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在美國1
- 娛樂之都
- 見習導演
- 3422字
- 2009-11-27 18:24:57
(注)眾所周知香港電影八十年代被譽為黃金十年,卻很少有人關注其實香港七十年代曾經有許多有才華的電影人只身來到美國學習電影技術。或留學形式或幫工或學徒,當這批人將學到的先進電影技術帶回香港并把它融匯到港人文化中時,港影黃金十年開始了。
-------------------------------------------------------------------------------------------
美國紐約唐人街有一座倉房,這座倉房經常舉辦聚會,出入的人也很多。房子的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婦,帥氣的鮑勃和瘦弱美麗的崔明慧。兩人都是電影愛好者,現在從事的職業是導演。所以說能來參加聚會的也多是電影愛好同仁,久而久之來過這的人越來越多,以至于在美國的華裔電影人都知道了這么對夫妻。
長鏡頭搖啊搖,搖到林蔭道的園林圖書館。圖書館內羅大衛同學看書之余又走神了,思緒、、、、、、
羅大衛來美國已經兩年了。在紐約這里電影文化氛圍還真的很濃郁。各種各樣的業余愛好團體數之不盡,沒事還可以和發燒友們參加些業余組的電影展。在這里生活了兩年的羅大衛終于知道夢里國人電影事業問題出在哪里了。
原來東方電影巨人倒在了起跑線上。記憶中遙想當年在北影讀書時使用膠片的課作都不多。十六毫米三十五毫米膠片能盡情使用時估計只能出現在畢業作品上吧。
而在紐約這里不要說專業大學的攝影學生了。就連業余發燒友們都能熟練應用各種器材,漫說課作這些正規的作業,就是發燒友們的作品也全部為膠片作品。大家拍攝水平雖說參差不齊但起碼都掌握了一定的拍攝水平(膠片攝像機非常考究專業技術,需要有大量知識和實踐)而DV拍攝除非必要根本沒人會選用。
拿著DV去拍攝電影根本沒有技術性可言,基本等同于拿著傻瓜相機去隨拍照片然后仰天長嘯:“哈哈,我是攝影師啦”一個效果。
但紐約這里的電影學生和愛好者們并不排斥DV,就像對待普通的任意一樣電影器材一樣,這沒有什么稀奇的。
然而羅大衛記憶的深處,當年國內的專業人士都很少采用膠片了,因為DV攝影成本低拍攝速度快可以高產。記憶中某位大導演曾經叫囂過三天學編劇七天學攝影半個月成為導演時間足夠了!!!
是啊就因為DV拍攝操作需要的條件非常簡單,也才會有那么多論壇上出現大量八零后九零后的電影愛好者上傳自己拍攝的電影,聲稱自己能拍電影了。
現在回頭想來誠然,大家用的都是DV,然后都是用電腦進行后期制作。所謂專業導演還真不能笑話人家,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人家無非就是沒有你那么多演員大腕罷了。
大家一水的DV拍攝,一樣的水平一樣的畫質。因為電影拍攝容易了所以導演演員才會有大把時間去搞副業。搞輔業好做金融容易賺錢,隨便投資個潛質公司上市后可就能圈來幾十部賣座影片的錢。如此有前途的事業誰還會在乎拍出的片子是好是壞?哪個還有時間去研究拍攝技術?
全行業奔向錢途!
呵,這樣大環境下電影市場不蕭條想來才會怪呢。
直到今天羅大衛才幡然醒悟,當年和同僚一起抱怨市場抱怨影迷是多么無知多么膚淺。影迷看盜版是有原因的,大家不走進影院也是用原因的。
大家只看到了盜版猖獗,只看到了沒人愿意去影院。
可大家都忽略了自己拍的東西還據不具備口口相傳的吸引力?還據不具備讓已經無比失望的影迷們觀影的能力?欣賞過曾經高超攝影技術鍛造出來的經典,看貫了美輪美奐的歐美電影。影迷有權利拒絕垃圾。
羅大衛也明白了為什么同行們抄襲了歐美電影經典的視效,抄襲了所謂的大片理念。可影迷們還是不認可。
因為看似一樣拍的熱熱鬧鬧特效什么的滿天飛,可實際死板的很。因為DV攝影最大的硬傷在于它沒有技術在里面,這種拍攝本身就有千篇一律的視覺疲勞這種硬傷存在。
一部部菜園子片哪有資格要求大家去買票觀影?是影人自己把上帝們拒之門外,因為大家放棄了看點賣點。一部片子的成功并不應該主要看炒作,技術!你拍攝電影的技術!大家曾幾何時都悄悄的把技術丟掉了。
當電影變成不在是一門藝術或者失去了它的技術性。
那么沒有電影技術的導演還應該算什么?大家只拼比賣弄創意嗎?全國影迷千千萬比你有創意比你聰明的大有人在。所以大家只好比錢,不斷標榜自己片子是大制作!無所不用其極的炒作!
羅大衛用力的晃了晃頭,努力把心低那絲最痛苦的回憶甩出腦后。
暗暗吐了口氣“唉”。好在自己當年北漂的時候遇到了費老,誰能想像得到京城胡同那不起眼的小包子鋪老板會是當年香港著名導演。大隱于市跟了費老七年才學會了一身高超電影技術,才能拍出那些優秀的電影。費老對自己是有期望的,但現在自己只能在這一世來回報老先生的栽培了!
想到這里羅大衛暗暗揮了揮拳。
這時候一個西服男人來到了羅大衛的桌前:“先生請您安靜點好么?圖書館是公眾地方你吵到其他人了”。
羅大衛環顧一下四周,只見周圍的人或憤怒或吃驚的看著自己。趕緊低頭收拾走人,“完了糗大了”
好歹將來咱會是名人啊,自己手舞足蹈的耍了半天猴戲會不會被人傳出去啊。另外自己穿越以來怎么那么愿意出神呢?難道是靈魂比較容易出鞘?一定是了,都穿越了想來自己的靈魂還真、、、、、、
還完借閱的錄像帶和圖書羅大衛快速離開圖書館,這個圖書館以后說什么也不能來了。心里暗暗發誓的羅大衛快步向崔明慧家走去。
這時候阿姐還在工作吧?女人里工作起來這么瘋狂的還真不多見啊。
羅大衛與崔明慧認識已經一年多了,再一次業余影展上兩人結識。崔明慧本身就是個聰慧異常的女人,而且對電影的理解有著超乎其他人的天份。但是就這么個天資超凡的人在見到羅大衛后,她深深的被這個小孩給折服了。
十來歲就開始漂泊的崔明慧閱人無數,但是這么聰穎的少年這么有電影天賦的孩子,她敢斷言應該是絕無僅有的。
好在當了解到羅大衛的父親是羅維后,女人把羅大衛的成績歸結到遺傳和家庭熏陶。要不然求知yu望極強的崔明慧保不準就會把羅大衛給解剖了。
人比人氣死人呀!看看這少年的電影作品。
拍攝視角獨特,理念獨特,本不應該是這個年紀所能擁有的思想性。天啊再加上那讓人眼花繚亂的剪輯技術。
所以羅大衛被理所當然的綁架到她和自己先生的工作室,美其名曰姐姐要經常照顧弟弟。
但工作室的其他人怎么都明顯感覺到明慧姐好像在榨取人家的藝術細胞?
當然在這是沒人敢說什么公道話的,誰的地盤哪個做主大家還是搞得明白。另外別看崔明慧生的瘦瘦弱弱一副小鳥伊人樣子。但發起脾氣來可是相當火爆,彪悍、、、、、、!“是彪悍”,大家在心里不約而同的想。
無獨有偶大家又不約而同的喜歡羅大衛,喜歡他可不光因為羅經常扮演被痛苦欺詐的弱小。愛護小羅大家是發自內心的,試問誰會不喜愛才氣帥氣人氣,三氣俱全的鄰家小弟呢?
所以羅大衛這小日子過的是極為舒心。他在阿姐的工作室等于寶貝的存在,基本翹課以后不再圖書館的話一準在崔明慧工作室。
用他的話來說阿姐的工作室好呀,可以用到不少專業器材。飯口可以蹭飯,時不常的還會有人送上門來給自己宰一刀敲一番。(請教電影技術白教么?)當年的羅大衛學這些東西時可沒少挨揍。
好在羅大衛敲得一般也不會太狠,什么小器材啦,一些膠片啦什么的。
但千萬小心羅大衛要求吃飯的請求。
年前羅大衛幫助有線電臺的徐文光做了個紀錄片的剪輯。這是個私活時間很趕,而當時阿姐手上有別的工作就把任務委派給了羅大衛。
開始時徐文光見崔明慧推薦的是個半大孩子還暗自擔心來著。哪知道那份輕視被小人精羅大衛看在眼里,好么報酬張嘴就是新款JVC的VHS格式家用專業攝像機各一款。
嚇得徐文光連連討饒,本來就干瘦干瘦的老徐被一嚇唬唯一那點肉也沒了。皮包著骨頭慘兮兮滴樣子著實可憐。
所以不乏同情心的羅大衛接受討饒,改報酬為大餐一頓。
暗自高興以為孩子好哄的徐文光,卻沒想到一頓大餐仍舊吃掉了自己全部的money。這個香港來的可憐單身漢只能過上一個月的蹭飯日子。
而始作俑者羅大衛在一旁看的那叫爽歪歪。
看到被小才子整蠱的徐文光大家才知道,阿姐崔明慧是不能得罪之外,原來得罪小羅大衛也是非常危險滴。
心里有事的羅大衛腳下生風很快到達了阿姐的倉房工作室。
“阿姐!阿姐!我來啦,惡魔出現生人勿近啦、、、、、、”口里呼喝著一些亂七八遭的話,人像一陣風似地跑進倉房。
屋里長槍短炮架設到位,男女豬腳一看就正準備互訴衷腸。各個人員嚴陣以待、、、、、、可是那個平時穩重的三氣小子怎么突然發飆了呢?發飆就發飆吧,年紀小不是么。可他把導演崔明慧也拉跑了啊,我們這拍戲呢啊。
還是有反應快的及時喊了句“明慧姐,你還沒卡機呢!”
崔明慧消失在了二樓轉角處,一句急促的“哦,卡”慢慢悠悠傳了過來。留下了一屋子滿頭黑線的傻眼呆頭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