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當街下寨
- 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
- 京西南路制置使
- 2006字
- 2023-07-16 18:00:00
“我們發動了幾萬名勞役,在二十天內,將二十萬石糧草,從大良城、禮義城搬到榮城。如今大軍云集,隨時可以出發攻打赤牛城。”汪惟正首先開口。
如今蒙古東川行院的大軍,只需要翻過明月山,就能再次進攻赤牛城,圍攻萬州。
“此番大戰,我西川精兵盡出,將宋朝大軍全部拖在敘州、瀘州一帶。只要王爺領大軍攻下萬州、涪州等地,呂師圣插翅難飛。到時候,攻占川蜀的功勞,都是王爺的。”
李德輝見萬事俱備,又一次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聽我號令,全軍出擊!”合丹大王發出了軍令。
大戰一觸即發!
...
敘州城里,留下余守直、空見守城。呂師圣準備親自領軍去堵截劉垓。
“呂帥,此去危險,讓我們去吧。你留在敘州城坐鎮指揮就行。”
“不,正因為這是決定此戰成敗的關鍵,我更要親自上陣。”
呂師圣非常堅決,決定命運的時刻,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毛主席當年在評論馬謖失街亭的時候,就說過“初戰亮宜自臨陣”。在決定戰役成敗的第一場惡戰時,主帥一定要親自到陣前指揮。
岷江之上,數十艘的宋軍戰船逆流而上。蒙元的騎兵斥候在岸上追蹤。
戰船并不停歇,一直開到紫云城外,對著紫云城連續炮轟了三日。
這一個月來,宋軍的戰船經常跑來炮轟紫云城,企圖攻破紫云城后,逼迫劉垓后撤。
劉垓認為自己已經判斷出宋軍的意圖,早就加強了紫云城防守,宋軍戰船數次無功而返。
這一次,宋軍的長時間炮擊,終于把紫云城的城墻砸出了一條很小的豁口。但是宋軍依然無法沖到山坡上去。
過了一個晚上,元軍就將豁口修補好了。對于宋軍來說,又是無功而返的一次出擊。
看著宋軍戰船掉頭向下游離去,紫云城城頭的元兵都紛紛出言嘲諷:“回去吧,下次別來了。來多少次都是一樣的。”
宋軍毫不理會,升起風帆,船只加速,向著下游飛一般的沖去。
船艙中,赫然坐著呂師圣、王安節、張世杰、陽頂天三人。
“呂帥,你這一招真是高明。韃子對我們的襲擾已經習以為常,絲毫沒有防備。”
“身處敵后,萬事都要小心戒備,不要得意忘形。”
“是。之前潛伏的兄弟回報,韃子在仙侶山大營里儲存了一部分糧草,如今十日運一次糧。但是韃子騎兵每日早晚各兩次,在糧道上巡視。不定期還有斥候、信使往來。”
“今夜抵達真溪口,按照演練的內容,迅速行動。在明早韃子騎兵巡視到這里之前,要將營寨立起來。”
王安節、張世杰、陽頂天三人答應一聲,連忙起身去各處檢查準備情況。
黃昏時分,船隊抵達真溪口。戰船靠近南岸,然后紛紛拋錨。
早就有在這里潛伏的數十名士卒,在岸邊等候:“將軍,韃子的巡視騎兵已經離開了。”
呂師圣一聲令下,眾人迅速按照演練的內容,有條不紊的開始行動。
水師先是放下兩條小船,上百名士卒掏出漿板,一起用力,將小船劃到真溪。
小船前行五十米后,就靠在岸邊,士卒下船。然后從小船里分別扛出十幾根木頭,支在峽谷底部,真溪的兩側。
不一會兒功夫就搭成了好幾個簡易的支架。士卒掏出滑輪,掛在支架上,穿好繩索。將繩子的另一端送到江邊的大船上。
大船停靠在真溪口,船上的士卒將繩子緊緊的綁在原木上,然后將原木扔進江中。
支架那邊的士卒,連忙拉動繩子,在滑輪的幫助下,將江面上的原木一根一根的拉到真溪里。
早就有大批的步卒和工匠從大船里下來,在河谷里等候。一小隊人馬順著河谷在前開路,有的劈開荊棘,消除荒草樹木;有的負土填坑,挖開阻擋的石頭。
河谷只有三里路,一千五百米,很快就鋪出一條可以供人行走的道路。
士卒排著隊,接過繩子,拉動原木繼續往河谷里面走去。木頭在溪水上漂浮,士卒沿著剛剛鋪好的路,像纖夫一樣,拉動木頭往前走。這是最省力最快的搬運方式。
前方開路的士卒,達到平地之后,迅速開始平整場地,夯實基礎。
工匠們就開始按照操練時的步驟,快速的組裝原木。
一艘大船上的木頭卸完之后,立即換下一艘。士卒們交替著把木頭扔到江中、拉入真溪、拖過河谷,最后交給工匠拼裝。
流水線一樣的流程,大大的提高了效率。之前在瀘州經過多次演練,每個人對于自己要做的事都非常熟練。
張世杰在船上指揮水師輪流卸下木頭,王安節在平地指揮士卒工匠搭建營寨,陽頂天領著虎賁營,分別往東西三里之外埋伏,防備韃子信使、斥候靠近。
呂師圣站在河谷旁邊的山嶺上,看著忙碌而有序的人群,居中策應。
天色漸漸的完全黑了,眾人點亮火把、篝火,繼續完成各自的工序。
一個個串樓被工匠組裝起來,高達五米,下面由四根粗壯的木頭支撐,上面有平臺、圍欄、防護頂,就是一個箭塔模樣。
每隔十步放一個串樓,用幾根原木橫著搭成橋,將串樓連接起來,士卒可以在上面站立、奔跑。串樓之間再豎起木柵欄作為城墻,就組成了簡易的營寨。
營寨長寬都是五百步。另外在營寨外圍,挖掘壕溝。挖出來的土,堆在木柵欄外面,加固木柵。
到了半夜子時,營寨逐漸成型。
士卒和工匠又來到山嶺上,組裝滑輪和支架。把原木吊上山嶺,在這里也要扎下一個小營地,搶占制高點,安放神炮和火炮。
在士卒忙著裝卸原木的同時,其他的船只也在卸載火炮。因為此處沒有棧橋,只能是小船停在大船側面,然后用滑輪把炮卸到小船上。再把小船劃到江邊,將重炮拖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