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去世天祐二年(905年),楊行密派劉存攻鄂州(今湖北鄂州),焚燒城池,城中軍隊突圍而出,將領們請求趕快攻擊,劉存說:“我們攻擊,他們又進入城內,那么城池就更堅固,讓他們離去,城池就可以攻取。”這一天城破,俘獲杜洪,斬于廣陵。同年九月,朱溫軍攻破襄州(屬湖北襄陽),趙匡凝奔歸楊行密。十一月,楊行密去世,時年五十四歲,謚號吳武忠王,其長子楊渥繼立。順義七年(927年),楊行密第四子楊溥稱帝,追尊楊行密為武皇帝,廟號太祖,陵墓稱興陵。為政舉措軍事景福元年(892年),楊行密攻取了楚州(今江蘇淮安),對占據揚州的孫儒構成了南、西、北三面包抄的形勢。這一年,他再占揚州,唐廷任他為淮南節度使。
乾寧二年(895年),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馮弘鐸來附,他又派田頵等攻掠各地,于是,“自淮以南、江以東諸州皆下之”。楊吳政權的地盤已具雛形。乾寧四年(897年),楊行密令都將瞿章先據黃州(今黃岡),待朱友恭來攻即南渡固守武昌寨(今武漢),楊行密又派馬珣以精兵5000助守,可還是被朱友恭和杜洪打得大敗,瞿章等3000余人被俘。這年八月,朱溫又派葛從周率步騎萬人從霍丘(今屬安徽)渡淮河為西路,令龐師古率大軍駐營于清口(今江蘇淮陰)為東路,自北向南發起進攻。楊行密先打東路,一面用決堰縱水的辦法水淹敵軍,另一面又令朱瑾率精銳突襲,結果汴軍大敗,名將龐師古被殺。葛從周得知東路失敗,也從濠梁(今安徽鳳陽)撤軍,退到淠河又遭伏擊,各軍勉強北歸。天復元年(901年)楊行密派李神福南攻,在臨安(今浙江臨安北)大敗錢镠,擒其將顧全武后回師。天復三年(903年),他命李神福西攻鄂州的杜洪,在君山(在今湖南岳陽)打了勝仗。同年,朱溫攻打青州(今山東益都),王師范派人向他求救,楊行密派王茂章率眾往援,大敗汴軍,殺朱溫之子朱友寧。
天祐二年(905年),楊行密派劉存再次攻打鄂州,終于活捉杜洪,控制了長江中游這一軍事重鎮。經濟楊行密為政頗能選拔賢才,招集流散,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使得江淮一帶社會經濟在戰爭的間隙有較大恢復。楊行密在與各地軍閥交戰中勝多敗少,江淮地區相對比較穩定,這與他節用安民的指導思想有關。楊行密少時孤貧,深知民間疾苦。他“馳射武伎,皆非所長,而寬簡有智略,善撫御將士,與同甘苦,推心待物,無所猜忌”。打敗孫儒后,他在淮南“招合遺散,與民休息,政事寬簡,百姓便之”。他初到淮南時,“賜與將吏,帛不過數尺,錢不過數百,而能以勤儉足用,非公宴未嘗舉樂,招撫流散,輕徭薄斂,未及數年,公私富庶,幾復承平之舊”。可見,楊行密剛到淮南之時,行節儉之道,而且注重對人民的招攬和安撫,重視人民的生產,并起到了恢復社會生產和安定秩序的作用。外交楊行密擅長外交。他最初聯合朱溫、錢镠對付孫儒。孫儒滅亡后,朱溫擁兵自重,他就聯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貞來抵制朱溫,并打出擁唐討逆的旗幟,以保存自己。他和錢镠為爭奪今蘇南地區,屢動兵戈,形同水火,“行密嘗命以大索為貫,號曰‘穿錢眼’,镠聞之,每歲使以斧科柳,謂之‘斫楊頭’”。
但當雙方打成平局,楊行密自料錢氏不易消滅時,就主動講和修好,此后兩國保持了幾十年的和平共處。歷史評價總評唐朝后期,藩鎮割據,諸侯并起。楊行密在江淮地區舉起割據大旗,強力遏止中原軍閥朱溫南進步伐,成功避免全國更大范圍動亂。
經略淮南過程中,其政治方略、經濟措施和軍事思想,對五代十國及其后來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其奠基之吳國,初步實現由藩鎮向王國轉型,繼而,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并存局面得以實現。政治上,楊行密為禪代的南唐奠定經濟文化基礎,開啟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經濟文化中心南漸先河,原因在于一仍吳舊的南唐是南方最為重要的割據政權,中國古代經濟與文化中心的初步南移實際上是在以南唐為龍頭、以吳越和馬楚等政權為呼應的統治區域內實現的,這個時期是唐宋之交社會分野的標點,為后來社會的強勁發展提供了前瞻、新鮮的要素。楊行密經略江淮,實為十國第一人。
歷代評價
薛居正《舊五代史》:昔唐祚橫流,異方割據,行密以高材捷足啟之于前,李棨以履霜堅冰得之于后,以偽易偽,逾六十年。
歐陽修《新五代史》:①寬仁雅信,能得士心。
②行密起于盜賊,其下皆驍武雄暴,而樂為之用者,以此也。
王夫之《讀通鑒論》:當是時,人各自以為君,而天下無君。民之屠剝橫尸者,動逾千里,馴樸孤弱之民,僅延兩閑之生氣也無幾。而王潮約軍于閩海,秋毫無犯;王建從綦毋諫之說,養士愛民于西蜀;張全義招懷流散于東都,躬勸農桑;楊行密定揚州,輦米賑饑;成汭撫集凋殘于荊南,通商勸農。此數子者,君子酌天地之心,順民物之欲,予之焉可矣。存其美,略其慝,不得以拘致主帥之罪罪王潮,不得以黨賊之罪罪全義,不得以僭號之罪罪王建,不得以爭奪之罪罪行密,不得以逐帥自立之罪罪成汭。而其忘唐之尚有天子,莫之恤而擅地自專者,概可勿論也。非王潮不能全閩海之一隅,非王建不能保兩川于已亂,非全義不能救孫儒刃下之余民,非行密不能甦高駢虐用之孑黎。且其各守一方而不妄覬中原,以糜爛其民,與暴人爭衰王。以視朱溫、李克用之竭民肝腦、以自為君而建社稷,仁不仁之相去,豈不遠哉?
吳任臣《十國春秋》:唐末,強藩分據,海內云擾。太祖以三十六英雄起自草間,殲孫儒、禽趙锽、破杜洪、滅田頵,聲罪汴彊,耀兵越徼,江淮南北以次削平。抑亦可謂非常之杰、不世出者矣。《五代史》言其為人寬仁雅信,能得士心,卒之開國廣陵,傳世四主,蓋有以也夫。
蔡東藩《唐史演義》:楊行密為駢部將,興兵援駢,不謂無名,駢死而縞素舉哀,尤似理直氣壯,但既得廣陵,橫加屠戮,殺呂用之張守一可也,殺張神劍高霸,果胡為乎?背盟不義,濫殺不仁,朱全忠之表為留后,亦盜與盜應之征耳。故識者不稱行密為俠士,而當斥行密為盜臣。
軼事典故
朱延壽是楊行密夫人朱氏的弟弟。田頵和安仁義要謀叛時,楊行密懷疑朱延壽,于是假裝眼睛有病,每次接見朱延壽的使者時,總是故意說錯使者所看到的,以此表示他的眼病。走路時曾經故意碰到柱子而倒地,朱夫人扶起他,好久才蘇醒,哭著說:“我的事業成功但喪失了眼力,這是上天廢棄我啊!我的兒子都不足以成大事,能夠托付給朱延壽,我沒有遺恨了。”朱夫人很高興,忙召朱延壽。朱延壽到達時,被在寢門迎接的楊行密刺殺,楊行密休掉朱夫人,讓她改嫁他人。