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手陽明大腸經
【經脈循行】起于食指尖端,沿食指橈側緣,經過第1、第2掌骨之間,上行至腕后兩筋之間,沿前臂外側前緣至肘部外側,再沿上臂外側前緣上行到肩部,經肩峰前,向上循行至背部,與諸陽經交會于大椎穴,再向前行進入缺盆,絡于肺,下行穿過橫膈,屬于大腸。其支脈,從缺盆部上行至頸部,經面頰進入下齒之中,又返回經口角到上口唇,交會于人中,左脈右行,右脈左行,止于對側鼻孔旁。
【疾病主治】目痛,鼻出血,牙痛,咽喉腫痛,耳鳴,耳聾,頭痛;腹痛,腸鳴,腹瀉;肩臂痛,半身不遂;熱病昏迷,眩暈,癲狂等。

大腸與大腸經的作用
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化糟粕。小腸泌別清濁后剩下的食物殘渣,需經大腸的燥化才能形成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故大腸為“傳導之官”。大腸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糞便的改變。大腸濕熱,氣機阻滯,可見腹痛下痢、里急后重;大腸實熱,腸液干枯,可見便結;大腸虛寒,水谷雜下,可見腹痛、腸鳴、泄瀉。大腸經在手部與肺經相絡,在頭部與胃經相會,所以更突顯其在呼吸系統(肺咽)和消化系統(胃腸)之間的重要“快車道”作用。特別是小兒便秘,經絡按摩比吃瀉藥要好得多。
大腸與肺是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表里關系,是大腸經從手走頭的緣故。肺的宣發、肅降作用和大腸的傳導功能是密切相關的。

大腸經的相關器官
口(齒)、皮膚、鼻、咽喉、大腸。
大腸經異常的信號
經絡癥:大腸經不暢,會出現因津液失調而致的牙痛、咽喉腫痛、鼻衄、口眼斜、手臂酸痛、半身不遂等。
臟腑癥:腸鳴、腹痛、便秘、泄瀉、脫肛等。大腸氣絕則泄瀉無度,大便失禁。
亢進熱證時癥狀:便秘,腹痛,頭痛,肩與前臂部疼痛,指痛,體熱,口干。
衰弱寒證時癥狀:腹瀉,腹痛,眩暈,上肢無力,手足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