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
翟景笑嘻嘻的說:犀首就收下吧,這都是一點心意
公孫衍說:不知道先生給我這么多珍寶是有什么事指教嗎?
翟景聽道公孫衍這樣問覺得有戲隨即說道,可否讓秦王停止伐魏
公孫衍邊翻閱著兵書邊道,先生不知道,秦國的律法是不允許大臣向別的國家輸送情報嗎?
翟景說:犀首謬矣,現如今,你為秦國拿下河西,天下震驚,當時的人皆稱贊你的才華可謂是功成名就,然而,如果您提議秦國繼續攻打魏國,則有失賢明
公孫衍(放下手中的兵書)問,為何?翟景說:秦國拿下了,河西,使原本分裂的三晉,感到了危機如果你,繼續帶領秦國進攻魏國,則會迫使三晉重新結盟,這樣對秦國的稱霸是沒有好處的,如果你勸說秦君,放棄攻打魏國,則,魏國,秦國肯定會聯盟,韓國也會勢必,歸附秦國,然后,您再帶領秦國,西可進攻義渠,南可進巴蜀,北可討伐那些戎狄,這樣對秦國的稱霸才是有好處的
公孫衍深深的贊同這樣的觀點,說:先生果然有大才受在下一拜(作禮)先生的策略在下,已經記在心中,秦國接下來暫時不會再去進攻魏國了。
翟景就這樣離開了
第2日的秦國朝堂
秦惠文王如往常一樣接受眾人的行禮問道,現如今我秦國接下來該怎樣行動?
孟壯說:臣以為,我們應該繼續進攻魏國,讓六國看我們秦國的實力
公孫衍(迅速出列)說:臣以為,應該暫停對魏國的進攻
秦惠文王笑著問:為何?那如果不攻魏又該攻誰
公孫衍跟往常一樣發表自己的理解便說,攻打魏國已經無法讓秦國得到利益,吾聞孫子有云,先立于不敗之地,方可求勝,如今攻打魏國則國內空虛,義渠狼子野心定會趁此進攻我國,而三晉也會因為秦國的野心轉而支援魏國,到那時我秦國腹背受敵肯定必敗
陳軫緩緩站出說:我認為犀首所言有理
魏章也附和道:臣也支持犀首之言
秦惠文王覺得很稀奇,因為一般陳軫只會提一些外交上面的事,對這樣的國策發展很少評價
樛游一臉病殃殃的樣子,說:老臣認為,咳咳,無論做什么選擇,都要分析利弊
秦惠文王安慰的說:老丞相先退下,注意身體
畢竟樛游最近一直身體不好也只能安慰
此時,大臣中張儀走了出來
張儀說:啟稟君上,臣有不同于公孫衍大人的意見
秦惠文王好奇看著張儀并說:你有啥意見
張儀或許有些急功近利了,說:魏國四面受敵,正是伐魏的良機。公孫衍顧私利而忘公義,讓秦國進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實屬誤國之舉。魏國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緩過勁來全力攻秦,秦國恐怕就很難對付了。眾人皆驚,畢竟公孫衍立有重大軍功而且是官至大良造,張儀居然說他顧私利忘公義
贏疾看情況不對便說:君上臣弟有一私事,需要和君上探討
秦惠文王:嗯,今日朝會結束所有人先退下吧,贏疾隨我來一趟
秦國某處宮殿
秦惠文王氣喘吁吁的說:多虧你解圍了,不然我還不知道該怎么接張儀那個話
贏疾急忙的說:張儀初來乍到,迫切需要立功,因此才敢頂撞公孫衍
秦惠文王調整好狀態之后(拍了拍贏疾肩膀)問贏疾,你認為張儀和公孫衍,哪一個人的戰略好?
贏疾心中大驚,他不知道為什么秦惠文王突然拋出了這樣的問題,一旦回答錯誤那就是萬劫不復
贏疾強作鎮定的說道:張儀、公孫衍皆當世大才,他二人的策略,各有所長,臣弟,看不透
在表面上看起來,秦惠文王和贏疾的兄弟感情很好,實際上只有贏疾自己知道他的這位兄長一直防著他
秦惠文王嘴角上揚,表面看上去在笑著說:想不到,連你都看不出來
贏疾裝作愚笨的樣子說:臣弟,確實看不出來,不過臣弟有一言,不知兄長是否聽
秦惠文王回答道:說說吧!(玩弄自己的寶劍)
贏疾為了把話頭引開就說:張儀,公孫衍,此二人今日在朝堂的表現可以看出,此二人已經水火不能相容,倘若任由此二者爭執,則朝堂永無寧日,還望兄長速速決斷
贏疾的這一句話就把秦惠文王原本的問題,贏疾支持誰?默默的變成了這兩個人該怎么辦?
公孫衍府
公孫衍將竹簡扔到地上,大罵道,黃口小兒
魏章說:大人,莫要動怒公孫衍生氣的說:張儀,區區一個名利之徒,也配言秦國國事
畢竟還從來沒有人這樣指責過公孫衍
魏章說:大人,現在秦君都沒有解決這個事情,咱們先暫避鋒芒
公孫衍想了想說:也對,現在老丞相已經沒有多少天了,到時候丞相職位空缺,我就是秦國下一任丞相,到那時再解決張儀這個小子
幾天后秦國丞相樛游病死,秦國即將迎來下一任丞相
朝中大臣們都翹首以待,期盼著新丞相的出現,是公孫衍還是張儀,大家私底下爭論不休
秦國朝會
秦惠文王問:諸位老丞相死了,寡人異常心痛,但是國事不可廢,接下來,秦國需要一個新的丞相,各位覺得誰可擔任?
贏疾覺得秦惠文王心中或許早有人選,自己也不想卷入到這種政治斗爭的漩渦之中,于是就說:新丞相之人選想必君上早有定奪,君上決斷就可
陳軫更是裝傻充愣一字一句都不想吐露
公孫衍與張儀對丞相之位勢在必得,雙方也不想相讓,一時間除贏疾外居然沒什么人開口
魏章突然開口打破了這尷尬的情況,說道:臣認為公孫衍大人,為我秦國立下赫赫戰功,應為丞相
秦惠文王試探性的問了問,大家伙還有什么意見?暢所欲言嘛
官羽回答說:臣認為,張儀大人乃是鬼谷子名徒,若能拜為丞相,則天下賢才盡歸我秦國
秦惠文王緩慢開口道,嗯,都有道理,本公決定立張儀為大秦新丞相
對秦惠文王來說立誰為丞相決定了今后秦國的國策,而張儀的連橫體系聽上去更有希望破解合縱,一個國家只能有一條發展方略,雖然有些絕情,但對秦惠文王來說,為了秦國拋棄一個公孫衍算什么
秦國以軍功為主,明顯公孫衍的功勞比張儀大,公孫衍面對這樣的結果他是心有不甘的,但也沒有辦法,這個丞相之位早晚會把自己這個大良造架空,如果不想當一個吉祥物他就只能離秦了
最終公孫衍離秦,張儀做上了秦國丞相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