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袁紹擊敗公孫瓚,坐穩了冀州,搞得有聲有色,有人可就不開心了。這位還不是外人,他是袁紹的弟弟袁叔。說起這兄弟倆的關系可就復雜了,咱們理一理啊,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為什么袁家叫四世三公。袁家的輝煌從元安開始,他在漢章帝時做了司徒,他的三兒子袁弼做到了司空,二兒子袁清生下元唐墮到了太尉,元唐活了86歲,生了12個兒子,其中三個最有名,分別是袁成、袁逢、袁奎。袁逢做到了司空,袁奎做到了太尉、太傅,歷經四代,三個做了三公。這就是袁家四世三公的來歷。袁紹和袁術都是袁馮的兒子,但袁術是嫡出,袁紹是庶出。關于袁紹的生日啊,還有一段歷史。之謎吶,魏書中說,少逢之庶子初后伯父城。東晉史學家裴松之對這個記載很費解,什么叫出后伯父生?就是袁紹剛出生就被袁成撫養。問題是沒有這么過繼的呀,哪有把嬰兒直接抱走當兒子的,起碼也得養一陣子,等孩子斷奶吧。所以就有一個推測,袁紹的親媽就在袁城府中。也就是說啊,袁紹是袁鵬不知道和哥哥家的誰偷情生下的野種,剛好袁成沒有兒子,就把袁紹當成了自己的兒子,袁成早逝,自始至終沒生兒子,于是袁紹就繼承了袁成這一脈,袁紹就成了袁術的堂哥,成了袁氏家族的長子長孫。所以袁叔很不服氣啊,你明明一個野種,要不是走狗屎運,你的位置應該是我的呀,而且在。操縱聯盟的時候,袁術是后將軍,南陽太守,他的官位是最大的,但就是因為袁紹的輩分比他高,搶了他的位置。袁術心里很委屈,可又沒地方說理,何以解憂,唯有薅羊毛。所以他就派人找袁紹要戰馬1000匹,是兄弟就分我好處。袁紹一聽,你這胃口也太大了,1000匹馬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嗎?公孫瓚的精銳白馬一從也才多少啊?你給我死去有多遠死多遠?袁紹不開心,袁術更不開心,何以解憂,還得薅羊毛?于是前時往荊州問劉表借糧20萬石,您知道20萬石糧是什么概念呢?咱們把一石折合為現在的100斤蒜,20萬石就是兩千萬斤,一人一年吃1000斤口糧,就可以養活一只養萬的軍隊一年。你看袁術。長得還挺美,薅完袁紹和劉表的羊毛,剛好可以組建一個騎兵團。劉表又不傻,袁紹都不給,我能給,現在哪有糧啊?你找我要,我找誰要,你給我滾地球有多遠,你就給我滾多遠。袁術小心眼兒,恨上劉表了,何以解憂,只剩攪屎。他派人給孫堅寫信,好兄弟見字如面,劉表和袁紹都不是東西啊,前者劉表劫路啊,就是袁紹這孫子的主意啊。如今他們密謀偷襲江東,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后下手之規,咱們趕緊行動,你打劉表奪荊州,我打袁紹奪冀州,切勿赴約。在正史中,袁術可沒有小說里那么蠢,他也是寫信了,但寫信的對象是公孫瓚,痛罵袁紹和跟隨袁紹的諸侯這幫孫子。家不跟著我,卻跟著我家的奴仆,寶寶難受委屈,想哭。袁紹奪取冀州后,趁孫堅討伐董卓未歸,任命周心為豫州刺史,偷襲江東,多虧袁術引兵擊退,所以孫堅欠了袁術一個大大的人情,一直把袁術當大哥。但是三國演義很討厭這個稱帝的家伙,一直致力于把袁術描繪成跳梁小丑。再說,孫堅收到袁術的腳趾巾,就有報當日劉表劫道之仇的打斷,正所謂有仇不報非君子,今日不報,更待何時?于是召開戰前動員會議,程普就勸他冷靜,袁術多詐,這個人的話信不得呀,咱們別被人家當槍使了。孫堅很是自信,我自己要報仇,和袁術無國,再說我一個人就能干趴劉表,我也沒指望袁術幫忙。孫前根本就不是來討論的,他就是來下通知的。他讓黃蓋負責戰前準備,籌備軍需,克日興師。不說,黃蓋準備咱們利用這個時間介紹一下孫堅的家庭情況。他不止戰斗力驚人,生育能力也很棒。更讓人羨慕的是啊,孫堅娶了一對姐妹為妻,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五子一女。遠方的劉備默默擦了下羨慕的哈喇子老大吳夫人,生了四子。長子孫策賜伯服。策是計謀的意思,服是標記符號。孫堅希望孫策有謀略,成為孫家的符號象征。自此,孫權自仲謀權這里是稱的意思,謀就是謀略。孫堅希望孫權能夠懂權衡,成為孫家的智囊。三子孫義,字叔弼,義和必都是輔佐的意思。賜死孫匡,字繼左匡和左。也是輔佐的意思。他們四人的名字剛好代表了孫堅的李陽,希望老三老四輔佐老大老二做出一番事業。吳夫人的妹妹,也就是后文的吳國泰,又生了一子一女。其實這個吳國泰在正史中并不存在,也屬于三國演義的原創劇情。兒子明朗自早安知道了這個冷知識,說早安的時候就感覺在叫孫權的兒子,有沒有啊?女兒名人,也就是后來劉備的妻子,民間戲劇叫做孫尚香,顯然一個女孩子不可能叫孫仁,真正叫孫的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孫朗、孫藻安。孫堅還從于氏過繼,一死叫孫韶。這個改編就更離譜了。孫韶本姓于,因為孫策特別喜歡他,還賜姓孫,列入孫氏家譜。對于這個兒子,孫堅自己都不知道。孫韶比孫策小了13歲,在孫氏族譜中更可能。是孫策的兒子,孫堅的孫子。除了上面的五子義女,孫堅還有一個弟弟叫孫靜,在正史中,他是孫堅的得力助手,和孫堅一起組織宗族子弟五六百人創業,而且非常的知足,不參加孫家的權力斗爭,甘愿留守家鄉,最后善終,算是三國中結局很好的人物了。以上就是孫堅的家庭情況,一句話總結,他很幸福,就算死了也不用擔心后繼無人。遠方的劉備再次擦了擦羨慕的哈喇子,一切準備就緒。孫堅騎程弟弟孫靜帶著孫堅的五個兒子跪在孫堅馬前勸阻,理由有二,第一,董卓專權,天子懦弱,海內大亂,各霸一方,我們應該以發展為節,穩固地盤。第二,以小恨而起重兵,名不正言不。尊,道義上立不住腳,總之,咱還是別去了,知足常樂,安穩著生活是好,但孫堅有了傳國玉璽呀,他是要一統天下呢。打仗哪來的地盤兒?不打仗哪來的天下?爸爸,今天努力一點兒,明年你們就輕松一點。孫堅何等英勇啊,怎么可能說了不算呢?孫堅說道,武將縱橫,天下有仇豈可不報?孫策聽后深受鼓舞,如父親必亡而愿隨行。父子二人帶著光榮與孟想登州啟航,殺奔樊城。命運降臨,孫堅應試的時候到了。孫堅因何而死,劉表又如何取勝呢?咱們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