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愛用漫畫講故事(共2冊)
- 粲然主編 三五鋤小作家團繪
- 1405字
- 2023-05-29 18:55:19
序言 粲然談小學生漫畫寫作
一萬年前,人類在山洞巖石上刻畫形象;文字產生后,人們將之鐫刻在龜甲和竹簡上,或將它寫在布帛和紙張上;網絡數字時代,圖文、短視頻、即時直播極大增強了人類創作表達的多樣性、豐富性……不知大家是否意識到了,不同歷史階段,我們所討論的“寫作”有著截然不同的內涵和外延。所以,我們要討論孩子寫作的“愛”與“怕”,就必須和他們并肩站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里,面對不斷迭代的智能世界,和他們共同觀察、思考與表達。

今天的孩子可選擇的日常表達方式,不再僅僅依賴文字,而是文字、圖像、視頻、音樂等跨媒介集合。其中,口頭表達、書面文字和圖像語言相互交映的底層思維,奠定了這一代孩子主流的表達系統。
寫寫畫畫行為的集合,就是“新寫作”。
在我的觀察中,大部分成人總把孩子畫漫畫看作“不務正業”,而孩子能寫作文則被認為“懂得寫作”。但是,細致追蹤孩子的創寫過程,我們不難發現,許許多多孩子在年幼時就是通過繪畫進入創寫世界的。漫畫就是寫作,是與文字相得益彰的、更為趣味的寫作。
做孩子閱讀、表達跟蹤十來年,我和三五鋤著手搭建全新的“創寫腳手架”:以孩子的現實需要為主旨,充分運用多種媒介,引導孩子用自己擅長、喜愛的“混合”方式,清晰、完整、具體地描述他們腦海中的故事。我們相信,對于這一代孩子來說,這樣的表達更接近他們想象的真實。
5~12歲的孩子愛用漫畫講故事。在這套書中,我們不難驚喜地發現,同樣的敘事命題,允許、鼓勵孩子們用他們所擅長的圖文漫畫形式描述,會呈現出一個個更細致、更跌宕起伏、更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小創作者們的主動思考、積極表達以及蘊含其中生機勃勃的生命力,讓人喜悅。
在孩子抱怨“寫不出來”的時候,允許、鼓勵他們用圖文漫畫的方式重新思考、搭建故事,是一條有效途徑。
首先,它能帶來“比較容易”的開頭。單純用文字創作故事時,很多孩子都怯于開頭。而相對輕松的畫畫能引導孩子快速捕捉到某個形象、某個場景,由此順利進入故事王國,打開“話匣子”。
其次,創作故事需要謀篇布局。但在真實的創寫中,很少有孩子主動打草稿。即使打草稿,著眼點也常在好詞好句上,而不在整體結構上。長久下來,造成很多孩子行文好詞好句多,但結構問題突出,或頭重腳輕,或詳略失當,文中人物消失、上下文不連貫比比皆是。用速寫繪畫的方式,先為文章做一目了然的“布局”是個好辦法。既能幫助孩子厘清脈絡,又方便做結構上的修改。最重要的是,就像將軍拿到作戰地圖一樣,利于孩子用“沙盤”的方式,找到對行文全局的掌控感。
再次,畫寫結合的方式非常有畫面感。文字創作時,很多孩子都容易寫成干癟無味、全無細節的“流水賬”。但畫寫結合的方式,會讓創寫者和閱讀者同時領略其中的畫面和細節。“原來我(他/她)是這樣想的啊!”孩子和成人經常一起感嘆起來。這個神奇的過程,有利于孩子想得更深、創造得更豐富,也有利于成人更理解孩子表達的內容。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成就感,會激發孩子的動力,把他們推向更遠的地方。
最后,畫寫結合的方式更適合孩子在創寫初期,學會怎樣在人物上安放適當的語言和情感。我們經常看到孩子筆下的人物語言、形象千人一面,情感的處理也很生硬,往往用“××哭了”“××哈哈大笑”來進行簡單概括。畫畫則帶來了新的角度和思維,就好像一場換裝游戲,孩子身處其中,更能讓不同人物、不同情感躍然紙上。
小學生愛用漫畫講故事,從愛創寫到會創寫,我們不妨多給這群未來創造者一點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