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童年·我的愛:我愛我的學校
- 曾維惠
- 7字
- 2023-06-26 10:34:32
追逐美麗的夢想
1 閱讀豐富靈魂
星期六。秋日的街頭,銀杏葉翻飛。那些銀杏葉,像一只只金黃色的蝴蝶,在空中打著旋兒,再慢慢地落在地上。
我撿起一片銀杏葉,放在手心里,輕輕地撫摸著。
“吧嗒——”一滴眼淚從我的眼眶滑落,打在銀杏葉上。
看著摔碎了的眼淚,我蹲下身,把臉埋進雙膝間,哭了起來。
已到傍晚時分,我該回家了,但我不想回去,也不敢回去,我害怕面對爸爸媽媽那兩雙滿是繭子的手。
也許你會問:你為什么這樣傷心呢?
我還是先做個自我介紹吧。我叫陳愛萍,十歲,小學一到四年級是在山里老家的學校上學,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在山里的老師說,我是一個稍顯內向的女孩,不太愛說話,卻總是有自己的主意。這學期開學的時候,爸爸媽媽把我帶到城里來,在城里的學校上了五年級。我的爸爸媽媽在城郊的苗圃里干活,為了方便我上學,他們在城里租了一套由一室一廳改出來的小兩室一廳,他們說:“女孩長大了,要有自己的房間。”
我新入學的這所小學,是一所專門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學校,我身邊的同學都是隨著在城里做工的爸爸媽媽進了城,然后在這里上了學。
我們學校每周安排一次閱讀課,我們班的閱讀課安排在每周星期五的下午。在閱讀課上,我們可以讀學校圖書室里的書,同學們還可以相互交換自己帶來的書。
剛開始的時候,我并不理解上閱讀課的作用。在山里上學的時候,除了上課用的書本資料,我很少接觸到課外書,也并不知道除了讀課堂上要用的那幾本書外,還需要讀別的書。來到城里的學校,頭兩次上閱讀課的時候,我還帶了作業到圖書室,別的同學在看課外書,我卻在做作業。
“陳愛萍,”班主任張毅老師來到了我的身邊,他溫和地說,“今天的作業很多嗎?”
我停止了寫字,但沒有回答張毅老師的問題。說實話,今天的課堂作業并不多,我只是覺得完成作業很重要。
“現在是閱讀課外書的時間,抓緊時間多讀,這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一樣重要呢。”張毅老師說。
張毅老師這話,竟然跟我們的語文老師楊玥說的話很像呢。就在上一次閱讀課,我也是把作業帶到了圖書室,楊玥老師看見了,她對我說:“陳愛萍,閱讀課外書也是增長知識的方法,跟在教室里聽課和做作業一樣重要……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閱讀課外書,還能把作文寫得更好……”
楊玥老師的聲音很好聽,像小鳥歌唱一般,我很喜歡。
不僅僅是張毅老師和楊玥老師給我講過閱讀的重要性,在全校的集會上,分管教學的蔡欣然副校長也對我們說:“孩子們,閱讀滋養心靈,閱讀改變人生,閱讀可以讓我們明事理,辨是非,能增長知識,拓寬視野……”聽到這些,我明白:我們不僅要讀課堂上那幾本書,還要讀更多的課外書。
現在回到我為什么傷心那個問題上去吧。
在星期五下午的閱讀課上,同學們都會帶上自己的課外書來跟大家交換后帶回家去閱讀,而我卻沒有課外書可以拿去交換。雖然我沒有帶課外書,但我的同桌郭迪偉卻還是把他的課外書給了我。
“陳愛萍,你一本課外書都沒有嗎?”郭迪偉問我。
我搖了搖頭。
“去買幾本吧,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課外書來交換。”郭迪偉說,“張老師說過,我們班上有六十個同學,如果每個同學都拿出一本課外書來,那么,我們每個同學都可以多讀五十九本書。”
我想了想,說:“對呢,我如果擁有一本課外書,把這本書拿出來交換,就可以多讀到五十九本。”
“蔡校長說,我們交換的不僅僅是課外書,還是友誼,是知識。”郭迪偉說。
我想了想,覺得蔡校長說得對。
所以,今天下午,我帶著媽媽給我的五十元錢,朝新華書店走去。快到新華書店的時候,我碰見了我們班的同學劉晨。我們一起走到新華書店門口,我正準備進去的時候,劉晨對我說:“陳愛萍,我們去旁邊的飾品店看看吧,里面的東西超級漂亮!”
我經不住“超級漂亮”的誘惑,跟著劉晨一起,走進了飾品店。果然,里面有各種發夾、發梳、發圈等,都亮閃閃的,漂亮極了。
劉晨拿起一個亮晶晶的發夾,說:“我要買這個發夾,戴在頭上,我一定是全校最美的女孩。”
劉晨付了錢后,店員把發夾給她夾在了頭發上,果然很漂亮。我努力地在記憶里搜尋著以往在校園里所見過的發夾,好像的確沒有比這更漂亮的了。
“陳愛萍,你買一個發圈吧,你這長頭發,如果加上一個發圈,會很好看。”劉晨說完,拿起一個發圈,套在了我的頭發上。
“這款絹紗發圈,是我們店里賣得最好的發圈了。”店員一邊說,一邊拿來一面小鏡子,放在我腦后,我通過大鏡子看見了小鏡子里我戴上發圈后的長發。
是的,的確很好看,我也很喜歡。然而,我又很猶豫,媽媽給我的這五十元錢,是用來買課外書的。如果買了這個漂亮的發圈,就只能剩下幾元錢,連一本書都買不到。
見我在猶豫,劉晨說:“陳愛萍,你沒看見嗎?城里的女孩都穿戴得那么漂亮,我們也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跟她們比一比。”
這一刻,我也希望自己漂漂亮亮的,甚至能把城里的女孩給比下去。有了這種想法,我掏出錢來,以四十二元錢的價格,買下了絹紗發圈。
在回家的路上,我很后悔買了這個發圈。我把它捏在手上,狠狠地搓著,揉著,恨不得把它退回飾品店里去。可是,我沒有把這絹紗發圈拿回飾品店退貨的勇氣。
我在這條鋪滿了銀杏葉的街道上走過來,再走過去……我知道爸爸媽媽掙錢很辛苦,他們干的都是力氣活,時常是一身汗一身泥回到家里,卻從來不喊累,還總是問我在學校里怎么樣,跟老師同學相處得好不好,學習有沒有進步……
天色漸暗。如果我再不回家,爸爸媽媽一定會著急。我想了萬千種理由來應對爸爸媽媽的問話。
回到家里,爸爸問我:“愛萍,書買到了嗎?”
“買到了。”我小聲說。
“花了多少錢呀?錢夠了沒有?”媽媽問。
“夠,剩了幾元錢。”我說。
“都買些什么書呀?我們看看。”我爸爸說。
我頓了頓,說:“在路上碰到一個同學,他借去看了,下周還給我。”說完這話,我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我怎么能這樣騙爸爸媽媽呢?
接下來的這幾天,我都是帶著愧疚去上學,再帶著愧疚回到家。那個漂亮的絹紗發圈,我藏在枕頭底下,不敢拿出來戴在頭發上。我內心渴望跟別的同學一樣有漂亮的發飾,但又覺得我這樣的做法對不起爸爸媽媽。這種愧疚折磨了我四天。
“懶豬起床——懶豬起床——”
清晨,床頭的鬧鐘叫醒了我。我還在迷糊中,想睜開眼來,卻又想再睡會兒。
“愛萍,起床了。”媽媽溫柔的聲音喚著我。
我還想再睡會兒,卻聽見媽媽在和爸爸說:“今天星期五了,苗圃里要施肥……”
一聽“星期五”,我一骨碌坐起來,趕緊穿衣服起床。今天下午有閱讀課,我們要到圖書室去看兩個小時的書,還要和同學交換自己的課外書……想到這里,強烈的愧疚感再一次向我襲來。
來到校門口,我把頭埋得很低,我不想讓在校門口迎接同學們的蔡欣然副校長看見我。我們學校每天早晨都有一位領導在校門口迎接我們,每到星期五,便是蔡欣然副校長,她總是微笑著對每一位進校的同學說:“早上好,寶貝!”她還能叫出大多數同學的名字。同學們會回一個隊禮、一個微笑或是一個擁抱。
“嗨,陳愛萍。”蔡欣然副校長在叫我。
我停住了腳步,但把頭埋得很低,不敢像以往一樣微笑著向蔡欣然副校長問好。
“寶貝,怎么了?”蔡欣然副校長微笑著問我。
我緊盯著自己的腳尖兒,沒有說話。
“寶貝,你先到班上去,一會兒我來找你聊天。”蔡欣然副校長說完,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進校。
進了教室,來到座位上,我打開書,卻沒有讀出聲來。
郭迪偉小聲問我:“是不是誰欺負你了?”
我搖了搖頭。
“看,我帶了兩本新的課外書來。”郭迪偉一邊說,一邊指了指桌肚里的書。
看到他帶來的課外書,我的內心更復雜……
朝讀課上了一會兒,蔡欣然副校長來到我們教室門口,把我帶到了她的辦公室,讓我在她對面的椅子上坐下。
“愛萍,來到我們學校有一段時間了,你喜歡這個大家庭嗎?”蔡欣然副校長問我。
我點了點頭。我不敢看蔡欣然副校長,因為我做的那件錯事。
“寶貝,我覺得你有心事,能給我說說嗎?”蔡欣然副校長說,“有些困惑,說出來,心里會好受一點兒。寶貝,相信我,有事情我們一起解決。”
坐在我面前的和藹可親的蔡欣然副校長,跟媽媽一樣,自從我進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很喜歡她。我鼓起勇氣,給蔡欣然副校長講了我用買書的錢買了絹紗發圈的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哪個女孩不愛美呢?我小時候也特別愛美。”蔡欣然副校長說,“不過,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我們要計劃著花錢……把用來買課外書的錢用在了買發圈上,回家也要給爸爸媽媽講……我們長大了,要學會理財……不管哪所學校,同學們的經濟條件都會不一樣,我們不能攀比,在花錢的時候,要根據自己家的經濟條件合理開支……”
我默默地聽著蔡欣然副校長的教導。
“愛萍,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吧?”蔡欣然副校長問我。
“能。”我小聲說,“謝謝蔡校長!”
聽了我的話,蔡欣然副校長很開心。臨走時,她送了我幾本課外書,說:“愛萍,我把這幾本書送給你,你在上閱讀課的時候帶到圖書室去,跟同學們交換。期待你在閱讀課上獲得更多的知識,獲得一份份珍貴的友誼。”
“謝謝!”我接過書,心里充滿了感激。
從蔡欣然副校長的辦公室里走出來,我一眼就看見了對面墻上的標語:
勤勞儉樸,謙虛謹慎。
從校長辦公室到我們的教室,我所經過的每一處走廊,每一處休息廳,以及樓道的拐角處,都有書架,書架上都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課外書,墻頭上都寫著一句句與閱讀相關的標語,比如: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走在我們的校園里,就如同在書籍的海洋里遨游。
下午的閱讀課,我非常開心地跟同學們交換了課外書,還讀到了一本新書《老人與海》。
“這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書。”楊玥老師來到我跟前,輕聲地對我說,“讀完后,你會學到一種精神,它會伴你一生。”
“嗯。”我重重地點了點頭。
閱讀課快結束的時候,我在圖書管理員那里辦了《老人與海》的借閱手續,我要把這本書帶回家去,好好地讀。我還打算寫一篇閱讀筆記。因為我是新生,楊玥老師還特意給我講了怎么寫閱讀筆記。
記得當時楊玥老師問過我:“陳愛萍,在山里的學校有閱讀課嗎?”
“沒有。”我說。
“我們學校比較特殊,來的都是跟著父母進城的農村孩子,因為父母整天在外為生活奔波,可能很少會給孩子們買課外書,更談不上有時間陪著孩子閱讀了。”楊玥老師說,“我們學校開設了閱讀課,學校領導和老師們陪著大家閱讀課外書,就是希望大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書里收獲更多的知識,明白更多的道理……”
我入學才半學期,便深深地體會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在讀課外書的時候,我能學到許多在語文、數學等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能懂得一些爸爸媽媽和老師們都沒有講過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我漸漸養成了閱讀習慣,每天晚上不看幾頁書都睡不著覺。
在一次升旗儀式上,蔡欣然副校長在國旗下講道:“孩子們,我們要以書為友,以書為枕,以書為食……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靈魂……”
“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靈魂。”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