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唐國援漢,血染義渠
書名: 孤乃秦國的王,大秦東出滅六國作者名: 生為螻蟻本章字數: 1962字更新時間: 2023-04-23 19:34:58
秦國閃擊洛陽而滅隋,天下人這才開始真正地看待這個虎狼之國。
即使嬴政在位時壓得六國噤聲,但他們從未瞧得上身處蠻夷之地的秦國。
直到這一刻,五國皆被打醒,一個強大的國家,就算有再深的底蘊,再多的文人墨客,最終在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也是于事無補。
大秦窮兵默武、喊打喊殺,被天下人鄙棄為蠻夷,那又如何?
我大秦以武立國,便要以刀劍征服天下。
下一個目標,漢國。
白起作戰一向快準狠,漢國又是連丟數座城池。
漢國失去了韓信,雖有不少良將支撐,但在一個有著強大信仰的軍隊面前,誰來也不好使。
對于白起而言,滅亡漢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不過在隋國滅亡后,離得最近的是唐國,唐王李世民第一時間瞬間警醒,秦國鐵騎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他了。
于是命李靖帶甲二十萬援助漢國,李勣率軍十萬攻占隋國遺留的城池。
不過這一點我早就想到了,于是讓軍隊在隋國城池洗劫了一番糧草,征收了幾萬新兵用來運送糧草,然后所有士兵撤出了隋國境內。
隋、唐兩國素有世仇,唐國想要接收隋國城池必定費時費力,而且唐軍還要分兵來駐守城池。
但是有人反對我的計劃,他們認為應當守住剛打下的城池,然后休養生息來年再戰。
這確實是不錯的規劃,但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大秦東出必須要打得天下顫抖。
不過我也不是真的求一時能滅了六國,只有攻下漢國后,趁隋國境內亂戰之際再度出兵,便可擁兩國之地,這樣便可駐守以休養生息。
唐國李靖率軍剛進入漢國邊境,就遭到了秦軍化整為零的游擊戰術的騷擾。
葫蘆谷地形險要,是唐軍的必經之路,白起仍然攻打漢國,我調集了四十萬人,將整個葫蘆谷設了三處伏擊點。
入口處由樂毅領五萬人馬埋伏,將所有唐軍放進谷內,斷其退路攻其尾。
谷中央由蒙驁率十萬大軍伏擊,攻擊唐軍中軍,將唐軍前后兩部分而逐個擊破。
田單十萬鐵騎攻其前段,王龁十萬鐵騎攻其后段。
不過李靖提前派遣三萬輕騎作為先鋒,進入葫蘆谷進行探路。
我下令全軍隱蔽靜止讓他們安全通過,再派樊於期領五萬鐵騎圍困住他們。
這條必經之路,就算李靖的軍事指揮能力再神,經過我的一番伏擊也得脫層皮。
李靖陷入包圍后迅速結陣突圍,精銳的玄甲軍開道,李元霸也在唐軍之中,他一人抵百萬,硬生生的把包圍圈撕開了一道口子。
唐軍二十萬中有十三萬折戟葫蘆谷,剩余七萬精銳在李元霸的加成下成功突圍。
而我秦軍損失將近六萬,有一半多都是李元霸所殺。
可以說這是一次不完美的伏擊戰,沒有把李元霸這幾個意外因素考慮進來。
唐軍大軍盡損,根本無法馳援漢國,想要撤退又無路可走,只能繞道前往隋國境內與李勣的大軍匯合。
漢國失去了外援,最終被白起率軍攻破都城,漢王劉邦出城歸降,在這之間劉邦還想搞點小聰明計謀,不過全被白起識破拿下了。
最后秦國大軍于隋國邊境匯合整軍,他們浩浩蕩蕩得向隋國的方向殺去。
這一年秦國窮兵默武攻下漢國的所有城池和隋國大半城池。
李牧攻打明國,付出了一定傷亡連下十幾座城池,廉頗在外攻宋,張儀在內外交,兩者相輔相成,幾乎打到它的都城臨安,宋國僅存十幾座城池茍延殘喘。
經此一戰,秦國傲視天下,但代價也不小,秦國內耗驚人,耕地幾乎全部荒廢,這百萬大軍幸虧有從漢、隋二國掠來的糧食供著,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我只留了五十萬大軍駐扎在原隋國境內,其他的士兵全都遣回國內。
之后借鑒了曹操的屯田制,讓商鞅出山主持具體事宜,很快大秦便有回復氣息的征兆。
但災禍總是來的猝不及防,元國的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領兵進犯義渠縣。
“大王,元國興兵二十萬犯我義渠縣,我們是否回師?!卑灼鹣蛭覅R報國內傳來的軍報。
“無妨,國內有贏疾、甘茂在,一切可安心?!?
贏疾,又名樗里疾,被稱為秦國的智囊,甘茂也是秦國的重臣,兩人才華出眾、智謀過人,把他們放在一起可相得益彰。
這邊元國鐵木真御駕親征,舉傾國之力征伐義渠。
贏疾得到消息后,立刻叫來了一個人,此人名叫秦開,他早年流亡到東胡為質,對草原各部落都極其的熟悉。
此次蒙古異族進犯,秦開是領兵的最好人選。
秦開為主帥,魏章、楊端和為輔,領兵十五萬抵御元國大軍。
義渠城池營壘可沒有咸陽一般高大雄偉,就義渠境內的這幾座小破城,光元國幾千鐵騎就可踏平。
秦開想要守住義渠,單單是傳統的守城戰略是不可行了。
秦開決定在義渠草原之上,與元國的蒙古鐵騎打一仗,來一場男人間硬碰硬的戰斗。
秦開先是將城池內的百姓撤出,引誘元軍進城后堵住四門發射火箭。
隨后在草原、山地間,憑借地形的優勢展開迂回作戰、邊打邊退、誘敵深入。
到了提前設計的主戰場六盤山附近后,先是一波秦弩的伺候,再利用當地江河水源來一波水攻,然后埋伏的大軍全部出擊。
蠻力對蠻力,刀劍對刀劍。
元軍經過一番折騰損兵過半,水攻后土壤濕潤戰馬難以前行,而秦人上馬近無敵,下馬更可戰。
一役過后,元軍將近二十萬兵馬損失殆盡,唯有幾千怯薛軍拼死重傷的鐵木真逃走。
秦軍損失更為嚴重,十五萬秦軍剩其兩萬,六盤山附近血流成河,自此長年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