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懶懶散散地灑在了幾張白紙上,勾勒出金黃的色彩。
7歲的馬克抓起了蠟筆胡亂地在白紙上涂抹著,這是一節繪畫課,而他向來不喜歡繪畫。
“劃拉!”一下,也許是馬克用力太大了,白紙被撕碎了。
“小心點!你看,你把紙都撕破了。它很疼,它會哭的!”一個扎著高馬尾辮的小女孩站在馬克對面,對他說到。
馬克賭氣地看了那個小女孩一眼,她比他個子矮一些,雙手插著腰,一臉氣鼓鼓的樣子讓馬克想笑。
“它不會哭的。”馬克看向一旁的一卷膠帶,將膠帶撕下來,三下五除二地把紙張包好,“你看,這樣它就不哭了。”
后來兩人上了同一所初中,同一所高中,后來又上了同一所大學。
女孩名字叫伊萊莎,喜歡繪畫,大學是視覺藝術與設計專業的全額獎學金學生。
高中畢業晚會上,大家都喝的酩酊大醉。
莫娜撐不了幾杯就被人抬走了。
慢慢,會場里就只剩下了馬克,伊萊莎,還有幾個酒量比較好的朋友。
馬克去上了個廁所后,發現伊萊莎不見了。
他以為她提前走了,便也沒有急著聯系她。
因為醉醺醺的,他想去天臺上吹吹風,讓自己清醒一點。
在天臺上,他碰見了掩面哭泣的伊萊莎。
“伊萊莎,你……”馬克從沒見過哭泣的伊萊莎,他有些本能地退了兩步。
“馬克。”伊萊莎抬起頭,看向他。
“怎么了?”
“馬克,你說,如果有一天,我的故事被人知曉了。你說會怎么樣呢?馬克?”
“我不知道。”馬克實話實說,畢竟,他也不清楚是啥樣的故事。
“馬克,十一年了,我想是時候和你說了。”
伊萊莎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話劇演員,她父母經常帶著她去一些很好看的話劇音樂劇表演,每當她看見舞臺上的人翩翩起舞的樣子,她總會幻想她自己站在舞臺上的時候。
她長相出眾,舞姿優雅,獲得了不少老師的贊賞。
她參與了許多部兒童話劇,似乎這會成為陪伴她一生的東西。
6歲那年,伊萊莎.坎貝爾和父母從睡夢中被敲門聲吵醒。
一開門,發現是一堆穿著防彈服的警察。
伊萊莎很詫異,他們進來后,搜查了整個屋子,便向坎貝爾夫妻說明了情況:伊萊莎的哥哥,諾頓.坎貝爾一天前在邁阿密州因一起射殺了9人的槍擊案被捕入獄。
從此,小伊萊莎的路走上了轉折。話劇開始不讓她演出,因為“一些事情”。
但伊萊莎清楚地知道,罪人的妹妹是不配站在聚光燈下的。
她只得又一次變成那個坐在觀眾席上的人。
父母的生意也開始變得十分困難:因為沒有人愿意和這種臭名昭著的家庭合作。
好在父母的存款也夠多,曾經一些好的生意伙伴還是愿意幫助的,她家的生意也不至于倒閉。
十二年來,伊萊莎一直因為這件事情抬不起頭。
即便她家生意慢慢做大,即便她哥哥早已被執行死刑。
在外人眼中,她是坎貝爾家族的小公主,畢業后繼承家業不愁吃穿。
在她內心里,她早已經有了這道過不去的坎。
“第三起殺人案過后,兇手的對象基本上明了了。而又因為這些人在外人眼中是‘十惡不赦’之人,所以有很多人想要保護兇手,和警方產生爭執。警方的調查速度會被拖慢,而我,也只是想保護伊萊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