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商議新君
- 穿越水滸之開局當皇帝
- 筆走天涯
- 2201字
- 2023-05-19 11:43:38
蕭逸疾步如飛,迅速來到花榮和天壽公主的中間,然后猛的朝花榮身上打去。花榮見狀,迅速躲閃。
“蕭逸?”花榮和天壽公主異口同聲道。花榮是認識蕭逸的,二人還比過箭術。令天壽公主沒有想到的是,眼前的禁軍竟然認識蕭逸。天壽公主擔憂,蕭逸會不會暴露。
只聽蕭逸道:“屬下來遲,讓公主蒙難,還望公主責罰!要不要將這些士兵都殺了?”
天壽公主急忙阻攔說道:“萬萬不可!他們只是想進睦王府搜查刺客而已,并非想對我不利。”
蕭逸聽聞,知道刺殺皇帝的事情并未暴露。假如暴露的話,禁軍早就抓了睦王和天壽公主。蕭逸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反正睦王行事光明磊落,不怕他們搜查,不如讓他們進去。”
“還是蕭兄明事理。”花榮邊說邊打量蕭逸,問道,“不知蕭兄何時又來到了大宋?”
蕭逸笑道:“公主嫁給睦王,我作為侍衛隊長自然跟著來到了大宋。”
花榮仿佛和蕭逸是老朋友敘舊,不經意又問:“蕭兄何時回大遼?”
蕭逸道:“這個不好說。不過,暫時不能回國,還需小住一段時間,至少等公主適合了這里的生活。”
這時候,睦王帶領著幾個侍衛從府中走出來,問道:“何人在此喧嘩?”
花榮拱了拱手道:“殿下,小人奉命搜捕刺客,還請殿下配合!”
睦王關切地問道:“誰遇刺了,值得禁軍如此興師動眾?”
花榮恭恭敬敬道:“這個小人不知,小人只是奉命行事!”
睦王一臉高傲道:“奉誰的命令?連本王的府邸都要搜查?難道本王會窩藏刺客不成?”
花榮道:“奉樞密院的軍令,還望殿下配合!”
“若是本王不配合呢?”睦王略作停頓,又道,“本王和你開玩笑呢。既然朝廷緝拿刺客,本王怎能不配合?可有刺客的畫像?”
花榮拿出胡老二和王老三的畫像,交給了睦王。睦王拿過畫像,交給侍衛,然后下達命令:“看仔細了,配合禁軍,一起緝拿刺客。”
睦王府的侍衛配合花榮帶領的禁軍,將王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查了個遍,但并沒有找到刺客。
睦王暗道:“此二人早已命喪黃泉,除非你們到陰曹地府找他們。”
不多時,天壽公主帶著三個丫鬟端著茶水來了。
天壽公主朝花榮笑道:“剛才多有得罪,還請見諒!”
花榮道:“王妃言重了!剛才多有得罪的是我,還請王妃切莫放在心上。”
天壽公主道:“我不會責怪你們,畢竟你們是為朝廷辦事。想必你們口渴了,來,喝杯茶水再走。”
三個丫鬟給禁軍到茶。禁軍哪里會料到茶水里面有蒙汗藥?十二個禁軍,包括花榮在內,人人喝了茶水,然后全部昏迷倒地。
睦王見狀,大驚道:“王妃,你在茶水里動了手腳?”
天壽公主道:“只是放了一點蒙汗藥而已。至于這些禁軍,是死是活,全憑王爺做主。我只要他們手里的火槍。”
睦王語重心長道:“王妃怎可如此魯莽呢?本王答應過你們,只要本王登基稱帝,便送遼國三百支火槍和十門火炮,王妃又何必如此著急呢?”
睦王對遼國的承諾,除了答應送給遼國一些火器外,還答應只要他在位一天,絕不出兵攻打遼國。
天壽公主道:“事已至此,不知殿下如何收場?”
睦王對身邊的侍衛擺了擺手說道:“拉出去,埋了吧!”
“等等!”蕭逸說道,“殿下,為首的禁軍叫花榮,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其箭術不在我之下。等殿下榮登大寶之后,可堪重用。”
蕭逸與花榮惺惺相惜,所以想留花榮一命。
睦王想了想道:“他就是花榮?本王想起來了。去年正月,朝廷的宴射禮上,就是他和你比賽射箭,然后贏了你。當時,本王也在現場,此人的箭術的確不錯。既然如此,那就留他一命,把他暫時關押到地牢里。等本王登基之后,再把他放出來,提拔重用他。”
十一個禁軍,全部被王府侍衛裝到麻袋里,然后用馬車拉到城外,找了一個荒郊野嶺,挖了一個大坑活埋。而為首的花榮,因為蕭逸的求情,才免于一死,被關押到王府的地牢。
不提睦王府如何策劃陰謀詭計,且說此時的宮里,已經亂成一鍋粥。原來趙籍回宮后,再次假死。但別人以為是真死。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廷大臣因為立誰為新君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右相蔡卞道:“皇子趙桓,乃是陛下獨子,當立新君。”
左相韓忠彥反駁道:“皇子趙桓不過是個兩三歲的小孩,如何能夠擔起江山社稷的重任?需在諸王之中,選一個賢者,登基稱帝。”
蔡卞問曾布:“樞密使,你的意見呢?”
曾布并不表態,只是打太極,說道:“老夫認為,兩位宰相所言,都有道理。”
蔡卞又問種師道:“樞密副使,你有何高見?”
種師道說:“于私來說,我是陛下提拔的,理應支持皇子趙桓;但于公來說,想要完成陛下未完成的大業,需挑選一個成熟穩重的親王主持大局。”
幾位宰執大臣的爭執,都是趙籍一手策劃的。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出乎趙籍的預料,而是幕后黑手推波助瀾。
一個內侍急匆匆進了垂拱殿,面色凝重道:“幾位宰執不要爭吵了,有邊關急報!”
這時候,一個信使滿頭大汗而來:“邊關急報,遼主率領十萬騎兵突然南下,已經到了檀州城下。”
種師道一臉不可思議,問道:“怎么可能?檀州前面是崇山峻嶺,是萬里長城。遼軍騎兵是怎么到達檀州城下的?難道他們是飛過來的?”
信使低頭不語,曾布從信使手中拿過書信,拆開閱讀。果然,信件內容是遼軍南下的消息,信件末端有檀州守將韓忠良的簽字和印章。曾布將信件拿給韓忠彥,韓忠彥看后又交給蔡卞,蔡卞看后轉給種師道。種師道逐字逐句看完,說道:“我愿率領五萬禁軍,救援檀州!”
兵部侍郎郭自儒朗聲道:“當務之急是冊立新君,然后新君擇一良將,帶兵北上,救援檀州。下官認為,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朝廷應當冊立成熟穩重的親王主持朝局。若皇帝年幼,不能親政,下官擔心陳橋兵變的歷史重演。”
“陳橋兵變”四個字一出口,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扔到了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