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道至簡,無欲則剛,無為而無不為!
-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為大明國師
- 大奉不良人
- 2070字
- 2023-05-29 18:00:00
在朱景的觀念認知里面,后世人人如龍,早就超越了朱元璋等大帝的存在。
坐坐龍椅怎么了?
畢竟在后世的現(xiàn)代世界,坐個龍椅,打卡拍照,也才20塊錢。
自己剛才跟朱元璋聊了那么多,免費坐坐龍椅也是理所應(yīng)當之事。
“其實,老爺子,西漢的時候,漢武帝已經(jīng)給世人指明了關(guān)于削藩的對策。”
朱景清了清嗓子,嘴角微揚,幽幽笑道。
朱元璋皺眉。
“漢武帝?”
“對,漢武帝,不知道老爺子,你可知曉推恩令?”
朱元璋瞬間瞳孔放大,頗為震驚的盯著朱景。
推恩令,他當然知曉,只不過知曉的并不全面!
但是因為當時在和劉伯溫一直商討的是分封國策,從來沒有考慮過削藩國策。
所以他才會在剛才朱景一頓分析之后,尤其是在聽到自己的老四,也沒有解決這個難題之后,更是下意識覺得削藩可能沒有真正的正確答案。
結(jié)果沒想到,現(xiàn)在朱景瞬間就給他指出了明路!
朱景也是非常干脆的開始給朱元璋科普起來:
推恩令!
后世公認,華夏歷史上四大無解陽謀當中的巔峰!
這個國策,在后人看來依然是無敵的創(chuàng)舉。
推恩令,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說白了,其實就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
推恩令國策只有一句話: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tǒng)轄。
換成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重新調(diào)整了藩王諸侯家庭家產(chǎn)繼承規(guī)則的命令!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奉行嫡長子繼承制,只有家里面明媒正娶的第一夫人所生下的長子才有最名正言順的最大繼承權(quán)。
小妾聲的兒子,也就是庶子,甚至于正房太太生下來的老二,老三到老幺,都還是需要給嫡長子讓道,優(yōu)先保證滿足嫡長子的繼承需求!
當然除了嫡長子之外的其他子雌,也不是說沒有任何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只不過他們能夠分到的遺產(chǎn)數(shù)量和質(zhì)量,跟嫡長子比起來,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
最簡單的例子,比如京師一戶普通家庭,擁有一套四室三廳兩衛(wèi)的房子。
按照傳統(tǒng)的嫡長子繼承制,那么這套房子的大部分要毫無爭議的落到長子名下。
剩下的弟弟妹妹們,要分,最多就是兩個衛(wèi)生間去繼承一下。
同樣,對于藩王諸侯們來說,他們?nèi)ナ乐?,自己的爵位,領(lǐng)土,人口和絕對部分的錢財,基本上都要打包移交給嫡長子。
余下的兒子們?nèi)鐭o意外,是拿不到爵位,領(lǐng)土,人口,一般最多就是拿上一部分錢財,哭著走人!
可隨著推恩令的頒布,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用推恩令的話來說,就是大可不必。
大家都是一家人,怎么能夠這么偏心和無情呢!
因為推恩令就是放寬了繼承權(quán)的范圍,以后只要是藩王諸侯的兒子,無論嫡庶長幼,都可以分藩王諸侯留下來的遺產(chǎn)。
當然這里面分的東西包括但不限于爵位,領(lǐng)土,人口,錢財?shù)取?
只要你做藩王的爹愿意給的,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繼承,拿回到自己家里面去。
只不過為了維護嫡長子的尊嚴,非嫡長子的兒子們繼承的爵位不能繼續(xù)叫王,只能降爵為侯爺。
當然侯爺死后,也只有你的嫡長子能繼承侯爺爵位繼續(xù)當侯爺,其他兒子則還需要繼續(xù)降級,當伯爵!
以此類推,一直降到普通的平頭老百姓為止!
根據(jù)相關(guān)律法明文規(guī)定,侯國以及以下的等級封地,地位于縣評級,要依法隸屬于所在的郡,聽從朝廷委派的郡守管理!
藩王諸侯擁有的兵權(quán),人事權(quán),行政管理權(quán)是一律沒有的。
當然這么做的好處,就是侯爵不用操心任何事情,直接拿錢就行,你所在封地上的各種賦稅都會歸你所有,每天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挖空心思去研究,如何花錢,去哪兒花錢就行了!
當初漢武帝為了推行推恩令,還非常靈活的給了兩個選擇!
第一種就是在藩王諸侯死后,嫡長子去繼承王維和老爹的主要遺產(chǎn)部分,剩下的兒子各分原封地的一部分土地為列候。
第二種情況就是藩王諸侯還活著的時候,就搞起來,只要該諸侯藩王主動上書朝廷,要求將自己的封地拆分為多份,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們,那么朝廷也會允許直接開分!
推恩令剛推行的時候,很多藩王諸侯是選擇第二種分法,趁著活著的時候,直接開分!
其實這樣的情況也很好理解,畢竟在古代,生娃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經(jīng)常動不動會難產(chǎn)而死。
關(guān)鍵是生男娃,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一些明媒正娶的正妻一直沒有生出兒子,那藩王諸侯按照原來的嫡長子繼承制,很有可能會落得一個【無子,國除】的悲慘下場!
現(xiàn)在新的國策下來了,有些運氣不好,沒有嫡長子的藩王諸侯,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給庶子和小兒子們。
還有一些跟正妻有矛盾,偏愛小妾和庶子的藩王諸侯,也是可以憑借這個國策,給自己偏愛的庶子小妾,多分一點封地和錢財。
事實上,這個國策除了會讓那些正妻和嫡長子不開心之外,其他人都是非常開心的。
本來那些無望沒有什么可繼承的庶子們,也可以通過這個國策,爭取到原本不屬于自己的額外權(quán)益。
如果嫡長子不同意,那家庭矛盾就一定會出現(xiàn),內(nèi)斗紛爭。
對于朝廷而言,就可以憑借著這個國策,輕易的把原先朝廷同藩王之間的矛盾,轉(zhuǎn)換成了藩王諸侯家庭內(nèi)部的矛盾!
關(guān)鍵是朝廷付出的代價微乎其微,無非就是在推恩令國策制定和推廣所耗費的費用。
跟用來克制藩王諸侯的費用相比起來,這點錢根本就是毛毛雨!
關(guān)鍵是通過這個推恩令,朝廷可以此消彼長的強化自身實力!
第二也是能夠輕松的得到那幫分得封地和利益的侯爺們的衷心擁護!
最后,還能夠提升朝廷的威信和控制力!
說實話,推恩令可以說是解決削藩的最完美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