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卻兄有事不妨直說。”放下酒杯,李斯淡然的說道。
“哦?既然如此,那我王卻也便不跟你客套了。”見狀,王卻略微愣了愣,忽而面露微笑的說道,卻又很快收斂了笑容。
“李兄雖為外臣,但如今我家大王的情況想必你也清楚,說實話,如此君主非我等所求也。”
此言一出,李斯倒是并未多么驚訝。
他看的出來,王卻這人雖面子上對東胡王言聽計從,實則早已對這個年邁荒淫的東胡王心生芥蒂,否則又怎會對東胡王的荒淫行為坐視不理?
身為臣子,對自己的君王進行勸諫本是理所應當,是作為臣子所必須要做的。
可王卻這般,明顯是對東胡王失望透頂的表現。
失望多了,最后也便演變為丟棄。
“王卻兄的意思,斯是有些不懂,不過這既然是你自家的事情,斯一個外臣也不便干預。”李斯緩緩說道。
聽到李斯說的,王卻似乎是明白了什么意思,隨即拍了拍手,不多時,便有兩名身穿棕色棉衣甲的人走了進來。
他們正是方才從東胡王營帳內走出來的三人之中的兩個,在見到李斯時,便單手貼在胸前恭敬的鞠了一躬。
“這是何意?”同樣,看到他們,李斯也是有些疑惑的說道。
“李兄不必擔憂,此乃我東胡左統領穆紇及右將軍允布,此時已全在我王卻一方。”王卻介紹道。
李斯方才也注意過這三人,只是在營帳中時,他們沉默寡言,對于東胡王之言語也不過是點頭哈腰,所以只是看了幾眼,便不再關注他們。
而東胡王部下除軍師外,還有兩個統領以及兩個將軍統領整個東胡軍隊。
此番王卻將這三人全部招攬于自己陣營,豈不是更加表明了要反的心思?
“王卻兄,你既已準備妥當,又何須來與我一個外臣相商?
斯只想說一句,眼下還是先解決外部的危機方為妥當,至于此事……”李斯思慮片刻便說道。
“李兄所言,王卻自然知曉。”
“但此番交好,我東胡愿在十日之內出兵二十萬與大秦軍隊組為聯軍,李兄認為此事如何?”
王卻滿腹自信的說道。
聽到王卻的話,李斯卻有些不明了。
如今東胡三十萬大軍有二十萬全部派往了大鮮卑山西面阻擋匈奴,他王卻哪可能十日之內再弄來萬二十萬兵力?
東胡不比大秦,人丁奚落,如若像東胡王所言,從部落中抽調兵力,也決計不可能在十日之內便可征收十萬之余。
當然不包括以武力脅迫強行招兵,那就要另說了,也就是除非他們愿意搞這種引得民怨沸騰的事情。
“李兄,此事不必擔憂,我王卻既然答應了你,便一定會做到。
待明日,你便可傳信于你大秦陛下,言明此事。”王卻繼而說道。
“王卻兄,你既如此說了,那我李斯又能說些什么,自然是信得過王卻兄的。”李斯忙說道。
聽到王卻的話,他倒也不再在意了。畢竟仔細想想,只要能解決眼下大秦的危機,東胡人如何做與他又有何干?
不過是一群蠻夷窩里斗而已,誰贏了不重要,關鍵是大秦的利益是否還在。
“王卻兄,這杯我李斯敬你。”
他忽而舉杯示意王卻,而后便一飲而盡,算是回應了他。
“李兄果然直快。”說著,王卻忽而大笑道,也倒了酒,與之舉杯共飲。
可此時,一旁的左統領坎胡似乎是因為李斯與王卻沒說到點子上而有些煩躁了,忽而不耐煩的開口說道:
“使者,我胡坎是個粗人,這老東西剝了老子的兵權不說,還把老子所有的兵全都交到那紇骨岳一個人手上。
即便是在上一任老大王的手下,老子也沒受過這種氣!
使者,您要是愿意幫忙,便一句話,我胡坎對待朋友從不吝嗇,你想要什么說來便是!”
“是啊使者,我們聽軍師言,你此次來我東胡,本是帶領三千人馬,雖半路遇伏,但仍有一千五百余眾,加之方才我所見那黑篷人,也非泛泛之輩。
若是李使者愿意幫忙,必定大事可成,屆時使者想要何物,我等也會竭力滿足。”
右將軍允布也是補充道。
此次的主謀便是王卻與這允布二人,至于胡坎,不過是因為不滿于東胡王剝奪他兵權的做法而心生的造反之意。
他的理想,不過是想帶兵痛快的廝殺而已,奈何性子過直,不討東胡王喜愛。
見狀,李斯便緩緩站了起來,看了一眼二人,又看了一眼王卻,心中頗感無奈。
本以為此行協商共兵之法為最難之處,然而如今卻被迫卷入東胡內斗,這該如何是好?
總不能自己真的要背著陛下行此等荒謬之事吧?
細細想來,還是極為不妥的。
況且即便是要對此干預,也需稟報陛下后得到示意才方可有所為。
“承蒙各位抬舉,斯不勝感激,不過此事非乃小事,還需容斯思慮一番。”李斯抱了拳,略有歉意的回道。
“這是自然,王卻知曉此事對李兄而言確實太過突兀,那我等便等著李兄的答復。”聽此,王卻急忙回禮道。
“待十日之后,王卻所允諾之二十萬兵力必會親自奉上,與大秦結共兵之好。”
雖然李斯未明言答應,但既然有所猶豫,想必心中也是有這樣的想法的。
但自己既然想要獲得人家的幫助,登上王位,又豈能不展現出自己的誠意來?
不然人家一個外臣,棲身于大秦,至于你東胡誰當王似乎都可以。
而要想在內斗中幫助自己,就要看自己拿出的誠意夠不夠了。
“天色也不早了,李兄早些休息,我等便告辭了。”王卻起身說道。
李斯點了點頭,而后便目送著三人離開了房間。
隨后他便叫來一名自己的侍衛,拿出筆和麻布將和談交好一事寫在了上面,并將東胡內斗之事也一并寫了上去,請求陛下指示。
寫完后,放于竹筒中交予了侍衛,讓他務必在十日之內交予陛下。
“屬下遵命!”他半跪著回道,待李斯點頭示意后,便轉身離開。
“唉,希望一切順利吧。”李斯嘆了口氣說道。
對于東胡這內斗一事,他雖犯不著管,但事關自己的任務,也是不得不認真對待了。
大秦國。
咸陽城外,一名衣著樸素,卻雙目炯炯有神,身姿高大的年輕人背挎著行囊進了城。
此時距離韓信遇見趙政與金陽二人已過去五日,第一批開采的金礦經過冶煉稱量已打造為指頭般大小的金刀運送回咸陽。
而國商府也上交了第一次的盈利。
共計五百余萬錢,七十旦斤糧食,且這還是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若是完全放開販鹽的量,恐怕五日千萬錢都不止!
當趙正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都要驚呆了。就連那些大臣也未想到,短短五日,竟能盈利如此之多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