧訓驚得久久不能回神的表情,規規矩矩地行了一個禮,“女兒自請離宮了。”
……
半刻鐘之后,鄧綏將心中的想法全都和盤托出,“從今之后,我不是鄧妃,而是鄧府的女兒鄧綏,陛下已經與我商議好,只要我將這次蠻夷入侵的事情解決好,就讓我入朝為官,賜女侯之名。”
鄧家的人雖然震驚,但是面對這個從小就與一般女子不一樣的女兒,也明白她的傲氣鎖在,事已至此,他們也不能說什么。
鄧訓不由得想起鄧綏年幼之時,讀到史書之時,問及最崇拜的人是誰之時,鄧綏不崇拜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不崇拜開創盛世的漢武帝,她崇拜的是已一己之力穩住大漢江山的呂雉,甚至還放言自己要比呂雉做的更好。
那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只不過孩童的一句小小玩笑,而如今才知道,鄧綏心中的理想從未改變。
她仍舊想以女子柔弱之軀,來扛起國之脊梁,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鄧訓嘆了一口氣,道,“既然事已至此,你想做什么便去做吧,如果有需要父親能夠幫到的地方盡管開口。不過,你也別仗著陛下的寵愛就肆意妄為,畢竟這光幕雖然來的神奇,也像是后世之人在評判古人,但終究她說的那些都還沒有發生,你要多加小心,別被有心之人害了。”
“女子之身,在朝中說話做事終究是不方便的,只希望你別忘記現在的選擇,早日達到你心中所想。”
鄧訓語重心長。
鄧綏是如今鄧家最有出息的孩子,鄧訓沒有多做約束,他教她詩書經傳,射玉書數,本就不是讓她成為一個平庸只之人,意氣風發,紅衣烈馬的鄧綏,正是鄧訓所期盼的那樣。
鄧綏笑著應了一聲。
而接下來,鄧綏沒有讓任何人失望,不過一個月,她就完美處理好了蠻夷入侵邊疆一事,不僅如此,還制定政策,讓邊關的百姓也能進行商貿往來,以物換物,過上了欣欣向榮的生活。
一個被掩蓋了光芒的玉石現世,她的才情終究無法掩蓋,在整個大漢大放異彩。
她贏下了那個堵住,成了皇帝親自封的第一個女侯,此后,她一步步輔佐朝中事宜,從原本一個不起眼的小官逐漸向政治中心靠攏。
三年,五年,八年……
漢和帝過世的這一年,她的地位已經與宰相無異,而漢和帝留下的遺詔之中,將幼帝交到她手中,她成了實際意義上的攝政王。
而陰皇后此時,也成了垂憐聽政的太后。
時隔八年,兩個人再一次相見。
鄧綏未曾婚嫁,將整個青春奉獻給了大漢,在她的輔佐之下,大漢的疆域得到擴張,蠻夷歸順,原本光幕之中說的幾乎都已經提前實現。
陰皇后看著眼前一身官服,氣質超凡脫俗,一身威嚴的鄧綏,只覺得恍若隔世。
當年囂張跋扈的陰皇后,如今已經端莊了許多,兩個人一如那天,坐在桌子之前。
兩個人對視幾秒,一同笑了出來,陰皇后說道,“本宮還從來沒有想過,與你再次相見會試這般景象,心平氣和,沒有嫉妒也沒有勾心斗角。”
“臣從來都沒有與您勾心斗角過,臣說過,臣心中只有大漢,沒有兒女私情,只是你從來都不信。”鄧綏笑道,“太后娘娘如今做得很好,你管理后宮,給陛下進言獻策,陛下曾對臣說過一句話。”
陰皇后看著她。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鄧綏說完之后,陰皇后忽然感覺到鼻子一酸,眼角隱隱有淚意。
“這么多年,謝謝你,當初若不是你那一番話,或許我永遠得不到陛下如此稱贊。那日從你宮中走后,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我也努力做一個賢后,雖然不能像你一樣名垂千古,但是,能夠得到這句稱贊,我已經知足了。”
鄧綏笑了笑,“您自己參透的事情,不必感謝旁人,臣曾經多少次深陷困境之時,是你救了我許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