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的深入思考,突然覺得“異地”又如何。
媽媽說:“真心喜歡一個人就一定要在一起,如果錯過了,無論過了幾年、幾十年,都會感到遺憾。”
姥姥說:“00后跟我們那時不同,我們像你們這么大時根本不懂愛是什么,婚姻大概就是在相親后才有的,愛也就是在婚后慢慢產生的。你們不一樣,你們現在懂得多,看的遠。姥姥只想告訴你,喜歡就大膽一點,不要去想未來的任何困難,未來的事在未來總會有解決辦法。你喜歡他,那為什么在一年之后決定呢?為什么在這么多不確定因素上浪費時間呢?這一年內你又會得到什么或者改變什么呢?大膽去愛,不一定說什么年齡就做什么樣的事。”
更多的是問問自己
“到底是不是真心喜歡他?”
“喜歡他什么?”
“有沒有信心去堅持?”
“面對問題如何應對?”
在我這,目前可能喜歡就是當初的一見鐘情,喜歡就是莫名的安全感和責任感,喜歡就是偏愛和撐腰,喜歡就是句句有回應……
最近看到了一個話題“什么才是合適”
合適是什么,什么才是合適,可能我們都有很多缺點,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對待彼此,性格可以慢慢磨合,缺點可以慢慢改,我們不能慢慢錯過……我覺得這就是合適。
前天,我們一起去看了演唱會。對于我們這一年未見的“朋友”,并沒有很多陌生感,而對于我詮釋了“你在就很心安”。雖然我們在一起經常互懟,但是我真的感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我們的日常并不是i人,但是作為觀眾,我們顯得格外內向,只是默默的拿起手機錄起視頻,并沒有像其他觀眾一樣載歌載舞。同時,覺得他可能也是個很細節的人,說不上來具體在哪,但是總有一瞬間,給人一種不可缺少的感覺。也想吐槽一下他走路真的巨巨巨巨巨快,感覺一不留神就能跟丟。
演出中,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了我們的身高差,感受到人與人拍攝的角度真的是輕松與艱難。我伸到了極限手才是他輕輕松松平視的角度,他伸到極限的手,是我望向天觸碰不到的地方……這次見面,比起一年前的相處給了我一種不一樣的感覺,是更成熟了嗎?還是感情變了?說不上來,可能是更喜歡了哈哈哈,或者是這次是雙向奔赴。
快開學了,我總會把不想上學掛在嘴邊,可,其實我是不想跟你離那么遠,不知道10天后,與你在同一個飛機上的我心里是多么的五味雜陳。異地固有距離,但愛沒學過地理,一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于我們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考驗吧。提前感受了異地……雖然異地戀很苦,但我還是希望那個人是你,如果不是你,天天陪著我也沒用。
與此同時,更期待十月一的見面……
“我喜歡你“這句話太輕微了
“我愛你”這句話又太沉重了
“我想跟你共同努力”這句話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