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綱:造物主
- 全球災變:我暗中推動科技革命
- 0.2097
- 2611字
- 2023-06-18 13:18:00
陳遠意識到制造這場雨季的能量來自于地核,這些能量蒸發水分,讓地質變得活躍,促進火山噴發。
他們雖然逃亡了天空,但真正的威脅來自于地球核心,除非他們能真正走向太空。
系統給出兩個解決方向:【修復星球】或者【流浪太空】。
可是無法攻克的小型、可控核聚變技術意味著他們不能真正走向太空,否則太空對于他們來說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隨時可能滅亡于宇宙中。
人的存在依賴于能源和物質,可控核聚變意味著對于人類來說幾乎無限的能源,如果達成,他們就只需要關注什么樣的星球能給他們帶來什么樣的物質。
但如果沒有,他們必須算好恒星之間的距離,在一顆有一顆恒星中穿梭。
如果出現差錯,那就是永遠的沉寂。
陳遠做出決定,研發先進的單兵行動設備和各類以新時代材料制作的工具回到地面,甚至深入地心,探索并解決問題。
從系統中獲得【水下鉆井技術】、【莫霍面挖掘指南】、【地心挖掘機】等多個技術。
挖掘地點確認,漂流城開始施工。
然而卻遭到了曾經的權貴,現在的義體人的注意。
他們看到了人們從天空落下,于是將注意打到了天上。
他們一開始打著友好交流的名義和漂流城產生了貿易,卻被陳遠發現他們提供的機械義體留有后門。
好在漂流城的工人只是看上去樸素,但實際素質并不低于這些義體人,也能辨別。
一段時間后,陳遠決定斷絕漂流城和義體人的交流,然而對方惱羞成怒,在自己的威權社會中大肆宣揚漂流城卡他們脖子,不給他們活路。
義體人甚至發動了戰爭,軍事化義體士兵的強悍遠超陳遠的想象,漂流城多年沒有進行軍事科技發展的弊端顯現。
戰爭初期,漂流城幾乎被打到了空天電梯,甚至炸毀了第一個莫霍鉆井,就要侵入漂流城,但陳遠和他的科技部人員完成了武器的升級。
從天空發射天基武器、洲際導彈等多個義體人再也無法重現的,曾經的戰爭殺器。
轟炸直接擊毀了僅剩的幾個義體人城市,陳遠沒有留任何后患。
同時,從義體人那里得到了舊世界的核武器坐標。
莫霍鉆探繼續進行,陳遠發現在通向地心的過程中,確實發現了很多嗜熱細菌在通道中。
這些細菌整體形成了對地心的影響,而且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可逆了。
陳遠想到了沈方義曾經說的話。
但陳遠知道事情還沒結束,也不可能真的荒謬到去搞什么裝罐飛升。
他開始收集曾經的核武器,直接轟擊地心為其續上一些能量,并且在這段時間中不斷提升知識技能。
在這個過程中,陳遠繼續解鎖了多個技術。
例如漂浮在大氣層中,用于穩定電流的【離子化電熱絲】;
用于穩定空中構造的【加強型石墨烯、碳纖維】;
用于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的【通用型工廠AI以及社會分析算法】、【通用工程機器人】;
無線電網的供電范圍也從方夏社會擴張到了全球,漂流城不再是一個看似航母的城市,而是一段維持在地球軌道的星軌城市。
原來的空天電梯也升級為了半個太空電梯。
環星軌物流系統也接入漂流城中,崩潰的社會秩序開始重現,最終形成了新的,環球級別的人類聯盟。
星軌持續建造、社會持續穩固,一切都在穩中向好。
整整10年過去,星軌第一區段建設完畢,容納了上百萬人類和各類同等規模的輔助機器人。
從這里開始,社會不太像正在經歷天災的社會了。
但陳遠知道,核彈不夠用了,他們已經炸完了舊世界的所有核彈,地心衰弱卻沒有減緩趨勢。
可控核聚變依然是【知識技能】不夠的狀態。
好在在這些年里,他們發射了上萬個太陽風帆,能源不再是瓶頸。
然而這些設備都不是憑空產生的,無論是星軌城市還是太陽風帆,生產的材料都來自于莫霍鉆井。
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在地心附近挖出了小型人造空洞,但如何恢復地心卻一籌莫展。
陳遠帶著研究人員在地心附近建造了研究設施,并且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和刷級。
最終隨著技能等級提高,確立了方案,他們將在地心周圍繼續擴大空洞,建造一個專注于控制地心的設施。
同時在地球兩極建立磁偶極子護盾,避免磁場衰減期間造到越來越多的輻射。
最終,設備完成了建造,人類真正控制了地心,將地球掌握在手中。
隨著地心的穩固,陳遠開始著手修繕對于人類來說已然崩潰的自然氣候。
經過漫長的調整,地球上的氣候開始逐步穩定,降雨受控,溫度也逐步下降。
巨大的氣候調整工程提高了陳遠的技能等級,并解鎖了新的技術:【蓋亞星球塑性】。
這項工程旨在將整顆星球的氣候都掌握于手,在星球的每一個角落都得到可控可用的完美氣候。
陳遠感慨,想必等到計劃完全成功,他也不再年輕了。
統一的人類聯合社會,超越舊人類的平均智力也帶來了更高的社會穩固度,社會一度欣欣向榮。
直到太陽發生閃爍。
久久沒有出現過真正威脅的【信息欄】更新了天災狀態,太陽發生氦閃,將提前進入晚年。
一旦氦閃爆發,太陽系內多個行星都會被太陽吞沒,包括地球。
新的逃亡開始了。
......
和《流浪地球》并不一樣,可控核聚變并沒有出現在系統提供的技術名單中。
更高的社會智力也就意味著人們都能理解這樣的災害意味著什么。
無論如何計算,陳遠都不認為這是他們能解決的問題。
絕望中他想到了沈方義曾經說過的話。
“火焰對于微生物是致命的,但對于他們的造物復雜生物而言不是。”
也許要想在氦閃中活下來,他們也必須找到自己的造物,然后像微生物于人類共生一樣,共生在自己的造物之上。
想通這一點,陳遠的技能完成了一個突破,從系統中選取了【自體演化邏輯】。
集齊地球上唯一一個社會組織,所有還活著的人類的力量,開始建造巨型AI。
這個AI可以調動目前人類所創造和發明的所有工具,去執行“活下來”這個指令。
AI在短短一年內就掌握了所有工具的使用方法,兩年內將太陽風帆發射效率極大提高。
第十年時,一個覆蓋太陽面積2%的局部戴森球完成,并以一種人類無法想象的精妙算法運行。
AI的進化以及工程效率的幾何倍數提升讓人們又驚又喜,由此分裂出了兩派。
其中一派躲過AI制造飛船流浪太空,然而AI根本沒有做出任何攔截措施。
就像人類看到自己身上掉了一塊皮一樣。
-------------------------------------
終章,最終,在AI的控制下,太陽系中所有星球甚至包括小行星都被聯合成了一個整體生產系統。
AI拆解了星系中的大量物質,然而它的解決辦法卻并非是流浪地球。
而是利用這些物質改造了月球,將月球徹底改造為了人類居住站,在空洞的月心創造了類似地球的鐵核,點燃了月心。
點燃的月心幾乎就要達到核聚變標準,然而卻始終未突破。
陳遠似乎看到了人類第一次使用火焰的小心翼翼--AI是懂得誘發核聚變的,它只是在嘗試控制。
AI想要奔向太陽系之外,想要復制更多的個體,就像人類一樣。
他相信有一天AI能像人類控制火焰那樣控制聚變之火,但他再也看不到了。
因為他已經來到了壽命的終點,他已經150歲了,也許只有十數年壽命了。
隨著AI完成了自體復制,系統也揭開了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