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攻心
- 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
- 京西南路制置使
- 2099字
- 2023-06-22 08:00:00
“伯顏這次出征,手下帶來的都有哪些將領?”呂師圣越問越細,要榨干奧魯赤最后的情報價值。
“阿術戰敗之后,大元把淮西行省改為行樞密院,由伯顏丞相統管荊湖、淮西兩處。丞相留阿術、忙古歹、帖木兒、史弼、張弘范等人鎮守許、蔡二州。
淮西行樞密院左丞阿塔海守項城,董文炳和萬戶武秀守正陽關。
壽春城外圍城的八萬大軍,有八個萬戶統領:阿剌罕、賈文備、史格、張榮實、解汝楫、也的哥、帶塔兒、懷都。
另外,元帥的兒子武略將軍囊加歹、漢軍都元帥劉整、還有一個大都來的將軍,也在軍中。”
“伯顏水軍有多少人?多少戰船?”
“水軍兩萬人,大小戰船千余艘。由水軍萬戶張榮實、解汝楫統領。”
大軍已經扎好了營寨,布置好了崗哨。郭襄、空見、范興來見呂師圣,詢問明日如何行軍。
“我們從揚州出發已經有十日了,算算路程,趙文義和陸秀夫率領的中軍應該快到洪澤湖了。敵情已經探明,明日我們拔軍沿淮河向東,與中軍匯合。”
“領命!”
“呂帥,那個奧魯赤如何處置?”
“待我修書一封,讓他帶給伯顏。”
第二天一早,呂師圣帶領大軍拔營,向東啟程,經過定遠,往洪澤湖而去。
奧魯赤被釋放了,跌跌撞撞的跑向壽春。不一會兒,就遇到了前來刺探的蒙古探馬。探子們連忙空出一匹馬,領著千戶奧魯赤飛奔回壽春。
副將派回來報信的小隊士卒,昨晚就已經回到軍營,把奧魯赤被俘、遭遇宋軍大股騎兵的消息報給了伯顏。
如今見奧魯赤被放了回來,伯顏立即將他召到帥帳中,仔細詢問了昨日的戰況。
奧魯赤將呂師圣騎射誘敵、層層設伏、騎兵對決等情況一一講訴清楚。宋軍僅有三千騎兵,除了數百精銳,其他都不是蒙古鐵騎的對手。
伯顏心中對呂師圣的能力,又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丞相,姓呂的小子,還寫了一封戰書托我帶回。”
伯顏接過戰書,展開之后拿在手里,定睛看去:
“神州大地,物華天寶,
汝等蠻夷,屢屢來犯。
兩國相爭,逐鹿中原,
勝王敗寇,歷來如此。
然而,百姓何辜?妄加屠戮。
兩軍交戰,自當奮勇,
百姓無罪,理應善待。
若爾聽勸,他日被俘,
以禮待之,絕不加刑。
否則,千刀萬剮,定斬不饒!”
“哈哈哈哈!”伯顏看完戰書,仰天長笑。“這小子,有點意思,還有一絲悲天憫人的情懷。”
說完,伯顏把書信傳遞給帳中的眾將觀看。
“這小子,在戰場上親手砍死、射殺的人,少說也有大幾百了。怎么還如此婆婆媽媽的,寫這么一封不著調的戰書。”阿剌罕以冷酷、殘暴著稱,很看不上這種人。
劉整笑而不語,他作為漢人,向來不在這種公開場合反駁蒙古將領的意見。
闊闊真穿著男裝,也在帳中。她作為公主,卻絲毫不給阿剌罕留面子。她本來就很聰明,這幾個月跟隨劉整,南下歷練,跟著這個老狐貍,學到了很多深宮中沒有的東西。
“將軍,你錯了。呂師圣這封戰書并不是寫給元帥看的。”
“什么意思?屬下不明白,戰書都送到元帥手上了,還能給誰看?”
“這一招叫作‘攻心計’。他在收買人心,如果我所料不錯,這封戰書的內容會迅速的擴散出去。漢人百姓,會對他交口稱贊。”
劉整聽的連連點頭,這個公主真是孺子可教。當初她要跟著一起南下,劉整還覺得頭疼,擔心公主難伺候。
沒想到,這個公主異常聰慧,學習能力又很強,關鍵一點都不擺公主架子,還很尊重自己。
劉整本來年事已高,人老成精,自思沒幾年好活了。自己的子孫后代,也需要有個人照應。于是他把公主當作自己的徒弟一般,傾囊相授,仔細指點。
如今的公主,思考問題的方式,已經頗得自己的精髓。
“好一招‘攻心計’,公主可有破解的辦法?”伯顏用手撫著自己的胡須,笑呵呵的問道。
“既然呂師圣這么著急的想要收買民心,我們就助他一臂之力。讓密探在南宋境內,大肆傳播這封戰書。
再渲染一下,就說元帥看了戰書,驚得手足無措,急忙下令,釋放了營中的漢人苦役。苦役回家,紛紛給呂師圣立牌位,每日早晚拜祭。”闊闊真胸有成竹的說道。
“這算什么破解之道?平白無故的漲他人志氣?”阿剌罕越聽越是迷惑不解。
“就是要漲他的聲望。到時候南宋朝廷,自然會幫我們收拾他。”
劉整聽得連連點頭,看來公主已經學到精髓了,對南宋朝廷那幫人的心思都能如此了解。
伯顏大喜,立即拍板道:“就照公主的主意去辦。囊加歹,你這就去釋放一批苦役,我們把戲份做足。”
囊加歹是伯顏的二兒子,一直被他帶在身邊,親自指點教導,盼他成才。
囊加歹也非常爭氣,在元朝的二代里,算是出類拔萃。前幾個月,闊闊真公主來到軍中,他就被公主的美貌和聰慧所吸引,一直有意追求。
伯顏也看出了兒子的想法,所以有時候刻意的幫助兒子,讓他們增加接觸機會。
“呂師圣作為主帥,領軍來支援壽春,帶領的肯定不止這三千騎兵,后面必然還有主力軍隊。”伯顏端坐在帥案之后,開始調兵遣將。
“阿剌罕,命你率領本部騎兵,加緊哨探。南至合肥,東至桑根山。若宋軍從陸路來援,就用鐵騎沖垮敵軍,不得放一兵一卒到壽春。”
“末將領命!”
“張榮實、史格何在?”
“末將在!”
“壽春東北百里之外,淮河與渦水的交匯處,南側有一座小山,名喚‘涂山’。河對岸有一山,名喚‘荊山’。兩山夾著淮河,易守難攻。
若宋軍走淮河水路來援,必定會經過此地。你二人率本部兩萬人馬,固守此處。不可放過宋兵。”
“末將遵命!”
“你二人,以張榮實為首。只要在涂山堅守三個月,壽春必破。屆時計你們首功。”
“末將定然不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