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3 我國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于2015年12月29日由工業與信息化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以聚焦制造業優勢領域、兼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出發點,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則,主要面向跨領域、跨行業的系統集成類標準,通過統籌標準資源、優化標準結構,重點解決當前推進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數據集成、互聯互通等基礎瓶頸問題。參考了RAMI 4.0和IEC相關工作,用于理解智能制造概念,分析現有標準現狀和需求。中國智能制造標準化參考模型如圖1-10所示。

圖1-10 中國智能制造標準化參考模型[9]

1.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由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價值創造活動組成的鏈式集合。生命周期中各項活動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不同行業的生命周期構成不盡相同。

2.系統層級

系統層級自下而上共五層,分別為設備層、控制層、管理層、企業層和網絡層。智能制造的系統層級體現了裝備的智能化和互聯網協議(IP)化,以及網絡的扁平化趨勢。

1)設備層包括傳感器、儀器儀表、條碼、射頻識別、機器、機械和裝置等,是企業進行生產活動的物質技術基礎。

2)控制層包括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分布式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和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ieldbus Control System, FCS)等。

3)管理層實現面向工廠/車間的生產管理,包括制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等。

4)企業層實現面向企業的經營管理,包括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統、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系統等。

5)網絡層由產業鏈上不同企業通過互聯網絡共享信息實現協同研發、智能生產、精準物流和智能服務等。

3.智能功能

智能功能包括資源要素、系統集成、互聯互通、信息融合和新興業態五層。

1)資源要素包括設計施工圖紙、產品工藝文件、原材料、制造設備、生產車間和工廠等物理實體,也包括電力、燃氣等能源。此外,人員也可視為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

2)系統集成是指通過二維碼、射頻識別、軟件等信息技術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設備等各種制造資源。由小到大實現從智能裝備到智能生產單元、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乃至智能制造系統的集成。

3)互聯互通是指通過有線、無線等通信技術,實現機器之間、機器與控制系統之間、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

4)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統集成和通信的基礎上,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信息協同共享。

5)新興業態包括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和工業云等服務型制造模式。

隨著中國智能制造標準化的推進,形成了“點”“線”“面”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標準化發展方式,下面舉例說明。

(1)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點”示例:PLC

PLC位于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生命周期的生產環節、系統層級的控制層級,以及智能功能的系統集成,如圖1-11所示。已發布的PLC標準主要包括:

● GB/T 15969.1可編程序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信息應用和實現導則。

● IEC/TR 61131-9 可編程序控制器第9部分:小型傳感器和執行器的單量數字通信接口(SDCI)。

圖1-11 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點”示例[9]

(2)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線”示例: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位于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生命周期的生產環節、系統層級的設備、控制和管理三個層級,以及智能功能的資源要素,如圖1-12所示。已發布的工業機器人標準主要包括:

● GB/T 19399—2003 工業機器人編程和操作圖形用戶接口。

● GB/Z 20869—2007 工業機器人用于機器人的中間代碼。

正在制定的工業機器人標準主耍包括:

●20120878-T-604機器人仿真開發環境接口。

●20112051-T-604開放式機器人控制器通信接口規范。

圖1-12 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線”示例[9]

(3)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面”示例:工業機器人

工業互聯網位于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生命周期的所有環節、系統層級的設備、控制、管理、企業和協同五個層級,以及智能功能的互聯互通,如圖1-13所示。已發布的工業工聯網標準主要包括:

● GB/T 20171—2006 用于工業測量與控制系統的EPA系統結構與通信規范。

●GB/T 26790.1— 2011工業無線網絡WIA規范第1部分:用于過程自動化的WIA系統結構與通信規范。

● GB/T 25105—2014 工業通信網絡現場總線規范類型10:PROFINETIO規范。

在標準化參考模型指導下,中國共成立了九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工作組,具體如下:

圖1-13 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面”示例[9]

●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8)

● 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124)

● 全國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159)

● 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60)

● 全國通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485)

● 增材制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62)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

● 全國電工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維修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田县| 通化市| 瑞安市| 永城市| 威海市| 潜江市| 青冈县| 比如县| 兴山县| 米泉市| 南城县| 保山市| 丹阳市| 航空| 竹山县| 车致| 滁州市| 贡山| 临安市| 泸定县| 乌拉特后旗| 灵寿县| 德钦县| 乌鲁木齐市| 南陵县| 翁牛特旗| 谷城县| 浦北县| 玉林市| 汝州市| 上蔡县| 高密市| 乡宁县| 阿鲁科尔沁旗| 普陀区| 奉化市| 特克斯县| 利津县| 巴林左旗| 贡嘎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