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新征程200關鍵詞
- 劉玉瑛等編著
- 756字
- 2023-05-19 19:33:07
大食物觀
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解讀
大食物觀,是指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有效供給,以順應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傳統的食物觀主要關注吃得飽,而大食物觀不僅關注數量充足,更加強調膳食均衡搭配,確保人民健康飲食,也就是要吃得好。
大食物觀并非近幾年興起的“新觀念”。早在1990年在福建工作時,習近平同志就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提出:“現在講的糧食即食物,大糧食觀念替代了以糧為綱的舊觀念。”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寫入“樹立大食物觀”,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2022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全面闡釋了大食物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同時要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2022年10月,“大食物觀”寫進黨的二十大報告,既是我們黨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鮮明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