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馬樺府上的早茶,差點把舌頭都吞掉的公主
- 大明:被朱棣曝光,老朱求不退婚
- 維度螞蟻
- 4134字
- 2023-06-07 01:42:25
徐妙云的到來,打破了客廳內微妙的氣氛。
朱英饒看了看徐妙云,又看了看馬樺。
最后看向了秋蘭。
不禁皺了皺眉頭。
徐妙云的身份雖然不如自己。
但也是堂堂魏國公的千金。
和一個賤婢關系這么好。
也不怕丟了魏國公的臉。
不過朱元璋在這里。
朱英饒再跳脫也分得清尊卑。
不敢胡亂說話。
畢竟再怎么說,魏國公和父皇可是結拜兄弟。
臨安倒是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臨安心中對于尊卑的觀念一向很輕。
哪怕是對身邊的侍女,態度也都很好。
不過臨安心中也是驕傲的。
平等的看不上大部分人。
這和身份無關。
至于徐妙云,是臨安少有的欽佩的人之一。
因為臨安早就聽說,徐妙云一身算學的本事,無人能及。
哪怕是太學里的那些師傅,也曾找徐妙云比試過算學,最終敗下陣來。
臨安對其他的東西興趣不大。
唯獨對經商和算學情有獨鐘。
要說還有什么東西能讓臨安特別感興趣的。
那就是那本石頭記了。
石頭記是兩年前突然出現在市面上的一個話本。
一經出現,在金陵的小姐圈內頓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無數千金小姐,天天抱著石頭記,茶不思飯不想。
臨安雖然沒有這么夸張,卻也把石頭記翻看了幾十遍了。
只是石頭記至今為止才出了五冊。
石頭記的作者曹雪芹的身份更是讓人捉摸不透。
無數千金小姐,都想找到這個曹雪芹,但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找到此人。
想來曹雪芹這個名字,是個化名。
臨安看著徐妙云對馬樺和秋蘭的態度,很是意外。
之前因為算學的事,臨安也和徐妙云接觸過。
不過徐妙云和臨安的性子差不多。
比較高傲。
對于金陵的那些公子哥,是一個都看不上。
哪怕是對自己,也是出于身份上的尊重。
即便是臨安想要和徐妙云搞好關系,但徐妙云總是不冷不熱。
這讓臨安有一種挫敗感。
但此時徐妙云對馬樺和秋蘭的態度,讓臨安有些捉摸不透。
和徐妙云打小一起玩的那些公子哥小姐也有不少。
但是后來徐妙云慢慢就和他們疏遠了。
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為何。
徐妙云居然說她和馬樺一起玩到大?
這不得不讓臨安再次審視起馬樺來。
這家伙到底有什么魅力?
青田先生和他相交莫逆。
父皇好像也很看重他。
臨安想了半天,想不通。
最后搖了搖頭。
或許就是因為男人之間的臭味相投吧。
馬樺看著眼前這么多人。
還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各有所思。
頓時有些頭疼。
“陛下還沒吃飯吧。”
馬樺打破沉默道。
“你小子這么一說,咱還真餓了,有什么好吃的嗎?”
朱元璋摸了摸肚子道。
“我剛才讓下人準備了早茶,陛下可以隨我邊吃邊聊。”
“你們倆吃了嗎?”
朱元璋看向臨安和朱英饒問道。
臨安聽到這話,臉色一紅,因為她也感覺到餓了。
“回父皇,沒呢。”
臨安如實相告道。
“那就一起吃吧。”
朱元璋倒也不和馬樺客氣。
“你這丫頭也沒吃吧?”
朱元璋看向徐妙云道。
“那肯定是沒吃呀,我就等著吃樺哥兒府上的早茶呢,那可是整個金陵都沒有的美味。”
徐妙云滿臉期待道。
“是啊,這小子府上的廚子做的吃的那是一絕,陛下萬萬不能錯過。”
劉伯溫附和道。
朱元璋聽到這話,一臉不信。
“咱什么美味沒吃過?要咱說,還是燒餅還有那鴨血粉絲湯好吃,咱怎么都吃不夠。”
臨安和朱英饒也是一臉的不信。
心說徐妙云和青田先生也太會夸大其詞了。
不管眾人心中如何想,馬樺府上的廚子很快就準備了很多人的早茶。
馬三刀此時也已經起床了。
“臣馬三刀拜見陛下,見過公主。”
馬三刀看到朱元璋居然也在,有些震驚,急忙行禮道。
“你這老小子,悠著點,別給自己玩沒了。”
對于馬三刀的事,朱元璋自然是清楚的。
“嘿嘿,陛下放心吧,我們老馬家的人,猛。”
馬三刀來到朱元璋面前,悄悄道。
朱元璋聽到這話,一臉不信的看著馬三刀。
“能有我們老朱家的猛?”
隨后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此時早茶已經端了上來。
馬府的早茶極為豐盛。
有生煎。
有蛙魚。
有甜品。
有小籠包。
有蒸餃。
有雞汁豆腦。
等等等等。
朱元璋看著一大桌子五花八門的。
眼睛都看花了。
“給我盛一碗雞汁豆腦。”
徐妙云一邊指揮著下人,一邊拿了一籠生煎放在自己面前。
劉伯溫則讓人盛了一碗蛙魚。
昨夜宿醉。
蛙魚這種酸酸甜甜的,一來醒酒,二來開胃。
馬三刀則直接拿起了那些烤的焦香酥脆的羊排,大快朵頤起來。
原本早茶里面是沒有這道菜的。
畢竟烤羊排太油了。
適合中午或者晚上吃。
不過馬三刀就喜歡吃這一口。
于是就讓廚房的人特意加上了這一道。
“一大早的就吃這么油?”
朱元璋皺著眉頭看著馬三刀說道。
朱元璋雖然嘴上這么說,眼神之中卻滿是羨慕。
自從當了皇帝之后,朱元璋的飲食就被嚴格控制了。
這不能吃那不能吃。
馬三刀聽到這話,也不多說,直接端起了一盤烤羊排放在朱元璋面前。
“皇上唱一唱,人間美味啊,我都快六十了,還不想吃點啥吃點啥?”
馬三刀渾不在意道。
朱元璋一想也對。
馬三刀都這個歲數了,如果吃的還需要克制,那活的就太沒意思了。
他又不是自己,日理萬機,需要時刻注意身體。
朱元璋已經忘了自己多久沒有大口吃肉了。
就算是昨日的慶功宴,也沒工夫正經吃東西。
這讓朱元璋懷念起了和一眾兄弟打天下的時候。
那個時候真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無比痛快。
一念及此,朱元璋直接拿起了一塊羊排,啃了一口。
僅僅是一口,朱元璋眼睛就亮了。
這羊排烤的和朱元璋吃過的完全不一樣。
外焦里脆。
鮮嫩多汁。
最關鍵的是,這樣拍上面不知道放的什么醬料。
極為美味。
美味到朱元璋都忍不住閉目回味。
隨后朱元璋開始一塊接一塊的啃了起來。
看的朱棣還有臨安朱英饒等人目瞪口呆。
父皇怎么突然跟個餓死鬼一般?
烤羊排被馬三刀和朱元璋瓜分了,朱棣只能讓下人拿過來一個烤羊腿。
因為人多,所以馬樺讓廚房什么都做了一些。
烤羊腿也不是那種特別大的羊腿。
而是小山羊羊羔的羊腿。
好在大明雖然不能吃牛肉,但能吃羊肉。
否則馬樺覺得自己嘴里肯定得淡出鳥來。
朱棣看了一眼這個羊腿,上面被改了一百多刀,還淋上了很多醬汁。
當下也不猶豫,直接一口啃了下去。
這一口下去,朱棣變得和朱元璋沒有兩樣。
風卷殘云一般,將一整個羊腿啃光了。
看的朱英饒目光呆滯。
臨安滿臉不解。
有這么好吃嗎?
“幫我拿一下那個。”
朱英饒眼看著羊排和羊腿都沒了,對于小籠包這些她不怎么想吃。
于是目光看向了一盤金燦燦的烤鴨。
看上去就金黃焦脆。
這種東西,在皇宮之中可吃不到。
實際上金陵的烤鴨館子很多。
烤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
朱英饒就愛這一口。
奈何御膳房根本不做這道菜。
所以朱英饒經常偷偷跑出來,去烤鴨館子。
雖然眼前的烤鴨被片成了一片片,但朱英饒仍然從肉的肌理看出了這是烤鴨。
只是朱英饒不解,為何把烤鴨片成這樣。
鴨肉旁邊似乎還有些黃瓜條,小蔥絲,卷餅?
這該怎么吃?
看著朱英饒無從下手的模樣,旁邊的侍女貼心的拿起一章餅皮,幫朱英饒卷好了之后,遞給朱英饒。
朱英饒接過卷好的烤鴨,放入口中。
一瞬間,朱英饒感覺焦香濃郁的味道在自己的舌尖綻放。
朱英饒不可思議的睜大雙眼。
金陵的烤鴨館她不知道吃了多少了。
但和馬樺家的一比,完全沒有可比性。
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朱英饒此時也顧不得什么形象了,直接把一整盤烤鴨都端到了自己面前。
前面有侍女打了樣,她直接有樣學樣,一卷又一卷烤鴨往嘴里塞。
臨安看到朱英饒的吃相,有些意外。
別人不知道,她可是知道的。
自己的這個妹妹作為嫡長公主。
自小錦衣玉食。
更何況金陵的美食數不勝數。
朱英饒經常帶著自己跑出來。
可謂是吃遍了金陵的美食。
怎么還會是這副吃相?
“姐,你嘗嘗這個,太好吃了。”
朱英饒一邊往嘴里塞烤鴨卷,一邊拿了一盤放在臨安面前。
等嘴里的烤鴨卷吃下去之后,還給臨安卷了一個。
臨安從朱英饒手中接過烤鴨卷,有些懷疑。
心想這東西真的這么好吃嗎?
不過既然自己的妹妹都卷好了,臨安也不矯情,接過來直接放進了嘴里。
剛吃第一口,臨安就不可思議的睜大了雙眼。
怎么會有這么好吃的東西?
眼看著烤鴨都要被朱英饒炫完了。
臨安有些后悔。
為何沒有早點下手。
好在朱英饒特地給她留了一盤。
臨安很快就吃完了,仍然意猶未盡。
“你們可以嘗嘗其他的,都不錯。”
馬樺看著朱英饒和臨安一副垂涎欲滴的模樣,說道。
坐在馬樺身旁的秋蘭倒是沒有像臨安幾人一般狼吞虎咽。
畢竟秋蘭不是第一次在馬樺府上吃了。
臨安看著秋蘭不緊不慢進食的模樣,頓時臉色一紅。
不過臨安也確實沒吃飽。
反而有種越吃越餓的感覺。
臨安讓下人幫自己盛了一碗雞汁豆腦,喝了一口。
味蕾再次綻放。
臨安很好奇,馬樺府上的廚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做的東西居然都這么好吃。
比自己吃過的好吃了無數倍。
“嗝!”
朱英饒打了個飽嗝,拍了拍自己的肚皮。
“成什么樣體統?”
朱元璋瞪著自己的女兒說道。
朱英饒聽到這話,嚇得縮了縮頭。
“這也太好吃了。”
朱英饒忍不住說道。
此時的朱棣,心中無比后悔。
自己昨晚怎么就光顧著喝酒了?
朱棣可是記得很清楚。
昨晚的飯菜無比豐盛。
和眼前這些完全不一樣。
作為晚宴。
肯定更為豐盛。
朱棣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飯菜。
也就沒當回事。
此時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
如此美味,居然錯過了。
“你小子府上的廚子是從哪里請的?”
朱元璋吃飽喝足之后,忍不住問道。
“去把寶兒叫過來。”
馬樺對身邊的趙敏說道。
趙敏聽到這話,轉身去了廚房。
很快,趙敏身后跟著一個長相很像鄰家小妹的廚娘來到了客廳。
“寶兒,這是當今陛下。”
馬樺看著朱元璋示意道。
“民女李寶兒拜見陛下。”
寶兒一聽馬樺說眼前的是皇帝,嚇得急忙跪倒在地。
“起來吧。”
朱元璋擺了擺手說道。
“這些都是你做的?”
朱元璋看著寶兒,饒有興致道。
“是民女做的,不過都是我家少爺教我的,少爺的廚藝強我十倍。”
寶兒看向馬樺,眼中閃過崇拜道。
朱元璋等人聽到這話,很是意外的看向馬樺。
“寶兒是我父親以前老下屬的女兒,后來她爹把她托付給了我們,她家祖上都是做廚子的,我就教了一些菜。”
馬樺如實相告道。
寶兒的爹是大明建國之前,在馬三刀手下當兵的。
后來年紀大了,就開了個館子養活自己和女兒。
不過前幾年寶兒的爹舊疾發作,眼看著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十三四歲的女兒。
于是帶著寶兒求到了馬三刀這里。
馬三刀這人,其他事做的或許不著四六。
但對兄弟那是沒得說。
馬三刀當即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寶兒的父親,把寶兒養在馬府之中。
當成了自己的親閨女一樣。
但寶兒覺得自己在馬府什么都不做,很不自在,就到廚房幫忙。
馬樺發現寶兒在廚藝上面很有天賦。
于是就把前世的一些菜的做法教給了她。
實際上馬樺也是眼高手低。
理論大于實際。
只是大致把這些菜的做法告訴了寶兒。
能做的這么好吃,完全是寶兒自己的天賦。
但在寶兒眼中卻不是如此。
寶兒覺得自家少爺的廚藝肯定強過自己十倍。
對于這一點,馬樺也懶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