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誰贊同,誰反對?
- 開局揭發荊軻刺秦王
- 高質量蝦餃
- 2018字
- 2023-05-07 00:04:13
周宇迎著劉邦期待的目光,笑著說道:“所謂能將億萬,便要從另一層面說起。若淮陰侯領兵多多益善,陛下卻僅能將十萬,為何淮陰侯會為陛下所擒?這豈不矛盾?”
韓信高傲的表情立馬一崩,這王炎還真是直言不諱啊……
不過韓信又覺得,這正是王炎之優點,如此自我安慰一番后,韓信心里稍微舒服了點。
而劉邦則面露喜色,非常配合的問道:“此乃為何呢?”
周宇回道:“陛下之才,非治理,亦非作戰,乃識人用人之能。即便陛下只可將百人,若是人人為能臣猛將,那也勝過千萬……乃至億萬人!”
劉邦聽得心花怒放,這的確能稱之為可將億萬人啊!
若是結合實際情況仔細想想,那王炎說得可太對了!
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他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他不如韓信。
然而,劉邦卻自信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干,這才是他能戰勝項羽的真正原因!
只是剛想到此處,劉邦又忽然怔了怔。
反觀項羽的話……他當時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范增不信猜疑,這正是他最后失敗的根本原因。
再一想現在,不正是如今的自己么?
念及此處,劉邦再看向微笑不語的周宇,心道莫非此乃他的勸諫之言?
好高明的進諫方式!
同樣回過味來的還有韓信,正因韓信相信王炎的人品,才覺得王炎不可能如此單純的吹捧劉邦,也不可能借此貶低始終對其禮遇有加的自己。
因此背后必有隱情!
韓信再深入一想,便和劉邦想到一塊去了,只感到這等勸諫方法實在是比他要精明百倍呀!
“此言大善,炎有心了。”
劉邦深深的看了周宇一眼,又道:“朕知匈奴對大漢虎視眈眈,若無良將輔佐,恐怕難以安定天下。”
“朕亦知你忠勇,當為朕心腹,可安朕之心……如此,你便放心的跟隨淮陰侯學習吧!”
見劉邦和韓信都面色復雜的望著自己,周宇稍微愣了愣,心中有些古怪。
咦?為什么要這樣看著他?他只是復刻了一下史料里劉邦和韓信的對話啊?
等聽見劉邦準許自己拜師韓信時,周宇才后知后覺的反應過來——他剛剛竟然成功的勸劉邦放下了偏見!
種種心思皆在一個呼吸間完成,思考好前因后果的周宇深吸一口氣,維持住了自己寵辱不驚的人設。
“謝陛下。”
拜師禮當晚就在淮陰侯府內舉行完畢,按照漢初的禮節,周宇帶著束脩——也就是十條肉干去見韓信,韓信卻只收了其中五條。
“炎行半禮即可,你我此后亦師亦友。”
周宇欣然同意,兩人仿佛多年至交好友般先閑聊了起來——實則韓信也確實認識王炎八年了,只不過從前除非下命令,否則他極少與王炎溝通。
而劉邦在回去之后,同樣沉思起今日之事。
他感覺自從自己登基以來,似乎許多事都在不知不覺間變了,若非今日思及過往,劉邦也沒法放下自己固執的成見。
若是換做從前還在打天下的他,是斷然不會犯下既欣賞一人的優秀品德,卻又矛盾地忌憚此人品德的這種低級錯誤。
“王炎還真是好好的警醒了朕啊……”
劉邦長嘆一聲,語氣間滿是感慨。
“陛下何故嘆息?”在他懷中的戚夫人奇怪地問道。
沒錯,即便劉邦是在反省自己,也半點都不礙著他白日宣淫,在反思的同時還不忘與頗受寵幸的戚夫人玩樂。
不過正因喜愛熟悉戚夫人,劉邦才同樣知曉戚夫人之愚笨,便懶得與她多解釋,只是淡淡道:“不礙事,只是今日受臣下之言當頭一棒,提醒了朕該以史為鑒。”
戚夫人不會想太多,滿腦子只會討好劉邦,聞言便露出憤憤不平之色。
“可是有臣子膽敢指責陛下?這些人愈發膽大妄為了,身為人臣卻敢屢屢斥責君主,莫不是看陛下勢單力薄!”
由于劉邦過于寵愛戚夫人,以至于越來越疏遠呂后,導致戚夫人可是經常受到朝臣彈劾,早就對朝臣們不爽已久。
因此戚夫人正可謂積怨許久,她是不會放過任何能攻擊他們的機會。
雖說劉邦在關鍵時刻還是很拎得清,對這種話基本是左耳進右耳出,然而戚夫人之言仍是提醒了劉邦一下。
“對啊……如今天下初定,好不容易才平定四海,可朕之子孫尚且年幼,不堪承繼大業,朕亦少兄少弟,無人可援。”
“思及秦王朝,因以孤立自居,遭諸侯聯合攻伐,遂至覆亡。朕當以此為戒,不再重蹈覆轍才對!”
劉邦不由得再度回憶起白天之事,想到了王炎對自己的諫言,這正是勸自己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如何才能鞏固四海,以填撫天下,保漢室之安呢?”
劉邦連逗弄戚夫人的心思都暫時沒了,陷入到了深深的沉思中,逐漸有了個主意。
……
四日后,周宇再次迎來了新的休沐日。
“過了這么多天也還沒暴斃身亡,看來我的回歸真的延續了王炎的時間線,應當是沒有會突然莫名其妙身死的隱患了。”
練了一會槍法后,周宇心中大定。
周宇死倒是不怕,怕的是無聲無息的死去,那樣除了可能成為后世津津樂道的猝死打工人的祖先外,帶來不了任何額外的名氣。
洛陽目前也正風平浪靜,應當不會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導致殺劫,倒是朝廷內總有一股風聲放出。
不過這幾日只要一有空,周宇就去淮陰侯府內隨韓信學習,而韓信又是向來不理朝政之事,因此周宇對近來的暗流涌動并不了解。
待到次日上朝,周宇位列文武百官之列,等例行朝議之事討論結束后,他終于聽到了劉邦想出的辦法。
“朕欲大封同姓之王,以此鎮撫天下,諸位覺得如何?你們誰贊同,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