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報捷
- 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
- 京西南路制置使
- 2086字
- 2023-07-08 08:00:00
歇息完畢之后,全軍上馬。
“兄弟們,跟我上!為赤牛城的弟兄報仇。”四千余騎兵來到了明月山腳下。
元軍早就有探馬報告了這只騎兵沖來的消息。如今剩下的一萬余韃子步兵,早就背靠山腳,列好了陣勢。
韃子弓箭手在前,長槍兵在后,列成密集陣勢,嚴陣以待。
呂師圣揮手、勒馬。全體騎兵都在他的身后停住。自己率領的是輕騎兵,不是重騎兵。
如果貿然去沖這個刺猬陣,敵軍弓箭手先放箭,然后迅速縮回長槍陣后。輕騎兵很難撕開敵陣,變成了消耗戰,得不償失。
不過,輕騎兵對戰步兵軍陣,最有效的就是騎射戰法,還是蒙古人發揚光大的。
呂師圣當即傳令,三千騎兵列陣戒備,一千二百神機營上前遠程襲擾。
內力槍的射程比元軍弓箭手更遠。神機營縱馬上前,在敵軍的射程之外,來回奔馳,不斷的發射子彈。
元軍不停的中彈倒下。有韃子兵忍不住射箭還擊,箭矢卻總是差一些距離就已經落地。
在這一次入川作戰中,到目前位置,還是以水戰為主,炮戰為輔。神機營的槍手還沒有任何發揮的余地,他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
這一路上,田地里到處都是被韃子殺死的宋人百姓,赤牛城里的百姓更是被全部屠殺。
神機營上下,全部怒火攻心。如今終于有了報復的機會,他們肆無忌憚的將手中的子彈射向韃子,發泄著心中的怒火。
神機營外出作戰,每人攜帶120發子彈。一千兩百人,一共就有十四萬四千顆子彈,平均每個韃子可以分到十顆。
而韃子列著密集戰陣,子彈的命中率高,所以足夠把他們全部殺死了。
韃子見傷亡太大,想要下令散開陣勢。但是看到宋軍還有三千騎兵在前方嚴陣以待,頓時放棄了這個想法。如果陣型松散,輕騎兵沖上來,就徹底破陣了。
韃子又擂響戰鼓,陣勢向前,想要用弓箭兵去射擊神機營。但是兩條腿又追不上戰馬。
而且步軍陣型前進緩慢,必須保持陣勢不亂,否則又會被對方的騎兵趁機沖陣。他們又派出刀盾手在前方列陣,試圖抵擋對方的子彈。
但是毫無用處,宋軍神機營稍微抵近了射擊,幾發子彈就把木盾擊碎。
元軍陷入到了兩難的境地。以步對騎,就是如此的無力。只不過以前的他們都是擁有騎兵的一方。
只有這次,在川東丘陵地區長途奔襲,騎兵不利于翻山越嶺,才陷入到如此被動的局面。
元軍只能站在這里被動挨打,眼看著一排排的士卒中彈倒下。即使再精銳的軍隊,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
元軍陣型開始動搖,在前排死傷了兩千余人之后,終于扛不住了,全軍潰散。所有的韃子兵都轉身向后逃去,爭先恐后的向山上沖去。
只要跑的比隊友快,就能夠逃出生天。但是明月山高達數百米,而且山勢陡峭,山路狹窄,根本不可能容納這么多人一起過山。
于是在上山的山道處,就開始推搡、踩踏。蒙古將領再也維持不住秩序,眼看大軍潰散,也轉身跟著一起逃跑。
呂師圣領著騎兵就在遠處看著,并不沖鋒。讓這群潰兵,自相踩踏而死,何必還要浪費自家騎兵的戰斗力。
只有神機營不時的沖著敵軍人堆里開開槍,讓他們保持緊張。
有一些韃子兵,眼見山路口人太多,開始沿著山腳向著南、北兩面跑去,想要另找出路。
呂師圣一聲令下,騎兵分出兩部,將那些亂跑的韃子兵一一追殺。然后從三面合圍,逼著韃子自相踐踏。
眼看著敵軍士氣已經全崩,呂師圣這才一聲令下,號角聲起,全軍沖鋒,將山口剩余的數千元軍一一斬殺。
這一戰一直殺到傍晚。一共斬殺韃子六千余人,俘虜兩千余人。而自身只有十幾個傷兵,還是在沖鋒的時候,自己不小心跌下馬受的傷。
呂師圣命令士卒打掃戰場,將敵軍斬首,帶著六千多首級,兩千俘虜,回到赤牛城。當場祭奠了城中犧牲的守軍和百姓。
“呂帥,把這些韃子殺了,給百姓報仇吧。”
“不,這些俘虜拿去挖礦,豈不美哉。”
然后才領軍返回涪州龜陵城。
這一戰,從瀘州軍民作為內應聯絡獻城開始,轉戰千里,封鎖長江,將韃子水師全部合圍。
最終斬殺蒙古水師七千余人、步軍八千余人,俘獲戰船四百余艘,焚毀戰船一千六百余艘。
自身的損失,主要是與汪忠臣的水戰,死傷一千余人;赤牛城守軍全軍覆沒,百姓被屠城。
雖然過程中,由于李德輝的果斷燒船、汪惟正的趁機偷襲、趙定應的貪功上當,導致蒙古水師士卒大部分逃走,沒有完全實現前期的戰略意圖。
但是韃子的戰船全部都損失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大宋的水師完全可以縱橫川蜀的各條水道。
呂師圣領兵回到涪州,恰好接到朝廷的圣旨,是對入川第一次擊敗汪惟正水師的獎賞。
按照呂師圣的報功,對王達、陽立、陽頂天等人都給予了加官進爵的獎勵。
呂師圣又命令劉霖,將此次大捷的請功文書擬好。因為劉霖本身就是朝廷士子,又是滿腔忠義,所以呂師圣特意將他留在自己身邊,作為幕僚使用。
這一次的大捷,首功當屬先坤朋、劉霖,其次是瀘州、釣魚城造炮、操炮封鎖江面的眾人,再次是王達、張世杰的水師,最后是騎兵營、神機營和萬州守城的上官夔。
呂師圣按照各人功勞大小,全部據實上奏,為眾人請功。
如今他麾下的將領士卒,成分頗為復雜,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從襄陽就跟隨他作戰的心腹;二類是本次入川,劃歸到他麾下的將領;三類就是四川本土的將領。
為了平衡好各部的關系,激勵所有將士的積極性,呂師圣非常注意公平公正。有功則賞,有過就罰。絕不會因為親疏遠近有所區別。
經過這兩次大捷,再加上他處事公平,賞罰分明。各方將領、士卒,全都心服口服。整個夔州路的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