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死戰后,才沖出了茍晞大軍的包圍圈。
還沒等他們高興太久,又遇上了聊城縣令率領的幾千農民軍的伏擊。
等到汲桑、李豐終于逃到了赤橋的時候,已經人困馬乏,戰力大損。
突然前面的戰馬紛紛陷地,墜落陷馬坑中。
頓時汲桑、李豐等賊兵大驚,又有人來報說:前面石橋被人堵上,一時半會兒無法清除。
汲桑、李豐大感不妙,這是有人設伏!
當眾賊兵慌亂無措,汲桑、李豐還沒有反應過來,該如何決斷的時候。
司馬虞便下令乞活軍,多點火把,只高喊不沖殺,造出幾萬大軍圍困賊兵的架勢。
頓時四周火光沖天,有‘殺賊’之聲響起。
眾賊兵更加慌亂,以致軍心不穩。汲桑、李豐下令死戰。
可是只見四周有火光有喊殺之聲,但并不見有官軍殺到。
李豐對汲桑急道:
“觀此陣勢,足有幾萬官軍!我等奈何!”
汲桑手持大刀,雙目赤紅咬牙道:
“無它,死戰爾!”
此時賊兵千騎,因前有河流阻擋,后有追兵堵截,被困于橋邊。
乞活軍又同時高喊:只擒匪首,其余勿論,下馬不殺!
頓時眾賊兵開始低聲議論,汲桑對李豐:
“這是官軍奸計!要離間你我部眾!”
汲桑、李豐也知不可再等,隨即下令沖鋒!
汲桑、李豐帶領騎兵沖入乞活軍陣中。
因這大半夜來眾賊兵已經奔襲百里,又經數次死戰,人馬俱已力竭。
此時被數萬官軍所困,早已人心惶惶,毫無死戰之念。
又聽聞官軍高喊:只擒匪首,兵卒無算,下馬投降,可饒一死。的話。
便都有了其他想法,所以等到汲桑、李豐下令沖鋒的時候。
有的賊兵驅馬不動,有的賊兵假裝跟了上去,但是跑得很慢。
有的直接下馬,將兵器一丟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汲桑、李豐縱馬跑了一段,回頭發現只有百余騎跟了上來。
便心知大勢已去,也就沒有和官軍死戰的想法,便率領這一百騎向東逃竄。
因在平原,騎兵對步兵優勢巨大。汲桑、李豐帶領騎兵一個沖鋒便鑿穿了乞活軍的軍陣,向東逃竄而去。
在遠處高坡上的司馬虞,緊緊的注視著戰場的變化。
然后他突然發現,有一支大約百人的騎兵殺出了乞活軍的軍陣,向東逃去。
司馬虞手指這支賊兵逃竄的方向大喊道:
“賊首在此!隨我擒賊!”
便率自己的兩百騎兵沖下了高坡,向東殺去。
因為司馬虞的這二百騎,以逸待勞,不管是軍卒還是戰馬都已經休息足夠,活力充沛。
反觀賊兵早已人馬俱疲,所以不到半個時辰便追上了汲桑、李豐。
這兩百騎都是王府精銳,不管是軍卒還是戰馬,豈是這些賊兵可比。
僅一個沖鋒就將賊兵的陣型沖散,李豐被刺墜馬,司馬矯親手將仇人頭顱割下。
汲桑帶著幾騎,逃向河灘被陷入淤泥之中,也被司馬虞擒獲斬殺。
等到司馬兄弟帶著仇人的頭顱回到赤橋的時候。
田甄、李惲已經開始打掃戰場,掩埋尸體了。
在得知司馬虞兄弟親手給老朗主報了仇,把汲桑、李豐頭顱砍了下來。
汲桑、李豐等乞活軍眾人皆激動痛哭,紛紛向鄴城方向跪拜。
“千騎降了一百多,被我們斬殺了百騎,剩下的賊兵都逃了。遵郎主的命,我們沒有去追。”田甄、李惲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很是興奮的每人拉著好幾匹戰馬,向司馬虞炫耀。
“算上投降的一百多人的戰馬,我們這次共繳獲了,約兩百匹戰馬。”李惲又指著遠處的一群戰馬,高興的對司馬虞道。
“好!乞活軍的傷亡呢?”
田甄、李惲沒了笑容:
“我們戰死不到百人,但傷了二百多。”
司馬虞倒吸一口涼氣,他沒想到傷亡竟然會如此的大。
他們是以易代勞,這一千騎兵,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再加上他又用了攻心之計,才使得他們軍心不穩,沒了死戰之心。
就這樣還有這么大的傷亡。
這讓司馬虞更加的堅定,建立一支屬于自己的百戰騎兵了的想法了。
這時司馬虞看到司馬矯對著汲桑、李豐的頭顱,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便走了過去,拍了拍司馬矯的肩膀道:
“我們兄弟今天終于為阿翁報了仇,阿翁的在天之靈可以瞑目了。”
司馬矯流著淚道:
“雖然將賊人殺死,報了仇,但是也換不回阿翁了!”
司馬虞嘆息一聲,不再安慰。
此戰讓田甄、李惲等乞活軍將領,對司馬虞這位新郎主更加的折服了。
本來他們都認為司馬兄弟沒有上過戰陣,根本沒有殺賊的經驗。所以并不很贊同,由他來組織指揮這次阻擊埋伏。
但是這一仗的戰果,讓他們都心服口服了,不僅給老朗主報了仇,還損失這么低。
如果讓他們來指揮,他們不可能比現在的結果更好。
雖然他們有把握將這一千騎兵全殲,但是付出的代價肯定要比現在的大。
因為在平原騎兵的優勢太大了,一個沖鋒就可以將步兵的隊形沖散,然后就是碾壓式的砍殺。
雖然乞活軍有足夠的經驗,該如何應對騎兵,但是還是不愿意面對騎兵的沖殺。
因為他們發現,自從跟了司馬虞,不管老人小孩,他們就沒有餓過一天肚子,而且打起仗來還這么的痛快,就讓他們更加的開心了。
要不是司馬虞提前發現平陽城中的賊兵,有棄城要逃的跡象,將他們從茍晞大營中帶出。
然后再提前來到赤橋設伏,才能如此輕松的就將,聚眾十幾萬,為禍中原長達半年之久的汲桑、李豐等賊兵首領的人頭砍下,讓他們給老朗主報了仇。
此時乞活軍的軍卒,看司馬虞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充滿了敬畏和崇敬。
等到司馬虞集結乞活軍,返回平陽城的時候。
茍晞和司馬越的大軍已經兵合一處,連營幾十里。
汲桑、李豐等賊兵頭領,雖然有賊兵主力作掩護,但是在突圍的時候,還是被茍晞的軍隊數次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